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茶籽油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茶籽油的加工方法,通过三七、海藻、麝香、甘草、柿子叶的加入,进而增强了茶籽油的保健效果,提高了茶籽油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尤其是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人体消炎,通便的功效;并且通过在制备过程中,将茶叶与茶籽按照一定配比进行混合,并将其置于一定的条件环境下进行微发酵处理,并在微发酵处理过程中加入三七、海藻、麝香、甘草和柿子叶,进而使得原料之中的营养成分能够对茶籽进行作用,进而在丰富原料中的营养成分时,也能够降低茶籽中的皂素的相对含量,进而改善茶籽中茶籽油的口感,提高茶籽油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籽油制作
,尤其是。
技术介绍
茶籽油是通过对油料植物油茶的种子,即山茶籽或者油茶籽,经过烘干、软化、脱壳、破碎、乳胚,进入蒸炒锅蒸炒,进入螺旋榨油机进行热榨,压榨的毛油经过过脱脂、脱胶、脱水、脱色、脱臭、脱酸等工艺制得成品油。常规的毛油脱色是使用活性白土进行脱色,但是脱去苯并U)芘效果不好,严重影响成品油质量。对所剩余的茶籽柏一般用作肥料,不能充分发挥其功效。并且,传统的对山茶籽进行处理造成加工强度较大,并且在制备过程中难以去除其中的皂素,进而造成制作的茶籽油的苦味较重,进而导致茶籽油的口感和质量较低;压榨油的毛油过滤后,加热到70-80°C,加入油重3-5%的热水进行水化脱胶,时间大约20min,然后加热到85-95°C真空干燥,过滤后检验合格后即为成品。采用现有的方法,由于对原料的控制不能非常严格,从而使得油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不能有效得到保证,而且油品的质量很难达到GB11765-2003 —级压榨成品油油茶籽油质量指标,基本上只能达到压榨二级标准,品质偏低;由于采用的是水化脱胶,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油脂的部分乳化,降低了出油率;为了脱除油中的胶质,采用加热后再水化的方法,不可避免会造成香味成分的挥发;为了脱除水分,采用真空干燥的方法,使得浓香成分大部分损失。再者,传统的对于茶籽油的加工均是直接采用茶籽作为原料,并对茶籽采用一些处理剂进行处理之后获取其中的茶油,但是,在制备过程中也未加入部分带有保健性的营养物质,进而导致茶籽油的营养成分只能是油茶籽内部的营养成分,或者内部营养成分在制备过程中的相互转化,进而造成制得的茶籽油的营养单一,保健效果较差。基于此,本专利技术通过从多角度进行考虑,在制备茶籽油的过程中,向其中加入部分药物,进而使得药物中的成分与茶籽中的营养成分发生微观的生化反应,进而提高了茶籽油的品质和质量,进一步的提高了茶籽油对人们的保健效果,为茶籽油加工
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以下步骤:(I)将茶叶与茶籽按照重量比为1: (100-1000)混合,并将茶叶与茶籽混合搅拌均匀后,再将其置于发酵池中,并向其中洒水2-3%,升温至温度为40-50°C微发酵处理20-30min,并在微发酵处理过程中,再向其中在5-10min内依次加入柿子叶、三七、麝香、海藻、甘草,待微发酵处理完成之后,得微发酵物,待用;(2)将步骤I)获得的混合物置于烘干机中烘烤至微发酵物的含水量为5%,烘烤时的温度为70-80°C,再将其置于真空干燥箱中,采用80-95°C真空干燥处理20_30min,再调整其温度为130-140°C干燥处理20-30min,获得熟料;(3)将步骤2)获得的熟料置于榨油机中进行榨油处理,并将榨油处理后获得的油饼的含油量压榨至2-3%,再将油饼置于烘干机中,采用油饼与氧气通入量按照重量比为1:3进行有氧干燥处理至油饼含水量为油饼重量的1_3%,再将其置于研磨机中研磨成140-160目的粉末,并再对粉末进行烘干处理至含水量为0.1-0.5%,获得油饼粉,待用;(4)将步骤3)压榨出来的压榨油置于真空过滤机中过滤处理,在温度为50_60°C下,按照压榨油质量的0.03% -0.07%添加质量百分比为40-48%的柠檬酸溶液,在连续搅拌的条件下,反应67-89min ;再向其中加入按照压榨油质量的0.6-0.9%的浓度为10-20%的食盐水,连续搅拌处理40-60min,静置0.5-1.3h,放出上清油,并在常温环境下,采用搅拌速度为1000-2000r/min搅拌处理,并向其中加入步骤3)获得的油饼粉,待油饼粉加入完成后,再控制其温度为40-50°C,静置处理20-30min,再采用搅拌速度为700-1000r/min搅拌处理10-20min后,压滤,即得成品茶籽油。所述的甘草,其加入量为 < 海藻加入量一半。所述的海藻,其加入量为茶叶重量的30-50%。所述的麝香、三七、柿子叶,其混合物加入量为茶叶加入量的20-60%。所述的麝香、三七、柿子叶,其混合物的配比为三七:麝香:柿子叶为1:5:3。所述的真空,其真空度为0.02-0.08MPa。