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47208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8 19:23
提供一种压缩机,能抑制因润滑油在制冷回路中循环而引起的制冷能力的降低,并且能实现压缩机的制造成本的降低及压缩机的小型化。压缩机包括:压缩单元(6、14),该压缩单元(6、14)形成工作流体的压缩室(18),所述工作流体含有润滑油;外壳(2),在该外壳与压缩单元间形成工作流体的吸入室,并且所述外壳具有经由吸入室、压缩单元、压缩室依次连接的工作流体的排出室(24)及排出口(48);分离室(50),沿工作流体的流动方向观察,所述分离室设置在排出室的下游且设置在排出口的上游,并具有凹陷设置于压缩单元的背面(14a)的第一凹部(52),所述分离室从工作流体中分离出润滑油;以及垫圈(26),该垫圈定位在背面与排出口之间,并将排出室与外部气体密封,且垫圈将第一凹部封闭来划定出分离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缩机,更详细地,涉及组装在车辆的空调系统的制冷回路中的压缩机。
技术介绍
这种制冷回路用的压缩机对作为工作流体的制冷剂进行压缩,在这种制冷剂中通常含有润滑油。上述制冷剂中的润滑油不仅具有对压缩机内的滑动面及轴承等进行润滑的作用,还具有对滑动面进行密封的作用。但是,当上述润滑油在制冷回路内循环的情况下,油膜会阻碍热交换,且也会产生压力损失,因此,成为制冷装置及空调装置的制冷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因而,有时在这种压缩机中内置有润滑油分离装置。这种润滑油分离装置在将压缩机内压缩后的制冷剂从排出室引导到排出口的过程中,从压缩制冷剂中分离出润滑油。更详细地,润滑油分离装置具有配置在排出室与排出口之间的分离室,经由喷出孔将排出室内的压缩制冷剂导入分离室,来从压缩制冷剂中分离出润滑油。此外,所分离出的润滑油贮存在分离室下方的储油室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上述压缩机是涡旋式压缩机,在外壳内收容有作为压缩单元的涡旋单元。上述涡旋单元由相互啮合的动涡盘和定涡盘构成。上述涡盘的啮合是在涡旋单元的内部形成上述压缩室,该压缩室的容积伴随着动涡盘相对于定涡盘的回旋运动而增加减少。 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5 - 18839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在上述现有的压缩机中,通过将凹部分别铸造成型在外壳及定涡盘的背面上,来形成截面呈大致圆柱状的分离室。此外,通过将外壳及定涡盘的背面两者切开,来形成向分离室排出的制冷剂的喷出孔和在分离室中分离后导入储油室的润滑油的导入孔。此夕卜,在分离室内设置有分离管。在这种结构中,由于不得不形成为使分离室和与分离室连通的制冷剂的排出室及储油室包围设于定涡盘背面的排出阀这样的配置,因此,阻碍了排出阀的形状设计上的自由度。详细来说,在设计还考虑了疲劳强度的排出阀的形状时,为了扩大压缩机的主体直径或是使分离室等不与排出阀发生干涉,只能设置代替定涡盘的背面而与外壳卡合的中间板,并将排出阀配置在位于外壳与中间部之间的空间中。在前者的情况下,压缩机在驱动轴的径向上变得大型,在后者的情况下,压缩机在驱动轴的轴线方向上变得大型,且外壳的形状也变得复杂,因此,存在例如无法满足与车辆所要求的压缩机装载相关的尺寸规定这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能够抑制由润滑油在制冷回路中循环所引起的制冷能力的降低,并且能够实现压缩机的制造成本的降低及压缩机的小型化。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技术方案的压缩机的特征是,包括:压缩单元,该压缩单元形成工作流体的压缩室,上述工作流体含有润滑油;外壳,在该外壳与压缩单元间形成工作流体的吸入室,并且上述外壳具有经由吸入室、压缩单元、压缩室依次连接的工作流体的排出室及排出口 ;分离室,沿工作流体的流动方向观察,上述分离室设置在排出室的下游且设置在排出口的上游,并具有凹陷设置于压缩单元的背面的第一凹部,上述分离室在因工作流体的回旋带来的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工作流体中分离出润滑油;以及垫圈,该垫圈定位在背面与排出口之间,并将排出室与外部气体密封,且垫圈将第一凹部封闭来划定出分离室。