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上下推动方式操控开收伞之自动伞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103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动伞具系包括:一由内、外管及顶套管伸缩套合而成之伞中棒,其下连接一把手者,多数支伞骨连接伞布枢连至伞中棒之伞骨装置,一开伞弹簧,一收伞弹簧,以及一控制装置含有一按钮上下滑合于该把手中,于收伞操作储存开伞弹簧之弹性能后,上推该按钮,可予自动开伞;而自开伞至收伞操作后,重设该收伞弹簧之弹性能,于下推按钮时,则能自动收伞,如是上推开伞,下推收伞,操作井然有序,不致混淆不清,影响开收伞操作者。(*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新型係关於一种自动伞具,尤指一种藉上下推动方式操控开收伞之自动伞具者。习用之自动开收伞有於把手处分设上、下两个按钮,有些业者会在上方的开伞按钮上印製一诸如呈向上方向的箭头或直接印製一开伞之图样於该开伞按钮上,而於收伞按钮上,印製向下方向的箭头或一收折伞之图样,以助该伞用者,开收伞时便於辨明,以免按错按钮,无法正确开、收伞。但用者必须小心谨慎去辨识、 清开、收伞按钮之标示、位置,仍有其不便之处。尤於夜间或阴暗处,视线不清,更难辨视开、收伞按钮之位置而突显该伞具操作之不便性与实用上的缺点。本新型专利技术人有鉴於此,乃加研究创新,揭示出本新型如下所述之新颖自动伞具。本新型之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自动伞具係包括一由内、外管及顶套管伸缩套合而成之伞中棒,其下连接一把手者,多数支伞骨连接伞布枢连至伞中棒之伞骨装置,一开伞弹簧弹性持设於该中棒上方,一收伞弹簧弹性持设於中棒之中间部位,以及一控制装置含有一按钮上下滑合於该把手中,於收伞操作储存开伞弹簧之弹性能后,上推该按钮,可予自动开伞;而自开伞至收伞操作后,重设该收伞弹簧之弹性能,於下推按钮时,则能自动收伞,如是上推开伞,下推收伞,操作井然有予,不致混淆不清,影响开收伞操作者。本新型之可取实体,可由以下说明书配合所附诸图面而得以明晰之。图面之简单说明附图说明图1係本新型自开伞状态收伞后之示意图。图2係本新型重设该收折伞之收伞弹簧之示意图。图3係本新型开伞前之开伞操作瞬间示意图。图4係本新型开伞后之示意图。图5係本新型开伞后遭受风压之部份示意图。图6係本新型自图4之6-6方向採视之部份伞骨示意图。叁阅诸图面,本新型係包括一伞中棒(1),一伞骨装置(2),一开伞弹簧(3),一收伞弹簧(4),以及一控制装置(5)。该伞中棒(1)包括一内管(11),一把手(12),一外管(13)滑套於该内管(11)之外之上者,以及一顶套管(14)者。该伞骨装置(2)包括一顶骨(21)裡端枢连一上巢(22),该上巢(22)藉梢子(221)固连该顶套管(14)之上部,一下支骨(23)其上端(231)枢连该顶骨(21)而下端(232)枢连一下巢(24)藉梢子(241)滑设於该外管(13)之一对长槽(130)中,一中间骨(25)其裡端枢连一中巢(26)而外端则枢连该顶骨(21)之外部者,该中巢(26)藉梢子(261)固连於该外管(13)之顶端(134)者。如图1,6所示者,该下支骨(23)係穿通该中间骨(25)之一狭槽(251)中使该下支骨(23)受该中间骨之牵制而不会左右晃动,使伞骨装置及伞布不易受风力而翻伞者。该开伞弹簧(3)下簧端(31)持设於该外管(13)之上部(133)而上簧端(32)则顶持该顶套管(14)之底缘者。该收伞弹簧(4)下簧端(41)持设於该内管(11)之顶端(115)而上簧端(42)则顶持於该外管(13)之中段部位(132)。该把手(12)含有内孔(121)以伸入该内管(11)之下管端(111)连接把手(12)者。该顶套管(14)弹性持设於该外管(13)之上部内。顶套管(14)开设一对长槽(141)以滑合该中巢(26)之梢子(261)者。该控制装置(5)包括一按钮(51)上下滑设於该把手(12)中,一下控制套管(52)横连该按钮(51)为该按钮(51)所联动者,一桿塞(53)滑设於该伞中棒(1)之内管(11)中其上端连接一上控制套管(54)管内横向滑设一推块(55)可操作地卡扣或解扣该下巢(24)者,一扣钩(56)枢连於该下巢(24)上操作地为该推块(55)所偏动以解除该扣钩(56)与该外管(13)之卡扣使该开伞弹簧释能以为开伞者,一弹性扣件(57)弹性持设於该上控制套管(54)之上部中含有一突珠(571)弹性地耦合该上控制套管(54)与该外管(13)之上部使该突珠(571)顶出上控制套管(54)之上方突珠孔(544),而卡扣入该外管(13)上方之突珠孔(135)中如图4所示者,以及一偏动钩桿(58)常时钩扣、卡合该外管(13)内管(11)使该外、内管(13,11)内之收伞弹簧(4)处於压缩储能状态,於向下推动该按钮(51)时可解除该偏动钩桿(58)对该外、内管之卡合,而使收伞弹簧(4)释能、收伞者。