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合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42824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3 0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接合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不限定为缘部、能并用铆接和激光焊接而接合的接合部件。关于主框架(41)和下框架(44)的叠合部(103),用机械钳夹接合进行铆接,同时,用激光焊接接合由该铆接形成的铆接部(K)的至少附近,且铆接部(K)以外的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并用铆接和激光焊接而接合的接合部件
技术介绍
作为接合板部件之间的方法,提出过并用铆接和激光焊接的手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在该专利文献I中,记载将一对容器部件的两凸缘的一方朝另一方的凸缘的背侧弯曲而铆接后,沿着凸缘形状进行激光焊接。【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5-297713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I中,由于将凸缘的一方朝另一方的凸缘的背侧弯曲而铆接,因此,焊接部必须是缘部,存在对于缘部以外的接合难以采用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状况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不限定为缘部、能并用铆接和激光焊接而接合的接合部件。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接合部件使得第一薄板部件(41)和第二薄板部件(44)叠合,并用铆接和激光焊接,使得叠合部(103)接合,上述接合部件的特征在于:用机械钳夹(mechanical clinch)接合铆接上述叠合部(103),同时,用激光焊接接合由上述铆接形成的铆接部(K)的至少附近,且上述铆接部(K)以外的部分。根据该结构,并不限定于缘部,能并用铆接和激光焊接接合。又,激光焊接铆接部以外部分,因此,能在板厚及照射距离的变化小的场所进行焊接,易设定焊接条件。在上述结构中,可以在多个上述铆接部(K)之间,设有上述激光焊接的焊道(B1、B2)。根据该结构,易确保接合刚性。又,在上述结构中,可以使得上述第一薄板部件(41)具有管状部件(51),上述第二薄板部件(44)是板状部件,上述铆接部(K)设为朝上述管状部件(51)的半径方向内侧凸的形状。根据该结构,当进行铆接时,通过将没有突起部的模具(承受侧夹具)插入管状部件,易插入夹具。又,在上述结构中,可以使得上述接合部件是鞍骑型车辆的框架(11),上述铆接部(K)设为其轴线方向朝着车宽方向。根据该结构,可以从车宽方向外侧向着内侧用冲头(推压侧夹具)推压,易进行铆接。又,在上述结构中,可以使得上述接合部件是鞍骑型车辆的框架(11),上述框架(11)包括轴支转向系统的前管(12),以及从上述前管(12)朝后方延伸、构成上述第一薄板部件(41)的主框架,上述第二薄板部件(44)在上述前管(12)附近用铆接和激光焊接接合在上述主框架(41)的侧面,上述激光焊接的焊道(B2)设为形成为C字状,且上述C字状的开放部朝车体下侧开放。根据该结构,前管附近因难以安装罩等,是易露出部位,雨水等附着的可能性高,但是,C字状的开放部朝车体下侧开放,因此,能容易地将雨水等排出到焊接焊道外。又,在上述结构中,可以使得上述接合部件是鞍骑型车辆的框架(11),上述框架(11)包括轴支转向系统的前管(12),以及从上述前管(12)朝后方延伸、构成上述第一薄板部件(41)的主框架,上述第二薄板部件(44)在上述前管(12)附近用铆接和激光焊接接合在上述主框架(41)的侧面,上述铆接部(K)配置在包含上述铆接部(K)的横截面中的上述主框架(41)的左右方向最外部(α)的下方位置。根据该结构,在因难以安装罩等而露出到外部、乘员易视认的前管附近,能使得从乘员难以视认铆接部,能提高外观性。又,在上述结构中,可以使得上述接合部件是鞍骑型车辆的框架(11),上述铆接部(K)的由机械钳夹接合形成的凹部的开放侧形成为在上述鞍骑型车辆的直立状态下向着水平面的下方。