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晶观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365672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3 0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引晶观测系统,包括红外观测仪、显示屏、存储单元和中央控制器。红外观测仪用于采集引晶炉内的图像,并将该图像转换成图像信号传递至中央控制器;显示屏与中央控制器相连接,用于将红外观测仪采集到的图像信号呈现到显示屏上;存储单元与中央控制器相连,用于将红外观测仪采集到的图像信号进行存档;中央控制器分别与红外观测仪、显示屏和存储单元相连接,实现对图像信号的采集调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中央控制器分别与红外观测仪、显示屏和存储单元相连接,使得员工可直接在显示屏上实时观测引晶炉内的状况,彻底解决引晶工序对工艺人员眼睛的伤害,同时把整个过程以视频方式进行存档,实现晶体生长中引晶工序的有效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引晶观测系统
技术介绍
泡生法是在一根受冷的提拉杆上安装籽晶,将坩祸内原料熔化为熔体,然后将籽晶与熔体接触,如果界面的温度适合,熔体则沿籽晶晶向进行结晶生长(引晶)。而引晶作为晶体生长的核心关键步骤,直接关系到晶体质量的好坏,其非常依赖于技术人员的引晶经验和操作水平。然而目前还没有统一量化的标准和操作规程来控制引晶过程,实现自动化引晶。目前在引晶期间,技术人员需要采用人工肉眼观察籽晶与熔体的接触和生长情况,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但通常引晶过程持续时间较长,从原料熔化到引晶过程结束一般为20小时左右,在此过程中,由于炉内温度高达2100°C,观察窗口只能间断式打开以免高温下观察用视镜炸裂,除此以外炉内钨钼等杂质挥发物会不断吸附在观察窗口上,导致观察窗口的可视性被逐渐破坏。与此同时,技术人员需要长时间的利用观察窗口来进行引晶,受炉内高温辐射影响,即使通过过滤镜头处理,仍然会对眼睛造成轻微的伤害,无法长时间进行观测,每天只能完成最多2至3台的引晶工作,而且也无法对整个关键过程进行有效记录。以上这些都给引晶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直接影响到晶体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引晶观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观测仪(101)、显示屏(102)、存储单元(103)和中央控制器(104);所述红外观测仪(101)用于采集引晶炉内的图像,并将该图像转换成图像信号传递至中央控制器(104);所述显示屏(102)与中央控制器(104)相连接,用于将红外观测仪(101)采集到的图像信号以视频方式呈现到显示屏上;所述存储单元(103)与中央控制器(104)相连,用于将红外观测仪(101)采集到的图像信号进行存档;所述中央控制器(104),分别与红外观测仪(101)、显示屏(102)和存储单元(103)相连接,实现对图像信号的采集调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会选徐峰李凯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市东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