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床上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282946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5 2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热轧棒材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冷床上钢装置,包括:升降连杆、机架、电机、辊子、制动板和矫直板,其特征在于,辊子包括辊子基体、第一耐磨套和第二耐磨套;第一耐磨套和第二耐磨套对称设置在辊子基体的一端;第一耐磨套和第二耐磨套套在棍子基体的外侧后分别通过第一螺钉和第二螺钉固定在辊子基体上。针对实际生产线上棒材与上钢装置的零件的接触部位集中在某一小块区域,在辊子基体的一端对称设置耐磨套,降低辊子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并且该耐磨套包括对称设计的两个,当其中一个耐磨套的磨损超出使用要求后,将该辊子旋转180度后使用另一个耐磨套,进一步延长耐磨套的更换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热乳棒材
,尤其涉及一种冷床上钢装置
技术介绍
冷床是热乳棒材生产线上的关键设备,用于横向运输、冷却倍尺棒材。通常由上钢装置、步进齿条床面、对齐辊道、下料装置等组成。上钢装置是冷床的关键部位,由输入辊道、制动板、矫直板组成。输入辊道用来将乳件运输至冷床入口,制动板用于将高速运行的乳件快速制动,矫直板用于存放高温乳件,防止其变形。由于棒材在运行过程中,和上钢装置之间为滑动摩擦,很容易造成设备磨损,特别是螺纹钢表面的肋对设备的磨损尤其严重。因此设计上钢装置时必须要考虑其耐磨性。传统的冷床输入辊道、制动裙板、矫直板通常采用球墨铸铁结构,零件采用整体铸造结构。由于棒材与上述零件的接触部位集中在某一小块区域,通常是局部位置已经磨损出很深的凹槽,其余部位完好无损,但不得不更换整个零件。冷床上钢装置一般3个月需要更换一次,除了需要巨大的备件费用,大量的零部件拆装也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床上钢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上钢装置零件更换周期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冷床上钢装置,包括:升降连杆1、机架2、电机3、辊子4、制动板5和矫直板6,所述辊子4包括辊子基体7、第一耐磨套8和第二耐磨套9 ;所述第一耐磨套8和第二耐磨套9对称设置在所述辊子基体7的一端;所述第一耐磨套8和第二耐磨套9套在所述棍子基体7的外侧后分别通过第一螺钉10和第二螺钉11固定在所述辊子基体7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耐磨套8和第二耐磨套9与所述辊子基体7的对应位置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一螺钉10和第二螺钉11分别穿过所述第一耐磨套8和第二耐磨套9的螺纹孔固定在所述辊子基体7的螺纹孔中,将所述第一耐磨套8和第二耐磨套9固定在所述棍子基体7上;所述第一耐磨套8和第二耐磨套9为含钨、铬和钼的合金铸件。进一步的,所述制动板5与所述机架2的接触面以及所述制动板5的上底面靠近所述矫直板6的一端分别设有凹坑,所述制动板5上的凹坑内分别设置有第一耐磨块12和第二耐磨块13 ;所述第一耐磨块12和第二耐磨块13分别通过第三螺钉14和第四螺钉15固定在所述制动板5上。进一步的,所述制动板5上的凹坑与其内部的所述第一耐磨块12或第二耐磨块13的中间的对应位置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三螺钉14和所述第四螺钉15分别穿过所述第一耐磨块12和第二耐磨块13中间的螺纹孔固定在所述制动板5上的凹坑的螺纹孔中,将所述第一耐磨块12和第二耐磨块13固定在所述制动板5上的凹坑内;所述第一耐磨块12和所述第二耐磨块13为长方体形含钨、铬和钼的合金铸件。进一步的,所述矫直板6与所述制动板5的接触面的上端以及所述矫直板6的上底面的第一个齿的折角处分别设有凹坑;所述矫直板6上的凹坑内分别设置有第三耐磨块16和第四耐磨块17,所述第三耐磨块16和所述第四耐磨块17分别通过第五螺钉18和第六螺钉19固定在所述矫直板6上。