根据该结构,即使雨水等进入铆接部内,鞍骑型车辆成为直立状态,也能容易地排出到铆接部外。又,在上述结构中,可以使得上述框架(11)是设有侧支架(36)的鞍骑型车辆的框架,上述铆接部(K)的由机械钳夹接合形成的凹部的开放侧形成在上述侧支架(36)使用时倾斜侧。根据该结构,在使用侧支架的停车时,雨水等难以滞留。又,在上述结构中,可以使得上述激光焊接在上述铆接后实行。根据该结构,易实行接合部件间的间隙等的尺寸管理。又,在上述结构中,可以使得激光从上述铆接部(K)的凹部侧照射。根据该结构,没有必要注意由铆接形成的凸部和激光的干涉,易设定焊接条件。下面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用机械钳夹接合铆接使得第一薄板部件和第二薄板部件叠合的叠合部,同时,用激光焊接接合由上述铆接形成的铆接部的至少附近,且上述铆接部(K)以外的部分,因此,并不限定于缘部,能并用铆接和激光焊接接合。又,若在多个上述铆接部之间,设有上述激光焊接的焊道,则易确保接合刚性。又,若使得上述铆接部成为朝第一薄板部件具有的管状部件的半径方向内侧凸的形状,则将没有突起部的模具(承受侧夹具)插入管状部件,易插入夹具。又,当上述铆接部设在鞍骑型车辆的框架场合,若使得上述铆接部的轴线方向朝着车宽方向内侧,则易进行铆接。又,若上述第二薄板部件在前管附近用铆接和激光焊接接合在构成上述第一薄板部件的主框架的侧面,上述激光焊接的焊道设为形成为C字状,且上述C字状的开放部朝车体下侧开放,则在雨水等易附着的前管附近能提高雨水等从焊接焊道的排出性。又,若上述铆接部配置在包含上述铆接部的横截面中的上述主框架的左右方向最外部的下方位置,则在乘员易视认的前管附近,能使得从乘员难以视认铆接部,能提高外观性。又,若上述铆接部的由机械钳夹接合形成的凹部的开放侧形成为在上述鞍骑型车辆的直立状态下向着水平面的下方,则即使雨水等进入铆接部内,鞍骑型车辆成为直立状态,也能容易地排出。又,若上述铆接部的由机械钳夹接合形成的凹部的开放侧形成在上述侧支架使用时倾斜侧,则在使用侧支架的停车时,雨水等难以滞留。又,若上述激光焊接在上述铆接后实行,则易实行接合部件间的间隙等的尺寸管理。又,若激光从上述铆接部(K)的凹部侧照射,则没有必要注意由铆接形成的凸部和激光的干涉,易设定焊接条件。【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涉及的摩托车的左侧面图。图2是车体框架的立体图。图3是车体框架的左侧面图。图4是将下框架和周边结构一起表示的图。图5(A)、⑶中,(A)是图4的A-A截面图,⑶是供说明下框架的制造的图。图6是图4的B-B截面图。图7是将主框架后部和周边结构一起表示的图。图8是从左侧看右主框架半体及周边结构的图。图9是将右主框架半体和周边结构一起表示的立体图。图10是放大C字状焊道的图。图11是图7的C-C截面图。图12是图7的D-D截面图。图13是图7的E箭头向视图。图14是将左侧的连结框架部和周边结构一起表示的图。图15(A)?(C)中,(A)是将C字状焊道和周边结构一起放大表示的图,(B)是(A)的F-F截面图,(C)是表示侧支架使用时的状态的图。图16是表示车体框架的组装工序的图。图中符号意义如下:I 一摩托车(鞍骑型车辆)11 一车体框架12 一前管41 一主框架(第一薄板部件)43 一枢轴板44 一下框架(第二薄板部件)44A, 44B, 44D, 52A, 56G, 56H, 57G, 57H, 58A 一凸缘部51 一主框架前部(管状部件)55 —后框架56J, 57J —膨出部57 —支承框架部57F 一支承框架部的前端部(焊接部)71 一第一凹部72 一第二凹部73 一第三凹部(凸缘用凹部)100 ?116 —叠合部K —铆接部BI 一直线焊道(焊接焊道)B2, B2A?B2E, B2X 一 C字状焊道(焊接焊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涉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接合部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合部件,使得第一薄板部件(41)和第二薄板部件(44)叠合,并用铆接和激光焊接,使得叠合部(103)接合,上述接合部件的特征在于:用机械钳夹接合铆接上述叠合部(103),同时,用激光焊接接合由上述铆接形成的铆接部(K)的至少附近,且上述铆接部(K)以外的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口贵正竹中正彦桥本健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