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沃文专利>正文

轻便型自动收合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104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轻便型自动收合伞包括:一伞中棒含有一下管连设于一把手上以及一上管伸缩套合于该下管之上之外,一伞支骨装置,一控制装置含有一按钮,一收伞启动器借拉杆扣系于一弹性扣件上,以及一拉索,这样,在开伞时揿按该按钮后斜推、下压该收伞启动器,下拉该拉杆、斜推、内缩该弹性扣件,以解除上、下管的卡扣,使所述复位弹簧得以使力以收缩伞支骨及上、下管作收伞动作。(*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轻便型自动收合伞。一般雨伞已有自动启开伞问市,在需用时压按把手处的按钮即能张开伞布撑用,但并无自动收伞的机构与作用,在雨天搭车(公共汽车或出租车),由排队候车进而上车,以手拉下伞骨动作缓慢,延误上车时间(尤其是一手持伞,另手拿物时,尤为不便)且使车上已坐乘客或司机倍感不耐烦,而用伞者本身也会有尴尬的感觉。当然已知有自动开、收伞之伞具,有自动开伞、收伞之动作,但其伞中棒须装设长串的张力弹簧,及其他相关控制机构及零件,构造复杂成本售价昂贵,而因构成元件较多,增加重量,携带仍有不便之处。而自动开、收伞在收伞后主弹簧之弹性能已告消失,须压缩弹簧以重设、『再生』弹性能,费力甚大,所以自动开、收伞亦非『万灵丹』在使用推广上,仍不见普及。现在一般人甚为崇尚生活品味与时髦,特别喜爱新奇品,但因自动开启伞较为熟知,而能自动收合的伞则几无应市,所以针对自动收合伞之快速收伞需要与商品多元化特性以向用者提供更多雅好、选择性,本技术设计人于是加以研究创新揭示出本技术新颖的自动收合伞。本技术目的在提供一种轻便型自动收合伞。按照本技术的轻便型自动收合伞包括一伞中棒含有一下管连设于一把手上以及一上管伸缩套合于该下管之上之外,一伞支骨装置枢连该伞中棒,其上系有收伞复位弹簧于开伞时蓄积其弹性能以随时作收伞动作,一控制装置含有一按钮,一收伞启动器借助拉杆扣系于一弹性扣件上,该弹性扣在开伞时可卡扣该上管于下管之上,呈开伞状态,以及一拉索于该下管上方及伞支骨装置之下巢上,这样,开伞时揿按该按钮后斜推、下压该收伞启动器,下拉该拉杆、斜推、内缩该弹性扣件,以解除上、下管之卡扣,使该等复位弹簧得以使力来收缩伞支骨及上、下管以便收伞。本技术构造简单,操作容易且制造成本低廉。现在对照以下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可取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开伞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收伞操作的起始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收伞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上管上方的部份剖示图。图5为沿图4中5—5线的本技术下管上方的部份剖视图。图6,6a为本技术控制装置按钮的斜视图。图7为本技术控制装置收伞启动器的斜视图。图8为本技术控制装置拉杆示意图。参阅附图,本新型包括一伞中棒1,一伞支骨装置2,多数收伞复位弹簧3,一控制装置4,及一拉索5。该伞中棒1包括一下管11其下方110固连于把手13的内部,以及一上管12伸缩套合于该下管11之外之上。该伞支骨装置2包括多数顶骨22其里端枢连一设于上管12顶方之上巢21上,多数下之骨23其里端枢连一滑合于伞中棒1上之下巢24上,多数连接骨25其里端枢连各顶骨22之外端,以及多数外支骨26其最里端枢连各连接骨25之外端而外支骨26里端则枢连各下支骨23的外端,各该顶骨22之最外端枢连各该下支骨23之中间部位。但伞骨的构造本技术并未加以限制。各收伞复位弹簧3的里端31钩系于该顶骨22的外端介于頂骨22与连接骨25之枢接处与该顶骨22与下支骨23之枢接处之间;而弹簧的外端32则系于下支骨23之外端邻近下支骨23与外支骨26的枢接处。当然该弹簧3之位置、数量等本技术并未加以限制。该拉索5是挠性的,其下索端51钩系于下管11上方的钩部113上,而拉索5上索端52则于绕经一凹设于该上管12上方内块122之一滑凹槽123或滑轮(未示出)后下连至该下巢24上。