在第二技术方案的专利技术中,压缩机包括工作流体的喷出路径,该喷出路径具有第一槽部,该第一槽部从第一凹部朝向排出室侧凹陷设置在背面上,以通过利用垫圈将第一槽部封闭来使排出室与分离室连通的方式划定出上述喷出路径。 在第三技术方案的专利技术中,垫圈包括工作流体的喷出孔,该喷出孔将分离室与排出口连通。 在第四技术方案的专利技术中,储油室,该储油室对在外壳内与工作流体分离的润滑油进行贮存;以及润滑油的导入路径,该导入路径具有第二槽部,该第二槽部从第一凹部朝向储油室侧凹陷设置在背面上,以通过利用垫圈将第二槽部封闭来使储油室与分离室连通的方式划定出上述导入路径。 在第五技术方案的专利技术中,垫圈包括工作流体的导入孔,该导入孔将排出口与导入路径连通。在第六技术方案的专利技术中,喷出路径沿着分离室的外周切线且相对于水平朝上方向分离室开口。 在第七技术方案的专利技术中,导入路径与分离室内的工作流体的回旋流相对且相对于水平朝上方向分离室开口。 在第八技术方案的专利技术中,导入路径具有多个突起部,多个突起部沿着分离室的外周切线且相对于水平朝上方延伸设置。在第九技术方案的专利技术中,垫圈具有第二凹部,该第二凹部将包括喷出孔的面作为底部并朝向第一凹部开口,利用第二凹部将第一凹部封闭,来划定出分离室。 在第十技术方案的专利技术中,第一凹部及第二凹部分别形成为具有倒锥面的圆锥台形状,分离室具有将第一凹部及第二凹部的形成圆锥台形状的大径端彼此对齐的形状。 专利技术效果根据第一技术方案的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垫圈将凹陷设置在压缩单元的背面上的第一凹部封闭,来划定出润滑油与工作流体分离的分离室。藉此,与在外壳形成凹部来形成分离室的情况相比,能使外壳、进而是压缩机沿驱动轴的轴线方向较短、沿径向较小且使外壳的形状简化地形成。因而,能够满足与车辆所要求的压缩机装载相关的尺寸规定,且能够抑制因润滑油在制冷回路中循环而引起的制冷能力的降低,同时,由于不需要分离管及中间板,因此,能够实现压缩机的制造成本的降低以及压缩机的小型化。根据第二技术方案的专利技术,通过利用垫圈将从第一凹部朝向排出室侧凹陷设置于背面的第一槽部封闭,来划定出将排出室与分离室连通的工作流体的喷出路径。藉此,与在外壳上形成凹部来划定出喷出路径的情况相比,能使压缩机沿轴线方向较短、沿径向较小且使外壳的形状简化地形成,并能实现压缩机的制造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及压缩机的进一步小型化。根据第三技术方案的专利技术,垫圈包括将分离室与排出口连通的工作流体的喷出孔。藉此,与对外壳进行加工来形成喷出孔的情况相比,能使压缩机沿轴线方向较短、沿径向较小且使外壳的形状简化地形成,并能实现压缩机的制造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及压缩机的进一步小型化。根据第四技术方案的专利技术,通过利用垫圈将从第一凹部朝向储油室侧凹陷设置于背面的第二槽部封闭,来划定出将储油室与分离室连通的润滑油的导入路径。藉此,与在外壳上形成凹部来划定出导入路径的情况相比,能使压缩机沿轴线方向较短、沿径向较小且使外壳的形状简化地形成,并能实现压缩机的制造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及压缩机的进一步小型化。根据第五技术方案的专利技术,垫圈包括将排出口与导入路径连通的工作流体的导入孔。藉此,能将在分离室没有完全分离并与外壳发生碰撞而与工作流体分离的润滑油在到达排出口之前回收,并经由导入路径回收至储油室。因而,能进一步提高润滑油的回收效率,并能更有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缩机,包括:压缩单元,该压缩单元形成工作流体的压缩室,所述工作流体含有润滑油;外壳,在该外壳与所述压缩单元间形成所述工作流体的吸入室,并且所述外壳具有经由所述吸入室、所述压缩单元、所述压缩室依次连接的所述工作流体的排出室及排出口;分离室,沿所述工作流体的流动方向观察,所述分离室设置在所述排出室的下游且设置在所述排出口的上游,并具有凹陷设置于所述压缩单元的背面的第一凹部,所述分离室从所述工作流体中分离出润滑油;以及垫圈,该垫圈定位在所述背面与所述排出口之间,并将所述排出室与外部气体密封,且所述垫圈将所述第一凹部封闭来划定出所述分离室。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饭塚二郎
申请(专利权)人:三电控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