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后视镜底座护罩与顶棚的配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4853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8 1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后视镜底座护罩与顶棚的配合结构,所述内后视镜底座护罩包括前部底座护罩及可伸缩调节的后部底座护罩,所述前部底座护罩前端卡入所述顶棚,所述前部底座护罩后端和所述后部底座护罩连接;顶棚与内后视镜底座护罩的配合间隙方便调节,好控制;内后视镜底座护罩与前风挡玻璃贴合;该种内后视镜底座护罩与顶棚及前风挡玻璃配合良好,外观质量高,能提升产品感官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部件安装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内后视镜底座护罩与顶棚的配合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雨量传感器安装时,根据雨量传感器的布置要求,雨量传感器必须要布置在前风挡玻璃上;并且雨量传感器的安装结构集成在内后视镜底座上,传感器的线束要从内后视镜底座内穿到顶棚内部。由于顶棚的安装误差较大,传感器安装后,导致内后视镜底座护罩与顶棚配合存在间隙难控制,内后视镜底座护罩需要经过反复调整才能达到合格的配合效果,调节不便;内后视镜底座护罩与前风挡玻璃不贴合,影响外观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顶棚与内后视镜底座护罩配合间隙好控制,内后视镜底座护罩与前风挡玻璃贴合,外观质量高的内后视镜底座护罩与顶棚的配合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种内后视镜底座护罩与顶棚的配合结构,所述内后视镜底座护罩包括前部底座护罩及可伸缩调节的后部底座护罩,所述前部底座护罩前端卡入所述顶棚,所述前部底座护卓后端和所述后部底座护卓连接。所述前部底端护罩前端设有一对卡入所述顶棚的卡脚。作为一种方案,所述后部底端护罩伸入所述前部底端护罩后端内;所述前部底端护罩后端设有凹槽和所述后部底端护罩上所设凸台相配合,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前部底端护罩后端伸入所述后部底端护罩内;所述前部底端护罩后端上设有限位凸台和所述后部底端护罩上所设限位凹槽相配合。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种内后视镜底座护罩与顶棚的配合结构,内后视镜底座护罩由前部底座护罩和后部底座护罩两部分构成;后部底座护罩设计为可伸缩的,在雨量传感器安装好后,方便调节顶棚与内后视镜底座护罩的配合间隙,保证顶棚与内后视镜底座护罩的间隙好控制;前部底座护罩卡入顶棚下面,由顶棚压住,保证内后视镜底座护罩与前风挡玻璃贴合,不发生翘起现象;该种内后视镜底座护罩与顶棚及前风挡玻璃配合良好,外观质量高,能提升产品感官质量。【附图说明】下面对本技术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内后视镜底座护罩装上内后视镜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内后视镜底座护罩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内后视镜底座护罩左视图。图4为图2内后视镜底座护罩的A-A截面和顶棚配合示意图。图5为图4的C部位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5的D部位局部放大图。图7为图2内后视镜底座护罩的B-B截面和顶棚配合示意图。图8为图7的E部位局部放大图。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内后视镜底座护罩,2、前部底座护罩,3、后部底座护罩,4、卡脚,5、凸台,6、凹槽,7、内后视镜镜头,8、顶棚,9、前风挡玻璃,10、线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最优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图8所示,该种内后视镜底座护罩与顶棚的配合结构,内后视镜底座护罩I包括前部底座护罩2及可伸缩调节的后部底座护罩3,前部底座护罩2前端卡入顶棚8,前部底座护罩2后端和后部底座护罩3连接。该种内后视镜底座护罩由前部底座护罩2和后部底座护罩3两部分构成,后部底座护罩3设计为可伸缩的,在雨量传感器安装好后,方便调节顶棚8与内后视镜底座护罩I的配合间隙,保证顶棚8与内后视镜底座护罩I的间隙好控制;前部底座护罩2卡入顶棚8下面,由顶棚8压住,保证内后视镜底座护罩I与前风挡玻璃9贴合,不发生翘起现象;该种内后视镜底座护罩与顶棚8及前风挡玻璃9配合良好,外观质量高,能提升产品感官质量。前部底座护罩2前端设有一对卡入顶棚8的卡脚4 ;前部底座护罩2前端上的卡脚4卡入顶棚8后,卡脚4被顶棚8压住,使内后视镜底座护罩I与前风挡玻璃9贴合。作为第一种实施方案,后部底座护罩3伸入前部底座护罩2后端内;前部底座护罩2后端设有凹槽6和后部底座护罩3上所设凸台5相配合;通过凸台5和凹槽6的配合,只需要用力推动或者抽出后部底座护罩3,即可实现后部底座护罩3在前部底座护罩2上的伸缩,以实现顶棚8与内后视镜底座护罩I的配合间隙调节控制。作为另一种实施方案,前部底座护罩2后端伸入后部底座护罩3内;前部底座护罩2后端上设有限位凸台和后部底座护罩3上所设限位凹槽相配合。限位凸台的结构和凸台5结构相同,限位凹槽的结构和凹槽6结构相同,通过限位凸台和限位凹槽的配合,只需要用力推动或者抽出后部底座护罩3,即可实现后部底座护罩3在前部底座护罩2上的伸缩,以实现顶棚8与内后视镜底座护罩I的配合间隙调节控制。该种内后视镜底座护罩与顶棚8的配合结构,通过将后部底座护罩3设计为可伸缩结构,保证顶棚8与内后视镜底座护罩I的间隙好控制;前部底座护罩2前端插入顶棚8下面,由顶棚8压住,保证内后视镜底座护罩I与前风挡玻璃9贴合,护罩不翘起;使内后视镜底座护罩I与顶棚8以及前风挡玻璃9配合良好,提升产品感官质量。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内后视镜底座护罩与顶棚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后视镜底座护罩包括前部底座护罩及可伸缩调节的后部底座护罩,所述前部底座护罩前端卡入所述顶棚,所述前部底座护罩后端和所述后部底座护罩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后视镜底座护罩与顶棚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底端护罩前端设有一对卡入所述顶棚的卡脚。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后视镜底座护罩与顶棚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底端护罩伸入所述前部底端护罩后端内;所述前部底端护罩后端设有凹槽和所述后部底端护罩上所设凸台相配合。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后视镜底座护罩与顶棚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底端护罩后端伸入所述后部底端护罩内;所述前部底端护罩后端上设有限位凸台和所述后部底端护罩上所设限位凹槽相配合。【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后视镜底座护罩与顶棚的配合结构,所述内后视镜底座护罩包括前部底座护罩及可伸缩调节的后部底座护罩,所述前部底座护罩前端卡入所述顶棚,所述前部底座护罩后端和所述后部底座护罩连接;顶棚与内后视镜底座护罩的配合间隙方便调节,好控制;内后视镜底座护罩与前风挡玻璃贴合;该种内后视镜底座护罩与顶棚及前风挡玻璃配合良好,外观质量高,能提升产品感官质量。【IPC分类】B60R1/04【公开号】CN204726318【申请号】CN201520328278【专利技术人】沈淑花, 豆忠颖, 许俊新, 段世林, 胡葛佳 【申请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0月28日【申请日】2015年5月20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后视镜底座护罩与顶棚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后视镜底座护罩包括前部底座护罩及可伸缩调节的后部底座护罩,所述前部底座护罩前端卡入所述顶棚,所述前部底座护罩后端和所述后部底座护罩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淑花豆忠颖许俊新段世林胡葛佳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