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梁起重机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29268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5 0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梁起重机小车,它包括行走梁,行走梁的下部设置有主动轮和从动轮,主动轮连有减速器A,减速器A的输入端连有电机A,行走梁的前侧面上连有支撑架A,支撑架A设有支撑臂A,支撑臂A连有卷筒,卷筒连有吊钩,卷筒的输入端连有减速器B,减速器B的输入端连有电机B,支撑架A下部的侧面上设有固定器A,支撑架A的下侧面上设置有轴承A,行走梁的后侧面上连接有支撑架B,支撑架B的上部设置有支撑臂B,支撑臂B的上侧面连接有配重,支撑架B下部的侧面上设置有固定器B,支撑架B的下侧面上设置有与固定器B相配合的轴承B,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用途广泛、使用安全、功能全面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起重机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单梁起重机小车
技术介绍
起重机是现代工业生产和起重运输中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的重要设备和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工矿企业、钢铁化工、铁路交通、港口码头以及物流周转等部门和场所,对于单梁起重机以其结构简单、实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是企业生产场所必不可少的起吊设备,现有的单梁起重机主要以电葫芦悬挂式为主,这种悬挂式电葫芦是利用销轴与行走结构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在长时间使用时销轴容易出现松动,导致电葫芦在起吊时出现倾斜,严重时导致电葫芦脱落,而造成生产事故的发生,对此,开发一种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用途广泛、使用安全、功能全面的单梁起重机小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用途广泛、使用安全、功能全面的单梁起重机小车。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单梁起重机小车,它包括行走梁,所述的行走梁的下部设置有主动轮和与主动轮相配合的从动轮,所述的主动轮连接有减速器A,所述的减速器A的输入端连接有电机A,行走梁的前侧面上连接有支撑架A,所述的支撑架A的上部设置有支撑臂A,所述的支撑臂A的上侧面连接有卷筒,所述的卷筒通过绳索连接有吊钩,卷筒的输入端连接有减速器B,所述的减速器B的输入端连接有电机B,支撑架A下部的侧面上设置有固定器A,支撑架A的下侧面上设置有与固定器A相配合的轴承A,行走梁的后侧面上连接有支撑架B,所述的支撑架B的上部设置有支撑臂B,所述的支撑臂B的上侧面连接有配重,支撑架B下部的侧面上设置有固定器B,支撑架B的下侧面上设置有与固定器B相配合的轴承B。所述的支撑架A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对称设置在行走梁的前侧面上。所述的支撑架B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对称设置在行走梁的后侧面上。所述的支撑架A和支撑架B分别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行走梁连接。所述的固定器A和固定器B分别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支撑架A和支撑架B连接。所述的轴承A和轴承B为相同的轴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在使用时利用电机A通过减速器带动主动轮A转动,当主动轮A转动时,实现行走梁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电机B的设置是为了通过减速器B带动卷筒转动,实现在竖直方向上起升重物,支撑臂A和支撑臂B的设置是为了分别固定卷筒和配重,配重、固定器A和固定器B的设置是为了起升机构在起吊重物时保持行走梁的平衡,防止行走梁倾斜,轴承A和轴承B的设置是为了减小固定器A和固定器B与起重机主梁之间的摩擦力,延长固定器A和固定器B的使用寿命,降低运行成本,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用途广泛、使用安全、功能全面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单梁起重机小车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单梁起重机小车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单梁起重机小车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单梁起重机小车的支撑架A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单梁起重机小车的支撑架B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行走梁2、主动轮3、从动轮4、减速器A5、电机A6、支撑架A7、支撑臂A8、卷筒9、吊钩10、减速器B11、电机B12、固定器A13、轴承A14、支撑架B15、支撑臂B16、配重17、固定器B18、轴承B。