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中药材制备纤维素食材的酸水解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97472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1 0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是利用中药材制备纤维素食材的酸水解生产工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中药材的组织物质直接丢弃非常可惜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1)将中药材磨成粉状颗粒,颗粒大小为0.2mm-0.005mm;(2)称取粉状颗粒加入到反应容器中,用水蒸煮10-30min后,将液体倒出加热浓缩后获得浓缩液,将蒸煮后的粉状颗粒留在反应容器中;(3)向反应容器中加入酸性溶液直至刚好淹没粉状颗粒;(4)粉状颗粒在酸性溶液中酸水解后,然后通过氧化还原体系将乙烯基单体接枝到水解后得到的纤维素上得到改性纤维素,最后将浓缩液与改性纤维素混合即可。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生产出的食材口感较佳,药效保存较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利用中药材制备纤维素食材的酸水解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纤维素食材的酸水解生产工艺,具体涉及的是利用中药材制备纤维素食材的酸水解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根据《GBZ 21922-2008食品营养成分基本术语》的定义,膳食纤维是指植物中天然存在的、提取的或合成的碳水化合物的聚合物,其聚合度DP ^ 3、不能被人体小肠消化吸收、对人体有健康意义的物质。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菊粉及其它一些膳食纤维单体成分等。纤维在保持消化系统健康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摄取足够的纤维也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以及其它疾病。纤维可以清洁消化壁和增强消化功能,纤维同时可稀释和加速食物中的致癌物质和有毒物质的移除,保护脆弱的消化道和预防结肠癌。纤维可减缓消化速度和最快速排泄胆固醇,所以可让血液中的血糖和胆固醇控制在最理想的水平。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的天然资源,存在于大量的丰富的绿色植物中,是自然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具有价廉、可降解、对环境不产生污染等特点。并且在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方面有重要意义。在现代食品工业中,以富含膳食纤维的中药材经过系列加工制取相应的食物纤维产品,既可开发出直接口服的食疗型纤维制品,又可用作食品添加剂,诸如作为品质改良剂及膳食纤维强化剂添加到酸奶等发酵食品、面包等焙烤食品之中。—般传统中药材讲究地道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中药材种类繁多,来源广泛,各种药材又具有多种化学成分,按照其药理作用和组成性质,概括起来中药材的成分可分为以下几方面:有效成分、辅助成分、无效成分、组织物质,组织物质是构成细胞的不溶物,如纤维质、栓皮等,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对于中药材而言,其中的有效成分不能完全从组织物质中提取出来,因而导致有一些药性依旧保存在该组织物质中,对于那些单价较高的中药而言,提取后剩余的组织物质直接丢弃依然十分可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中药材的组织物质直接丢弃非常可惜的问题,提供一种组织物质全部有效利用生产食材,且食材口感较佳的中药材纤维素食材的酸水解生产工艺。为解决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利用中药材制备纤维素食材的酸水解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中药材磨成粉状颗粒,颗粒大小为0.2mm-0.005mm ; (2)称取粉状颗粒加入到反应容器中,用水蒸煮10-30min后,将液体倒出加热浓缩后获得浓缩液,将蒸煮后的粉状颗粒留在反应容器中; (3)向反应容器中加入酸性溶液直至刚好淹没粉状颗粒,该酸性溶液中包含浓度为10%的柠檬酸和浓度为3%的盐酸; (4)粉状颗粒在酸性溶液中酸水解后,然后通过氧化还原体系将乙烯基单体接枝到水解后得到的纤维素上得到改性纤维素,最后将浓缩液与改性纤维素混合即可。因本专利技术中的纤维素经过改性后的用途是食材,因而本专利技术中将中药材颗粒磨成粒径在0.2mm-0.005mm之间的粉状,然后通过碱解和改性提高纤维素的粘度,并有效改善纤维素本身粗糙的口感,使其能满足味觉上的需求。本专利技术方法中整个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均可食用,进而有效保证了成品的食用安全性。本专利技术中的成品可以代替淀粉食材,如面粉、糯米粉、红薯粉、土豆粉等,有效增加食品来源。通过本专利技术制成的成品食材有效满足三高人群和肥胖人群作为主材食用。