一种货运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63544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8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货运集装箱,能够兼顾定位可靠性以及装运便捷性,且消除安全隐患。所述货运集装箱呈中空箱体状,所述货运集装箱的顶面包括突出部和外沿部,所述顶面以其中部向上凸起形成所述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的底边平直地向外延伸,以形成围绕在所述突出部外缘的所述外沿部;所述货运集装箱的底面设有若干堆码角柱,各所述堆码角柱的内侧面能够与所述突出部的相应侧的外侧面卡固,以便所述堆码角柱定位支撑于所述外沿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货运集装箱能够提高在上下、左右和前后方向的定位可靠性;不存在凹槽结构,解决了因设置凹槽所产生的容易积存雨水、杂物的问题;突出部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与操作者和货物接触,消除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货运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铁路、公路货运的集装箱。
技术介绍
为提高货物运输效率,在铁路货运以及公路货运领域,采用小型集装箱运输变得越来越普遍。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小型集装箱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现有技术中,集装箱通常设置为中空方体状,在集装箱的顶面通常在四个顶角处设置向下凹进的凹槽10或突出顶面设置的角柱等结构进行定位,以便两集装箱能够上下堆码,充分利用货车的装运空间,由于是货车的上部装运空间。其中,图1仅示出了采用凹槽10进行定位的形式。但是,上述定位结构存在以下弊端:对于凹槽10的定位结构而言,在集装箱闲置而暴露在外部环境中时,凹槽10容易存留雨水或者杂物等,从而影响定位可靠性;对于角柱的定位结构而言,由于角柱突出集装箱的顶面设置,则在搬运或者使用过程中,凸起的角柱容易划伤搬运人员以及装运的货物,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货运集装箱,以兼顾定位可靠性以及装运便捷性,提高使用安全性,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货运集装箱,能够兼顾定位可靠性以及装运便捷性,且消除安全隐患。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货运集装箱,呈中空箱体状,所述货运集装箱的顶面包括突出部和外沿部,所述顶面以其中部向上凸起形成所述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的底边平直地向外延伸,以形成围绕在所述突出部外缘的所述外沿部;所述货运集装箱的底面设有若干堆码角柱,各所述堆码角柱的内侧面能够与所述突出部的相应侧的外侧面卡固,以便所述堆码角柱定位支撑于所述外沿部。本技术的货运集装箱,其顶面的中部向上凸起形成突出部,且突出部的底边平直地向外延伸形成外沿部,且货运集装箱的底面设有堆码角柱;此时,外沿部构成一个支撑平面围绕在突出部的外周,进行堆码时,堆码角柱能够通过外沿部进行支撑,以便进行堆码的两货运集装箱能够在上下方向定位;同时,堆码角柱的内侧面能够与突出部的外侧面卡固,进而实现堆码时两货运集装箱在前后和左右方向的定位。可见,本技术的货运集装箱能够提高在上下、左右和前后方向的定位可靠性,提高运输安全性。更为重要的是,本技术无需在货运集装箱的顶面设置定位凹槽或者突出的定位角钢等定位结构,货运集装箱的顶面相当于一个由内而外向下降级的两级阶梯面,突出部相当于处于内部的第一级阶梯面,外沿部相当于处于外部的第二级阶梯面,不管是突出部还是外沿部或者两者的连接处均不存在凹槽结构,解决了因设置凹槽所产生的容易积存雨水、杂物的问题;突出部处于顶面的中部,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与操作者和货物接触,消除了因在顶面的边角处设置突出的角钢定位件产生的安全隐患。此外,由于突出部突出于顶面设置,且突出部处于顶面的中间,与现有技术中顶面设置为平面的结构形式相比,突出部高于外沿部的空间也可以用于承载货物,也就是说,顶面的结构设置也辅助起到了提升装货量的作用。可选地,所述堆码角柱包括边角柱和中间角柱,所述边角柱设置在所述底面的顶角处,在所述底面的各边中间设有至少一个所述中间角柱。可选地,所述突出部的两相邻外侧面交接形成L型的凸角,所述边角柱的内侧面设置成L型,以便与所述凸角卡接。可选地,所述凸角的上边沿设有L型的护板。可选地,还包括由内而外向下延伸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内端与所述突出部的顶边连接,外端与所述外沿部的外边连接,以便对叉齿进行导向。可选地,所述突出部的外侧面为竖直面或由内而外向下倾斜的斜面。可选地,所述顶面呈回字型,所述突出部为处于所述回字型内部的口字型结构,所述外沿部为处于所述回字型的内口与外口之间的带状结构。