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制造胶壳热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33420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连续制造胶壳热成型装置,在上模具设加热源、气嘴及水循环系统,使上、下模具压合后瞬间加热,气嘴输入热气使料带抵紧模具,再以水循环系统冷却。下模具顶面横向设成型凸纹及凹槽,纵向设有通气道,各通气道塞设有罩板,罩板与通气道间留有与成型凹槽相通的间隙,下模具内设有连通的气嘴及水循环通道,气嘴与通气道相通,压模成型时以气嘴吸气连通到成型凹槽,使料带下吸避免粘于上模具。(*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连续制造胶壳的热成型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加热与成型步骤在同一单元完成,且压模后脱模,胶壳可确实脱离上、下模座,具有可减少不良品及可提高产能的连续制造胶壳热成型装置。如附图说明图1、2所示,一般的胶壳是指用于包装IC(集成电路)的胶壳1,这种包装IC的胶壳1是经连续热压、成型并冲出一个可容置IC的凹座11及所需的冲孔12的制程而制得。如图3所示,是以往在制造胶壳时的流程方块示意图,其依序包括排列在同一直线路径上的一用以供应料带21的供料单元22、一局部加热料带21用的加热单元23、一成型单元24、一冲孔单元25、一用以夹送料带21的夹带单元26及一卷收单元27。IC的种类不断地翻新,需求由多量少样转变为少量多样,IC的尺寸也因种类及功能的需求不同而有多种变化,相对地,包装IC用的胶壳尺寸也需随着变化。并且,因为IC的尺寸的小型化,包装IC的胶壳也因需要并配合自动件设备,不但胶壳本身尺寸要小,胶壳与胶壳之间隔也必须窄。如图3所示,以往连续制造胶壳设备在生产胶壳时,该料带21是先经加热单元23加热后再由该成型单元24吹气成型,但是,因为该料带21的材质是一种深色不透明的抗静电PE(聚乙烯)胶带,其软化点低,经该加热单元2 3的加热后受该夹带单元26的拉引向次一单元,在该成型单元24行进的过程中,容易因拉引动作造成该胶壳1的延展而导致变形,如果产品是细带小尺寸的胶壳,且壳与壳的间距小时,容易导致冲孔位移,造成产品的瑕疵,而不符合自动化件的要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与成型步骤在同一单元完成,且压模后脱模,胶壳能确实脱离上、下模座,具有减少不良品及可提高产能的连续制造胶壳的热成型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下述技术解决方案,即连续制造胶壳的热成型装置具有上、下模具,其特征在于,该上模具设有加热源、气嘴及水循环系统,当该上、下模具压合后瞬间加热,并从该气嘴输入热气使软化的料带抵紧模具,再以水循环系统冷却,使胶带同时作瞬间加热与成型,另外,该下模具顶面横向设有成型凸纹及成型凹槽,纵向内凹设有数个通气道,在各通气道上塞设有罩板,该罩板与通气道之间留有适当的间隙,用以与各该下模具表面上的成型凸纹间的凹槽相通,该下模具内贯穿连通设有气嘴及水循环通道,该气嘴并与顶面的各纵向内凹的通气道相通,在压模成型时,借由吸气于该气嘴,连通到该成型凹槽,使该料带下吸于该下模具表面上,避免粘于该上模具处,再借由吹气于该气嘴,连通到成型凹槽,使该胶壳被吹上浮,避免粘于该下模座处,压模成型后,能确实脱模,减少不良品及提高产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征在于,该连续制造胶壳的热成型装置适合制造小型胶壳,也可用于制造非单排胶壳。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特征在于,该连续制造胶壳的热成型装置的上模具,其气嘴是在上、下模具对合时,提供一增加的输入空气,下压料带往下模具贴覆,进行更佳的气压成型。本专利技术的连续制造胶壳的设备中的热成型装置更可在前置单元中设有一个以高电阻镍铬预热器为热源的预热单元,该预热单元中,该高电阻镍铬预热器的温度是设定为300~350°F,以315~335°F为佳,而320~325°F为最佳,因此可将该料带预热至60~80℃,使料带达到稍微软化的程度,以缩短加热成型过程,该预热单元的预热器压合面上置有铁弗龙(TEFLON,聚四氟乙烯)以防止压合时该料带受热熔融而沾旒于一压合器,为了使来自该压合器下方的热源传导更有效率,可在该预热单元的压合面设凹槽或沟槽,再覆上铁弗龙。