该拉索5不仅可用于开伞,而且也可巧妙地应用在自动收缩中棒的双重用途方面。该控制装置4包括该按钮41系含有一按钮部411,常时突伸于把手13外,一楔形部412自按钮部411向伞中棒1中心延伸且穿过该把手的钮孔131及下管11的下孔111,其下缘呈一斜面413渐斜向下向外,以及一钮肩部414或渐尖凸耳如图6a所示伸向且抵靠在把手13的一钮孔131的边壁上以限制该按钮41不致向外脱离;该收伞启动器42约呈圆柱形,借底部的一张力弹簧424持设于下管11下部110之中的空内部,含有一楔形孔421以滑合该按钮之楔形部412,楔形孔下缘呈一内斜面422向外向下渐斜以滑合该按钮楔形部412之下缘斜面413以借张力弹簧424顶持斜推按钮部411向外以利压按操作,以及一钩孔423设于上方,该启动器42上移时为一固定于下管中的梢子114所阻挡;该拉杆44下方杆钩441钩扣该收伞启动器42的钩孔423,而上方杆钩442则弯设于拉杆之上方;以及该弹性扣件43约呈长形弹簧板,其下端有一梢子431卡扣固定于下管11内壁,其上端设有一凸部432为扣件43弹簧板顶持向外以操作地卡扣该下管的上方扣孔112,以及上管12的下方扣孔121于开伞状态下,如图1所示,一平台部433平设于该凸部432之上缘以卡扣该上、下管12,11之下方扣孔、上方扣孔121,112以便开伞时上管12定位于下管11之上,以及一斜槽434凹设于平台部433且向下向外渐斜滑合该拉杆44的上方杆钩442。该按钮41操作地内推、下压该收伞启动器42,下拉该拉杆44,由上方杆钩442斜推该扣件43的斜槽434以内缩扣件凸部432及平台部433以解除上、下管12,11之卡扣,从而借收伞复位弹簧3收折伞支骨2及上、下管12,11。在使用本技术开伞时,使用者一只手握持把手13,另一只手握拉下巢24向上推,伞骨2上移,启开,并拉动上管12向上直至该扣件之平台部433卡扣上、下管的扣孔,上管12即稳靠于下管11之上而呈开伞状态。在开伞过程中,复位弹簧3被拉伸以蓄积其弹力,随时欲收折诸伞骨2并下拉该下巢24,借助拉索5以拉动下管11,使下、上管11,12作相对收折运动而欲作收伞之势,但因下管的扣孔112为扣件平台部433所限制,上下两管收缩不得,所以复位弹簧3之弹力无从使力,无法收伞,而保持安全的开伞状态。收伞时,按压按钮41斜面413斜推内斜面422,下拉启动器42、拉杆44,而杆钩442斜推扣件之沟槽434内缩凸部432,使平台部433不再卡挡上管12,弹簧3之弹力拉持拉索5,下管11(因下索端51钩系下管之钩部113)于是被拉动,使上、下管12,11作相对收缩运动而达收伞的目的。本技术的特点和超过普通开收伞的优点是1.收伞机构十分简单,制造容易,成本降低,利于推广。2.构造简单,零配件减至最少,故重量减轻,携用方便。3.整个收伞机构设计合理,操作简便,收伞动作迅速而平顺。可应用于急需迅速收伞之场合,例如雨天上车时可便捷地快速收伞,免除若于尴尬与不便之处。4.拉索5可巧妙地发挥开伞及收缩中棒收伞的双重作用。权利要求1.一种轻便型自动收合伞,其特征包括一伞中棒含有一下管连设于一把手上以及一上管伸缩套合于该下管之上之外,一伞支骨装置枢连该伞中棒,其上系有收伞复位弹簧,在开伞时蓄积其弹性能以随时作收伞动作,一控制装置含有一按钮,一收伞启动器借拉杆扣系于一弹性扣件上,该弹性扣件于开伞时卡扣该上管于下管之上呈开伞状态,以及一拉索系于该下管上方及伞支骨装置之下巢上,因此在开伞时,揿按该按钮后斜推、下压该收伞启动器,下拉该拉杆、斜推、内缩该弹性扣件,以解除上、下管的卡扣,使所述复位弹簧得以使力以收缩伞支骨及上、下管作收伞动作。2.如权利要求1之自动收合伞,其特征在于该拉索是挠性的,其下索端钩系于下管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轻便型自动收合伞,其特征包括:一伞中棒含有一下管连设于一把手上以及一上管伸缩套合于该下管之上之外,一伞支骨装置枢连该伞中棒,其上系有收伞复位弹簧,在开伞时蓄积其弹性能以随时作收伞动作,一控制装置含有一按钮,一收伞启动器借拉杆扣系于一弹性扣件上,该弹性扣件于开伞时卡扣该上管于下管之上呈开伞状态,以及一拉索系于该下管上方及伞支骨装置之下巢上,因此在开伞时,揿按该按钮后斜推、下压该收伞启动器,下拉该拉杆、斜推、内缩该弹性扣件,以解除上、下管的卡扣,使所述复位弹簧得以使力以收缩伞支骨及上、下管作收伞动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沃文
申请(专利权)人:吴沃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