可选地,所述底面的外边沿具有突出设置的框梁,所述堆码角柱设置在所述框梁上,所述底面的中间具有呈井字形交叉设置的支撑梁。可选地,所述货运集装箱为密闭箱体,并具有用于启闭所述货运集装箱的端门,所述端门与所述货运集装箱的其他各端面的连接处设有门封。可选地,所述端门包括能够对开的第一门扇和第二门扇,所述第一门扇搭扣在所述第二门扇的外端,以限制所述第二门扇的开启;所述第二门扇设有限制其推入所述货运集装箱内部的止挡件。【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小型集装箱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货运集装箱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货运集装箱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侧视图;图4a为本技术所提供货运集装箱的顶面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俯视图;图4b为本技术所提供货运集装箱的顶面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侧视图;图5a为本技术所提供货运集装箱的底面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仰视图;图5b为本技术所提供货运集装箱的底面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侧视图;图6a为本技术所提供货运集装箱的后面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6b为本技术所提供货运集装箱的后面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侧视图;图6c为本技术所提供货运集装箱的后面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所提供货运集装箱的前面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所提供货运集装箱的顶面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处于堆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 中:凹槽10图2-8 中:顶面1、突出部11、凸角111、护板112、外沿部12、导向板13、底面2、框梁21、支撑梁22、堆码角柱3、边角柱31、中间角柱32、端门4、门封41、第一门扇42、第二门扇43、止挡件44、前面5、后面6、防撞梁7【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货运集装箱,能够兼顾定位可靠性以及装运便捷性,且消除安全隐患。本技术所述的上下、左右、前后和内外等方位均以货运集装箱的使用状态为参照进行定义:当货运集装箱正常放置时,在垂直于地面或者垂直于轨道面的方向,靠近地面或者轨道面的方向为下,与下相反的方向为上;在正常使用状态下,货运集装箱面向使用者的一面为前面5,与前面5相对的一面为后面6 ;处于前后两面左右两侧的两面分别为左面和右面;以货运集装箱的中心为参照,靠近中心的方向为内,远离中心的方向为外,当仅涉及货运集装箱的其中一面时,靠近该面中心的方向为内,远离该面中心的方向为外。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分料装置进行具体介绍,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准确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货运集装箱,用于铁路、公路货运,下文中简称集装箱。所述货运集装箱呈中空箱体状,其顶面I包括突出部11和外沿部12,顶面I的中部向上凸起以形成所述突出部11,围绕在突出部11外沿的部分构成所述外沿部12 ;也就是说,集装箱的顶面I为由所述突出部11和外沿部12形成的二级台阶面,所述突出部11处于顶面I的中部,构成第一级台阶面,外沿部12围绕在突出部11的外部,构成第二级台阶面,且第一级台阶面高于第二级台阶面。同时,集装箱的底面2设有若干堆码角柱3,进行堆码时,堆码角柱3可以支撑在所述外沿部12,此时,堆码角柱3的内侧面与突出部11的外侧面相对抵接,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货运集装箱,呈中空箱体状,其特征在于,所述货运集装箱的顶面(1)包括突出部(11)和外沿部(12),所述顶面(1)以其中部向上凸起形成所述突出部(11),所述突出部(11)的底边平直地向外延伸,以形成围绕在所述突出部(11)外缘的所述外沿部(12);所述货运集装箱的底面(2)设有若干堆码角柱(3),各所述堆码角柱(3)的内侧面能够与所述突出部(11)的相应侧的外侧面卡固,以便所述堆码角柱(3)定位支撑于所述外沿部(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绍光刘海鹏罗彦平张曙光刘凤芹
申请(专利权)人: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