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单梁起重机小车,它包括行走梁1,所述的行走梁1的下部设置有主动轮2和与主动轮2相配合的从动轮3,所述的主动轮2连接有减速器A4,所述的减速器A4的输入端连接有电机A5,行走梁1的前侧面上连接有支撑架A6,所述的支撑架A6的上部设置有支撑臂A7,所述的支撑臂A7的上侧面连接有卷筒8,所述的卷筒8通过绳索连接有吊钩9,卷筒8的输入端连接有减速器B10,所述的减速器B10的输入端连接有电机B11,支撑架A6下部的侧面上设置有固定器A12,支撑架A6的下侧面上设置有与固定器A12相配合的轴承A13,行走梁1的后侧面上连接有支撑架B14,所述的支撑架B14的上部设置有支撑臂B15,所述的支撑臂B15的上侧面连接有配重16,支撑架B14下部的侧面上设置有固定器B17,支撑架B14的下侧面上设置有与固定器B17相配合的轴承B18。本技术在使用时利用电机A通过减速器带动主动轮A转动,当主动轮A转动时,实现行走梁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电机B的设置是为了通过减速器B带动卷筒转动,实现在竖直方向上起升重物,支撑臂A和支撑臂B的设置是为了分别固定卷筒和配重,配重、固定器A和固定器B的设置是为了起升机构在起吊重物时保持行走梁的平衡,防止行走梁倾斜,轴承A和轴承B的设置是为了减小固定器A和固定器B与起重机主梁之间的摩擦力,延长固定器A和固定器B的使用寿命,降低运行成本,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用途广泛、使用安全、功能全面的优点。实施例2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单梁起重机小车,它包括行走梁1,所述的行走梁1的下部设置有主动轮2和与主动轮2相配合的从动轮3,所述的主动轮2连接有减速器A4,所述的减速器A4的输入端连接有电机A5,行走梁1的前侧面上连接有支撑架A6,所述的支撑架A6的上部设置有支撑臂A7,所述的支撑臂A7的上侧面连接有卷筒8,所述的卷筒8通过绳索连接有吊钩9,卷筒8的输入端连接有减速器B10,所述的减速器B10的输入端连接有电机B11,支撑架A6下部的侧面上设置有固定器A12,支撑架A6的下侧面上设置有与固定器A12相配合的轴承A13,行走梁1的后侧面上连接有支撑架B14,所述的支撑架B14的上部设置有支撑臂B15,所述的支撑臂B15的上侧面连接有配重16,支撑架B14下部的侧面上设置有固定器B17,支撑架B14的下侧面上设置有与固定器B17相配合的轴承B18,所述的支撑架A6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对称设置在行走梁1的前侧面上,所述的支撑架B14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对称设置在行走梁1的后侧面上,所述的支撑架A6和支撑架B14分别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行走梁1连接,所述的固定器A12和固定器B17分别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支撑架A6和支撑架B14连接,所述的轴承A13和轴承B18为相同的轴承。本技术在使用时利用电机A通过减速器带动主动轮A转动,当主动轮A转动时,实现行走梁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电机B的设置是为了通过减速器B带动卷筒转动,实现在竖直方向上起升重物,支撑臂A和支撑臂B的设置是为了分别固定卷筒和配重,配重、固定器A和固定器B的设置是为了起升机构在起吊重物时保持行走梁的平衡,防止行走梁倾斜,轴承A和轴承B的设置是为了减小固定器A和固定器B与起重机主梁之间的摩擦力,延长固定器A和固定器B的使用寿命,降低运行成本,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用途广泛、使用安全、功能全面的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梁起重机小车,它包括行走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梁的下部设置有主动轮和与主动轮相配合的从动轮,所述的主动轮连接有减速器A,所述的减速器A的输入端连接有电机A,行走梁的前侧面上连接有支撑架A,所述的支撑架A的上部设置有支撑臂A,所述的支撑臂A的上侧面连接有卷筒,所述的卷筒通过绳索连接有吊钩,卷筒的输入端连接有减速器B,所述的减速器B的输入端连接有电机B,支撑架A下部的侧面上设置有固定器A,支撑架A的下侧面上设置有与固定器A相配合的轴承A,行走梁的后侧面上连接有支撑架B,所述的支撑架B的上部设置有支撑臂B,所述的支撑臂B的上侧面连接有配重,支撑架B下部的侧面上设置有固定器B,支撑架B的下侧面上设置有与固定器B相配合的轴承B。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梁起重机小车,它包括行走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梁的下部设置有主动轮和与主动轮相配合的从动轮,所述的主动轮连接有减速器A,所述的减速器A的输入端连接有电机A,行走梁的前侧面上连接有支撑架A,所述的支撑架A的上部设置有支撑臂A,所述的支撑臂A的上侧面连接有卷筒,所述的卷筒通过绳索连接有吊钩,卷筒的输入端连接有减速器B,所述的减速器B的输入端连接有电机B,支撑架A下部的侧面上设置有固定器A,支撑架A的下侧面上设置有与固定器A相配合的轴承A,行走梁的后侧面上连接有支撑架B,所述的支撑架B的上部设置有支撑臂B,所述的支撑臂B的上侧面连接有配重,支撑架B下部的侧面上设置有固定器B,支撑架B的下侧面上设置有与固定器B相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乾红伦陶和平任伟杰李娇朱国庆董向楠戚良才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恒远起重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