因纤维素不溶于水,而中药材中某些药学有效成分则容易溶解在水中,因而可以通过水将有效成分析出,避免后期碱解时导致有效成分失活,最后将有效成分浓缩后返回到改性后的物质中,即可有效达到纤维素改性的同时保留其有效成分,效果更高。应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是反应条件等都容易实现,进而有效节约成本,提高操作的可行性。进一步,所述酸水解的温度40-60°C,时间为30-60min。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粉状颗粒的大小为0.12-0.2 mm。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原料是中药材,通过将粉状颗粒大小优选为0.12-0.2 mm,不仅仅能达到最优的口感,在该粒径下,还能有效保证制成的成品粘度最尚,改性性能最为优异。为了增加改性后食品的安全性能,所述氧化还原法中的氧化剂为双氧水。更进一步地,所述接枝反应的温度为50°C,反应时间130-150min。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专利技术的整个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均可食用,进而有效保证了成品的食用安全性; 2、本专利技术中将中药材颗粒磨成粒径在0.2mm-0.005mm之间的粉状,然后通过碱解和改性提高纤维素的粘度,并有效改善纤维素本身粗糙的口感,使其能满足味觉上的需求; 3、本专利技术操作简单,投入成本低,效果显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 利用中药材制备纤维素食材的酸水解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I)将中药材磨成粉状颗粒,颗粒大小为0.2mm-0.005mm ;本实施例中该粉状颗粒的大小优选为0.12-0.2mm。(2)称取I重量份的粉状颗粒加入到反应容器中,然后加入酸性溶液直至刚好淹没粉状颗粒,该酸性溶液中包含浓度为10%的柠檬酸和浓度为3%的盐酸;本步骤中酸水解的温度40-60°C,时间为30-60min,本实施例中酸水解的温度45°C,时间为50min。(3)粉状颗粒在酸性溶液中酸水解后,然后通过氧化还原体系将乙烯基单体接枝到水解后得到的纤维素上得到改性纤维素;本实施例中氧化还原法中的氧化剂为双氧水,接枝反应的温度为50°C,反应时间140min。经检测,该改性后生成的物质黏度为463mpa ■ S,满足食用标准。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仅在于,各步骤之间的工艺参数不同,具体设置如下: 本实施例中酸水解的温度60 0C,时间为30min ;接枝反应的温度为50 V,反应时间160mino经检测,该改性后生成的物质黏度为411mpa ■ S,满足食用标准。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各步骤之间的工艺参数不同,具体设置如下: 本实施例中酸水解的温度50 0C,时间为40min ;接枝反应的温度为50 V,反应时间150mino经检测,该改性后生成的物质黏度为512mpa ■ S,满足食用标准。上述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设计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创造性劳动而作出的变化,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利用中药材制备纤维素食材的酸水解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中药材磨成粉状颗粒,颗粒大小为0.2mm-0.005mm ; (2)称取粉状颗粒加入到反应容器中,用水蒸煮10-30min后,将液体倒出加热浓缩后获得浓缩液,将蒸煮后的粉状颗粒留在反应容器中; (3)向反应容器中加入酸性溶液直至刚好淹没粉状颗粒,该酸性溶液中包含浓度为10%的柠檬酸和浓度为3%的盐酸; (4)粉状颗粒在酸性溶液中酸水解后,然后通过氧化还原体系将乙烯基单体接枝到水解后得到的纤维素上得到改性纤维素,最后将浓缩液与改性纤维素混合即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中药材制备纤维素食材的酸水解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水解的温度40-60°C,时间为30-60mi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利用中药材制备纤维素食材的酸水解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中药材磨成粉状颗粒,颗粒大小为0.2mm‑0.005mm;(2)称取粉状颗粒加入到反应容器中,用水蒸煮10‑30min后,将液体倒出加热浓缩后获得浓缩液,将蒸煮后的粉状颗粒留在反应容器中;(3)向反应容器中加入酸性溶液直至刚好淹没粉状颗粒,该酸性溶液中包含浓度为10%的柠檬酸和浓度为3%的盐酸;(4)粉状颗粒在酸性溶液中酸水解后,然后通过氧化还原体系将乙烯基单体接枝到水解后得到的纤维素上得到改性纤维素,最后将浓缩液与改性纤维素混合即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拙夫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衔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