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曦专利>正文

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用电解液导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236584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3 18:39
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用电解液导流装置,包括带有中空腔体的液流框,所述液流框两侧的对角位置分别开有进液孔和出液孔,液流框的中空腔体内设置有多个间隔预设距离的流道分隔板,所述流道分隔板上间隔预设距离设置有针翅,相邻的流道分隔板上的针翅相互交错排列,所述流道分隔板的端部与液流框内壁间预留的间隙分别形成位于进液孔端的进液公共流道和位于出液孔端的出液公共流道,相邻的流道分隔板间形成流道,相邻的流道分隔板端部的针翅间的间隙分别形成进液流道分配口和出液流道分配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充分利用液流框有效面积,合理设置电解液在电极表面的分布,使不同分配口流出的电解液流速均一,提高电极单位面积上的电流密度,从而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全钒液流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用电解液导流装置
技术介绍
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高效和安全的大容量储能电池。该电池响应快速,充放电功率与容量可独立设计。VRFB适合于受到气候和地理条件的影响而输出不稳定的风力发电或太阳能发电等分散型电源构成混合系统来调节电力输出,还适合于削峰填谷和瞬低补偿等对策。全钒液流电池由外部泵驱动电解液在储液罐和电堆之间循环流动,电解液在电堆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完成充放电过程的电池。电堆是全钒液流电池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性能。常见的全钒液流电池由电堆、电解液和管路系统组成,电堆包括隔膜、液流框、电极、双极板等。液流框起到密封和导引电解液的作用,电解液在电极上是否能够均匀分布将直接影响到全钒液流电池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因此液流框的设计在全钒液流电池的电堆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用电解液导流装置,充分利用液流框有效面积,合理设置电解液在电极表面的分布,使不同分配口流出的电解液流速均一,提高电极单位面积上的电流密度,从而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用电解液导流装置,包括带有中空腔体的液流框1,所述液流框I两侧的对角位置分别开有进液孔2和出液孔10,液流框I的中空腔体内设置有多个间隔预设距离的流道分隔板6,所述流道分隔板6上间隔预设距离设置有针翅7,相邻的流道分隔板6上的针翅6相互交错排列,所述流道分隔板6的端部与液流框I内壁间预留的间隙分别形成位于进液孔2端的进液公共流道3和位于出液孔10端的出液公共流道8,相邻的流道分隔板6间形成流道5,相邻的流道分隔板6端部的针翅7间的间隙分别形成进液流道分配口 4和出液流道分配口 9。所述流道5的数量至少为三个。所述液流框I的材料为聚乙烯、聚氯乙烯或聚丙烯。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具备如下优点:1、电解液流经液流框通过进液孔进入进液公共流道,而后经过进液流道分配口均匀的分配成多股流体进入不同的流道,流道中设置的针翅可以最大限度的延长电解液在液流框中的流动距离,提高电解液在电极表面的均匀分布性,有效的防止了流动死区的出现。此种设计使得液流电池在放电时单位面积上的电流更大,整个电池的放电功率更大。使电池在闲置状态时,增大了电池自放电的有效电阻,从而提高了全钒液流电池的综合性能。保证了全钒液流电池运行的稳定性和效率。2、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新颖,便于加工。其通过流道分配口均匀的分配了电解液的流量,而且规定电解液在液流框内的流动方向,流道的针状结构设计既延长了电解液在电极表面的流动距离,又使流动的沿程阻力很小,能够充分快速的进入电堆内部参与电极的反应,从而提高了电池的效率。