进一步的,所述矫直板6与所述制动板5的接触面的上端设置的所述第三耐磨块16为长方体形;所述矫直板6的上底面的第一个齿的折角处设置的所述第四耐磨块17为两个长方体形板的一条边垂直连接组成的形状;所述矫直板6上的凹坑与其内部的所述第三耐磨块16或第四耐磨块17的中间的对应位置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五螺钉18和第六螺钉19分别穿过所述第三耐磨块16和第四耐磨块17的中间的螺纹孔固定在所述矫直板6上的凹坑的螺纹孔中,将所述第三耐磨块16和第四耐磨块17固定在所述矫直板6上的凹坑内;所述第三耐磨块16和第四耐磨块17为含钨、铬和钼的合金铸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床上钢装置的有益效果包括: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床上钢装置,针对实际生产线上棒材与上钢装置的零件的接触部位集中在某一小块区域,考虑装配后辊子与水平方向倾斜一定角度,乳件总是沿辊子斜面底端滑行,造成靠下侧的耐磨套磨损,因此在辊子基体的一端设置耐磨套,降低辊子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并且该耐磨套包括对称设计的两个,当其中一个耐磨套的磨损超出使用要求后,将该辊子旋转180度反向装配后使用另一个耐磨套,进一步延长耐磨套的更换周期。2、考虑实际生产线上当制动板处于低位时,乳件在其上底面斜面的底部的耐磨块上滑行,当制动板处于高位时,乳件沿制动板侧面耐磨块滑行,在制动板与机架的接触面以及上底面上设置耐磨块,降低制动板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3、考虑实际生产线上当乳件在矫直板侧面滑行时,与侧面的耐磨块接触,当乳件从制动板上抛下时,对矫直板第一个齿处的耐磨块造成冲击,在矫直板与制动板的接触面的上端以及矫直板的上底面的第一个齿的折角处分别设置耐磨块,降低矫直板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4、耐磨套或耐磨块通过螺钉固定在辊子或制动板或矫直板上,当耐磨套或耐磨块磨损超出使用要求后,只需更换耐磨套或耐磨块即可,节省备件成本。5、耐磨套或耐磨块为含钨、铬和钼的合金铸件,使用时间较普通球墨铸铁提高多倍,综合成本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床上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床上钢装置中的辊子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床上钢装置中的制动板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床上钢装置中的矫直板的截面示意图;图中,I为升降连杆,2为机架,3为电机,4为辊子,5为制动板,6为矫直板,7为辊子基体,8为第一耐磨套,9为第二耐磨套,10为第一螺钉,11为第二螺钉,12为第一耐磨块,13为第二耐磨块,14为第三螺钉,15为第四螺钉,16为第三耐磨块,17为第四耐磨块,18为第五螺钉,19为第六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冷床上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上钢装置包括:升降连杆1、机架2、电机3、棍子4、制动板5和矫直板6。棍子4设置于机架2之上,电机3设置在棍子4的一侧,制动板5和矫直板6依次设置在辊子4的另一侧。辊子4安装在电机3的输出轴上,采用分组控制,将各个乳件头尾拉开一定距离。制动板5在其下端连接的升降连杆I的控制下,在机架2和矫直板6之间上下运动,该制动板5有两个工作位置,在低位时,乳件由棍道滑入制动板5上,在制动板5上斜面和矫直板6之间滑行,在高位时,制动板5将乳件抛入矫直板6的第一个齿,乳件在矫直板6的第一个齿内滑行至停止。具体的,如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床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冷床上钢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床上钢装置,包括:升降连杆(1)、机架(2)、电机(3)、辊子(4)、制动板(5)和矫直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子(4)包括辊子基体(7)、第一耐磨套(8)和第二耐磨套(9);所述第一耐磨套(8)和第二耐磨套(9)对称设置在所述辊子基体(7)的一端;所述第一耐磨套(8)和第二耐磨套(9)套在所述棍子基体(7)的外侧后分别通过第一螺钉(10)和第二螺钉(11)固定在所述辊子基体(7)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