该开伞弹簧(3)係於自图4之开伞进行至图1之收伞过程中被释能之收伞弹簧(4)所压缩,以重设(Re-Set)或储存其弹性能以为下次开伞操作之用者。该按钮(51)包括一基板(511)上下滑合於该把手(12)之一直式钮孔(122)中,一横梢(512)突伸经内管(11)之梢槽(112)插连该下控制套管(52)之下套管端,一单向弹性爪(513)枢设於按钮(51)内部上方为一爪弹簧(514)常时顶持该爪(513)斜向中棒(1)中心,於上推按钮(51)时滑脱该偏动钩桿,而於下推时作动该偏动钩桿(58)以为收伞操作者。该下控制套管(52)顶端(523)横向滑设一制动突珠(522)藉突珠弹簧(522a)常时顶持突珠(522)以卡扣该下控制套管(52)与该内管(11)於下管珠孔(114)者。该下控制套管(52)下部邻中棒第一(或右)侧(A)开设一桿孔(521),而於相对之另侧邻中棒第二(或左)侧(B)则开挖一钩孔(524)以分别突伸该偏动钩桿(58)之两侧端部(582,583)者。该桿塞(53)藉连桿(531)连接该上控制套管(54),桿塞(53)可为该下控制套管(54)之顶端所顶推以为开伞之动作如图3所示者,係可於中棒(1)中滑移,於开伞(图4)被拉至内管(11)之上端(115)。该上控制套管(54)其管底部(541)连接该桿塞(53)之连桿(531),中段内横设一推块导套(550)其内滑合该推块(55)者,上部开设一对导槽(543)以滑合该下巢(24)之梢子(241),上部第二侧开设一突珠孔(544)以突出该弹性扣件(57)之突珠(571)者,下部第一侧开设一扣钩孔(542)可容该扣钩(56)钩部(562)之上扣如图5所示者,以及一扣头孔(545)开设於导套(550)之第二侧以突伸该推块(55)之扣头(551)如图1所示者。该扣头(551)係向外向下渐斜者。该扣钩(56)藉梢子(561)枢设於下巢(24)上、下部呈一下钩部(562)可分别卡扣入该外管(13)之上、下钩孔(138,137)中,以及该上控制套管(54)之导套(550)钩孔(550a)中或其扣钩孔(542)中,而扣钩(56)梢子(561)上端则藉一扣钩弹簧(563)使该下钩部(562)常时偏向裡侧以利其与钩孔(137,138,542,550a)之卡扣定位者,如是於开伞后该扣钩钩部(562)可卡扣於外管(13)之上钩孔(138)如图4所示,而於收伞时,则卡扣於下钩孔(137)如图1所示者。该偏动钩桿(58)藉梢子(581)枢设於内管(11)之下部滑合该下控制套管(52)之一对梢槽(525)者,含有一上钩部(583)可突伸经下控制套管(52)之钩孔(524),内管钩孔(116)以卡扣外管(13)之钩孔(139)者,一下突桿部(582)突伸向中棒(1)之第一侧(A),经下控制套管(52)桿孔(521),内管(11)下方之桿孔(113)能於收伞时被按钮(51)之爪(513)所偏动以翘缩第二侧之上钩部(583)以解除外、内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伞其特征系包括:一伞中棒含有:一内管,一把手连接於内管下部,一外管滑套於该内管之外之上者,以及一顶套管弹性套合於该外管之上者;一伞骨装置至少包括:一顶骨其里端枢连一上巢,该上巢固连该顶套管之上部,一下支骨其上端枢连该顶骨而下端枢连一下巢该下巢滑设於该外管中,一中间骨其里端枢连一中巢而外端则枢连该顶骨之外部者,该中巢固连於该外管之顶端者;其中该下支骨系穿通该中间骨之一狭槽中使该下支骨受该中间骨之牵制而不会左右晃动者;一开伞弹簧持设於该外管与该顶套管之间者;一收伞弹簧顶持於该内管与该外管之间;以及一控制装置包括:一按钮上下滑设於该把手中,一下控制套管横连该按钮为该按钮所联动者,一*塞滑设於该伞中棒之中其上端连接一上控制套管套管内横向滑设一推块可操作地卡扣或解扣该下巢者,一扣钩枢连於该下巢上操作地为该推块所偏动以解除该扣钩与该外管之卡扣使该开伞弹簧释能以为开伞者,一弹性扣件弹性持设於该上控制套管之上部中含有一突珠操作地耦合该上控制套管与该外管之上部者,以及一偏动钩*常时钩扣、卡合该外管内管使该外、内管内之收伞弹簧处於压缩储能状态,於向下推动该按钮时可解除该偏动钩*对该外、内管之卡合,而使收伞弹簧释能、收伞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增荣刘金松
申请(专利权)人:福太洋伞工厂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