而且针翅的设计还使得每个单体电池中电解液的流动距离和方式相似,保证了每个单体电池电压的一致性,提高组装模块的效率,延长电池的寿命O【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导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附图所示,本技术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用电解液导流装置,包括带有中空腔体的液流框1,所述液流框I两侧的对角位置分别开有进液孔2和出液孔10,液流框I的中空腔体内设置有多个间隔预设距离的流道分隔板6,所述流道分隔板6上间隔预设距离设置有针翅7,相邻的流道分隔板6上的针翅6相互交错排列,所述流道分隔板6的端部与液流框I内壁间预留的间隙分别形成位于进液孔2端的进液公共流道3和位于出液孔10端的出液公共流道8,相邻的流道分隔板6间形成流道5,相邻的流道分隔板6端部的针翅7间的间隙分别形成进液流道分配口 4和出液流道分配口 9。一个单体电池采用两个液流框。由于正极和负极所用的液流框设计和使用方法完全一致。在此仅以正极为例说明其使用方法,负极同理可类推。液流框I上在两侧的对角上分别开有进液孔2和出液孔10,用于正极电解液的循环。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正极的电解液通过泵由储液罐从进液孔2进入液流框1,然后沿着进液公共流道3流动到尽头,电解液分别从各个进液流道分配口 4进入每个由流道分隔板6分隔开的流道5内,电解液将绕过流道5中的针翅7到达出液流道分配口 9,汇聚于出液公共流道8,最终电解液到达出液孔10回到正极的储液罐,完成一个循环。本技术中至少采用三个及三个以上的流道5ο本技术采用的液流框I的具体结构增加电解液在液流框内部流动路径,增大电解液在电极上分布的均匀性,提高了电池功率,针翅形成的流道设计降低了电解液在液流框内部流动的物理阻力,本技术可以使全钒液流电池总能量利用率达到80%以上。【主权项】1.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用电解液导流装置,包括带有中空腔体的液流框(I),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流框(I)两侧的对角位置分别开有进液孔(2)和出液孔(10),液流框(I)的中空腔体内设置有多个间隔预设距离的流道分隔板¢),所述流道分隔板(6)上间隔预设距离设置有针翅(7),相邻的流道分隔板(6)上的针翅(6)相互交错排列,所述流道分隔板(6)的端部与液流框(I)内壁间预留的间隙分别形成位于进液孔(2)端的进液公共流道(3)和位于出液孔(10)端的出液公共流道(8),相邻的流道分隔板(6)间形成流道(5),相邻的流道分隔板(6)端部的针翅(7)间的间隙分别形成进液流道分配口(4)和出液流道分配口(9)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用电解液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5)的数量至少为三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用电解液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流框(I)的材料为聚乙烯、聚氯乙烯或聚丙烯。【专利摘要】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用电解液导流装置,包括带有中空腔体的液流框,所述液流框两侧的对角位置分别开有进液孔和出液孔,液流框的中空腔体内设置有多个间隔预设距离的流道分隔板,所述流道分隔板上间隔预设距离设置有针翅,相邻的流道分隔板上的针翅相互交错排列,所述流道分隔板的端部与液流框内壁间预留的间隙分别形成位于进液孔端的进液公共流道和位于出液孔端的出液公共流道,相邻的流道分隔板间形成流道,相邻的流道分隔板端部的针翅间的间隙分别形成进液流道分配口和出液流道分配口;本技术充分利用液流框有效面积,合理设置电解液在电极表面的分布,使不同分配口流出的电解液流速均一,提高电极单位面积上的电流密度,从而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IPC分类】H01M8/04, H01M8/18【公开号】CN204720510【申请号】CN201520393372【专利技术人】陈曦, 刘博 , 赵炜, 闫渊 【申请人】陈曦【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申请日】2015年6月9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用电解液导流装置,包括带有中空腔体的液流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流框(1)两侧的对角位置分别开有进液孔(2)和出液孔(10),液流框(1)的中空腔体内设置有多个间隔预设距离的流道分隔板(6),所述流道分隔板(6)上间隔预设距离设置有针翅(7),相邻的流道分隔板(6)上的针翅(6)相互交错排列,所述流道分隔板(6)的端部与液流框(1)内壁间预留的间隙分别形成位于进液孔(2)端的进液公共流道(3)和位于出液孔(10)端的出液公共流道(8),相邻的流道分隔板(6)间形成流道(5),相邻的流道分隔板(6)端部的针翅(7)间的间隙分别形成进液流道分配口(4)和出液流道分配口(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曦刘博赵炜闫渊
申请(专利权)人:陈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