本专利技术的连续制造胶壳的热成型装置,设有具上模及下模的模具,该上模对合于下模的一面上设有一个凹槽,该凹槽中容置有一个瞬间加热的热源,该上模一端沿长向并在同一平面上设有两个平行通道,并在一侧壁于同一平面,垂直于平行通道设有一个以上的连通通道,而形成循环通道,在该水循环通道的下方,该上模的一侧壁上设有一个气嘴,可平行加热方向输入空气,该下模在其顶面横向设有成型凸纹及成型凹槽,纵向内凹设有数个通气道,在各通气道上各塞设有罩板,该等罩板与各通气道之间留有适当的间隙,可用与各该下模具表面上所设成型凸纹间的凹槽相通,在该下模具内并贯穿连通设有气嘴及水循环通道,该气嘴并与顶面的各纵向内凹的通气道相通。本专利技术的连续制造胶壳的热成型装置中所用的瞬间加热的热源是以石英灯管为最佳,其照射时间依该料带不同而可设定为0.35~0.8秒,以达到90~110℃的成型温度,该上、下模具的水循环通道是呈字或井字型,并且各留设一个出水口及一个进口,其馀开口都加以密封。当该料带从一个前置单元进入该热成型装置时,受一个下方的汽缸控制的下模具往上靠向上模具,当该上、下模靠拢时,该上模具的石英灯管瞬间点亮,借由其所发出的光线将该料带快速加热,因为来自该上模具的热传导,会成为一股热风并将该料带预热呈软化状态,同时吸气在该下模具的气嘴,使呈软化状态的该料带被吸下贴覆于该下模具的成型凹槽上以进行气压成型,同时如果泵也启动,将空气在一侧壁的该上模具的气嘴灌入,将已呈软化状态的该料带吹下压贴覆于该下模具的成型凹槽上,使该压模成型呈更佳,当温度达到预设的温度值,石英灯管以温度控制器控制的水阀开关也自动开启,冷却水从设在该上模具与下模具的水循环通道的入水口进入,水循环开始进行双向冷却作用,此时,空气仍继续从该上模具的气嘴输入,而因为该上、下模具都经水循环系统的冷却,输入的气体可回复成一股冷风,加速冷却作用,再经过同样的冷却过程,该水阀开关重行关闭,使热成型完成,汽缸再度启动将该下模具往下移,同时改变输入气体在该下模具的气嘴,以使该胶壳被吹上浮,而为了避免使该胶壳粘于该下模具,使压模成型后可更顺利地确实脱模。本专利技术的连续制造胶壳的连续制造胶壳热成型装置设备中的热成型装置是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加热与冷却作业,因此适合以热接收良好的深色不透明的抗静电PE胶带做料带,且又以黑色料带效率为最佳。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一般包装IC的胶壳成品的平面外观图。图2是以往包装IC用胶壳的平面外观图。图3是以往连续制造胶壳设备的流程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上模具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下模具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下模具的剖视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列下模具的另一剖视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预热单元的立体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如图4、5并配合图3所示,是本专利技术的连续制造胶壳的热成型装置,该热成型装置3可使一料带21从供料单元22进入,借一汽缸34启动将热成型模具的下模具32往上送至靠紧上模具31而将该料带21夹住,此时设在该上模具31的凹槽311内的石英灯管312(瓦数500W)瞬间点亮,在0.5~0.8秒内将该料带21快速加热至约98℃,因为来自该上模具31的热传导,成为一股热风并将该料带21预热呈软化状态,同时吸气在该下模具32的气嘴324(见图6),借该气嘴324、内凹通气道322、间隙323与该下模具32成型凹槽321相通,使呈软化状态的该料带21被吸下贴覆于该下模具32的成型凹槽321,以进行气压成型,同时,此时如果泵(图未示)也启动将空气以1.3Kg/cm2的进气压力从设在一侧壁313的上模具31气嘴315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续制造胶壳的热成型装置,具有一热成型模具,该热成型模具包括可对合的上、下模具,其特征在于:该热成型装置包含一设在该热成型模具的上模具与下模具对合的一面上在瞬间加热的热源元件、一设在该热成型模具的上、下模具内作为冷却系统的水循环通道,及一设在该热成型模具的下模具的气嘴,该气嘴是当该上、下模具对合时吸气以吸下料带贴覆于该下模具进行气压成型,且可输入空气以使胶壳上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华山
申请(专利权)人:洋亨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