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伞开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319582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3 2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伞开合装置,包括中棒,以及与所述中棒套接的下巢,所述下巢的下端径向设置有弹性扣合结构,所述弹性扣合结构包括扣合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扣合件底部与中棒内侧壁之间的弹簧,所述扣合件贯穿设置有与所述中棒相配合的通孔,所述通孔一侧的孔壁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分别与设置在所述中棒上下两端侧壁上的撑伞卡位和收伞卡位相配合。此结构设计,通过设置在扣合件的通孔内侧壁上的凸台与撑伞卡位和收伞卡位分离或结合,进而实现雨伞的开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且便于雨伞开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雨伞
,尤其涉及一种雨伞开合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雨伞收合装置一般都会在雨伞中棒的腔体设置有弹性卡合结构,此结构形式的雨伞收合装置,结构设计较为复杂,装配麻烦,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且便于开合的雨伞开合装置。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种雨伞开合装置,包括中棒,以及与所述中棒套接的下巢,所述下巢的下端径向设置有弹性扣合结构,所述弹性扣合结构包括扣合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扣合件底部与中棒内侧壁之间的弹簧,所述扣合件贯穿设置有与所述中棒相配合的通孔,所述通孔一侧的孔壁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分别与设置在所述中棒上下两端侧壁上的撑伞卡位和收伞卡位相配合。其中,所述下巢的下端壁径向设置有与所述扣合件滑动配合的容置孔。其中,所述扣合件呈圆柱状设置且与所述容置孔间隙配合。其中,所述扣合件的一端设置有圆形按钮,所述圆形按钮外露于所述中棒的外侧壁。其中,所述扣合件的另一端的底面呈圆弧状设置,且所述扣合件的另一端的底面凹设有用于所述弹簧定位的凹孔。其中,所述凸台所在的孔壁呈圆弧状设置且与所述中棒侧壁相贴合。 其中,所述通孔为方形孔,且所述通孔的一侧壁呈圆弧状设置。其中,所述通孔的长度大于所述中棒的直径。其中,所述通孔的宽度略大于所述中棒的直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包括中棒,以及与所述中棒套接的下巢,所述下巢的下端径向设置有弹性扣合结构,所述弹性扣合结构包括扣合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扣合件底部与中棒内侧壁之间的弹簧,所述扣合件贯穿设置有与所述中棒相配合的通孔,所述通孔一侧的孔壁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分别与设置在所述中棒上下两端侧壁上的撑伞卡位和收伞卡位相配合。此结构设计,通过设置在扣合件的通孔内侧壁上的凸台与撑伞卡位和收伞卡位分离或结合,进而实现雨伞的开合。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且便于雨伞开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雨伞展开后的主视图。图2是图1中AA截面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中雨伞收合后的主视图。图5是图4中CC截面的剖视图。图6是图5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本技术中扣合件的轴测图。图中:1.中棒、2.弹性扣合结构、21.扣合件、211.通孔、212.凸台、213.圆形按钮、214.凹孔、22.弹簧、3.下巢、31.容置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至7所示,一种雨伞开合装置,包括中棒1,以及与所述中棒I套接的下巢3,所述下巢3的下端径向设置有弹性扣合结构2,所述弹性扣合结构2包括扣合件21,以及设置在所述扣合件21底部与中棒I内侧壁之间的弹簧22,所述扣合件21贯穿设置有与所述中棒I相配合的通孔211,所述通孔211 —侧的孔壁上设置有凸台212,所述凸台212分别与设置在所述中棒I上下两端侧壁上的撑伞卡位和收伞卡位相配合。当雨伞收起时,向下按压扣合件21,此时设置在扣合件21底部的弹簧收缩,压扣合件21通孔211内的凸台212从撑伞卡位中脱离,进而在下巢的带动下,沿中棒I向下滑动,进而与收伞卡位相配合。优选的,所述下巢3的下端壁径向设置有与所述扣合件21滑动配合的容置孔31,所述扣合件21呈圆柱状设置且与所述容置孔31间隙配合,此结构设计,便于扣合件21沿容置孔31径向往返滑动。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扣合件21的一端设置有圆形按钮213,所述圆形按钮213外露于所述中棒I的外侧壁。此结构设计,便于扣合件21的按压。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扣合件21的另一端的底面呈圆弧状设置,且所述扣合件21的另一端的底面凹设有用于所述弹簧22定位的凹孔214。此结构设计,便于弹簧22的定位。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凸台212所在的孔壁呈圆弧状设置且与所述中棒I侧壁相贴合,此结构设计,便于扣合件与中棒的配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通孔211为方形孔,且所述通孔211的一侧壁呈圆弧状设置,所述通孔211的长度大于所述中棒I的直径,所述通孔211的宽度略大于所述中棒I的直径。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雨伞开合装置,包括中棒(I),以及与所述中棒(I)套接的下巢(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巢(3)的下端径向设置有弹性扣合结构(2),所述弹性扣合结构(2)包括扣合件(21),以及设置在所述扣合件(21)底部与中棒(I)内侧壁之间的弹簧(22),所述扣合件(21)贯穿设置有与所述中棒(I)相配合的通孔(211),所述通孔(211) —侧的孔壁上设置有凸台(212),所述凸台(212)分别与设置在所述中棒(I)上下两端侧壁上的撑伞卡位和收伞卡位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伞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巢(3)的下端壁径向设置有与所述扣合件(21)滑动配合的容置孔(3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雨伞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件(21)呈圆柱状设置且与所述容置孔(31)间隙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伞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件(21)的一端设置有圆形按钮(213),所述圆形按钮(213)外露于所述中棒⑴的外侧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雨伞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件(21)的另一端的底面呈圆弧状设置,且所述扣合件(21)的另一端的底面凹设有用于所述弹簧(22)定位的凹孔(214) 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伞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212)所在的孔壁呈圆弧状设置且与所述中棒(I)侧壁相贴合。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伞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11)为方形孔,且所述通孔(211)的一侧壁呈圆弧状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伞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11)的长度大于所述中棒(I)的直径。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伞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11)的宽度略大于所述中棒(I)的直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雨伞开合装置,包括中棒,以及与所述中棒套接的下巢,所述下巢的下端径向设置有弹性扣合结构,所述弹性扣合结构包括扣合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扣合件底部与中棒内侧壁之间的弹簧,所述扣合件贯穿设置有与所述中棒相配合的通孔,所述通孔一侧的孔壁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分别与设置在所述中棒上下两端侧壁上的撑伞卡位和收伞卡位相配合。此结构设计,通过设置在扣合件的通孔内侧壁上的凸台与撑伞卡位和收伞卡位分离或结合,进而实现雨伞的开合。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且便于雨伞开合。【IPC分类】A45B25/14【公开号】CN204742909【申请号】CN201520401867【专利技术人】贾勇 【申请人】浙江天合雨具设计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申请日】2015年6月11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雨伞开合装置,包括中棒(1),以及与所述中棒(1)套接的下巢(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巢(3)的下端径向设置有弹性扣合结构(2),所述弹性扣合结构(2)包括扣合件(21),以及设置在所述扣合件(21)底部与中棒(1)内侧壁之间的弹簧(22),所述扣合件(21)贯穿设置有与所述中棒(1)相配合的通孔(211),所述通孔(211)一侧的孔壁上设置有凸台(212),所述凸台(212)分别与设置在所述中棒(1)上下两端侧壁上的撑伞卡位和收伞卡位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合雨具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