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是将三七、海藻、麝香、甘草、柿子叶加入到茶籽中与茶籽进行混合,并控制在微发酵过程中加入,进而使得茶籽中的皂素得到改善,并且通过茶叶的加入,使得茶籽中的营养成分得到丰富,进而提高制备的茶籽油的保健效果,提高茶籽油的品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体现在:通过三七、海藻、麝香、甘草、柿子叶的加入,进而增强了茶籽油的保健效果,提高了茶籽油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尤其是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人体消炎,通便的功效;并且通过在制备过程中,将茶叶与茶籽按照一定配比进行混合,并将其置于一定的条件环境下进行微发酵处理,并在微发酵处理过程中加入三七、海藻、麝香、甘草和柿子叶,进而使得原料之中的营养成分能够对茶籽进行作用,进而在丰富原料中的营养成分时,也能够降低茶籽中的皂素的相对含量,进而改善茶籽中茶籽油的口感,提高茶籽油的质量。本专利技术通过对茶籽油采用油饼粉回注处理,进而使得茶籽油的营养成分得到保障,并且通过油饼粉的回注,进而使得油饼粉的悬浮性对茶籽油进行改善,以及油饼粉被细化处理之后再对茶籽油中的有色物质、胶体进行处理,进而提高了茶籽油的质量,尤其是提高了茶籽油的保健成分,使得茶籽油对人体的保健效果得到明显的增强,对改善人体免疫力,尤其对人体通便、消炎等功效较为显著。通过对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茶籽油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得出:本专利技术中的茶籽油的油酸达到了 63.57% -64.15%,亚油酸的含量为25.13-25.27%,其他油料营养成分的含量为10.58-11.3%,其中亚麻酸的含量为1.47-1.68%。由此可见,相对与传统技术处理获得的茶籽油的营养成分来看,本专利技术的营养成分的改善具有明显的进步性。并且,本专利技术还通过对100位具有高血压患者食用后进行统计与分析,其中99位食用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茶籽油I个月后,其血压恢复正常,尤其是其中有一位高血压患者比较严重的,在食用本专利技术制备的食用油2个月15天后,其血压得到明显的缓解和恢复,并在不断的检测过程中,其血压趋于正常,达到了 75/120。同时,本专利技术还通过对100名便秘患者进行食用后统计与分析,其中97位患者在连续食用3个星期后,其便秘情况得到明显的缓解,在继续食用到第四个星期结束时,其通便效果较佳,便秘得到解决;其中3位患者由于间断性的食用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茶籽油,进而使得便秘置于较缓慢,但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缓解;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制备出来的茶籽油对人们的保健效果是明显存在的,尤其是对便秘具有100%的有效性,对高血压患者达到了99%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实施例1,包括以下步骤:(I)将茶叶与茶籽按照重量比为1:100混合,并将茶叶与茶籽混合搅拌均匀后,再将其置于发酵池中,并向其中洒水2 %,升温至温度为40 V微发酵处理20min,并在微发酵处理过程中,再向其中在5min内依次加入柿子叶、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茶籽油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茶叶与茶籽按照重量比为1:(100‑1000)混合,并将茶叶与茶籽混合搅拌均匀后,再将其置于发酵池中,并向其中洒水2‑3%,升温至温度为40‑50℃微发酵处理20‑30min,并在微发酵处理过程中,再向其中在5‑10min内依次加入柿子叶、三七、麝香、海藻、甘草,待微发酵处理完成之后,得微发酵物,待用;(2)将步骤1)获得的混合物置于烘干机中烘烤至微发酵物的含水量为5%,烘烤时的温度为70‑80℃,再将其置于真空干燥箱中,采用80‑95℃真空干燥处理20‑30min,再调整其温度为130‑140℃干燥处理20‑30min,获得熟料;(3)将步骤2)获得的熟料置于榨油机中进行榨油处理,并将榨油处理后获得的油饼的含油量压榨至2‑3%,再将油饼置于烘干机中,采用油饼与氧气通入量按照重量比为1:3进行有氧干燥处理至油饼含水量为油饼重量的1‑3%,再将其置于研磨机中研磨成140‑160目的粉末,并再对粉末进行烘干处理至含水量为0.1‑0.5%,获得油饼粉,待用;(4)将步骤3)压榨出来的压榨油置于真空过滤机中过滤处理,在温度为50‑60℃下,按照压榨油质量的0.03%‑0.07%添加质量百分比为40‑48%的柠檬酸溶液,在连续搅拌的条件下,反应67‑89min;再向其中加入按照压榨油质量的0.6‑0.9%的浓度为10‑20%的食盐水,连续搅拌处理40‑60min,静置0.5‑1.3h,放出上清油,并在常温环境下,采用搅拌速度为1000‑2000r/min搅拌处理,并向其中加入步骤3)获得的油饼粉,待油饼粉加入完成后,再控制其温度为40‑50℃,静置处理20‑30min,再采用搅拌速度为700‑1000r/min搅拌处理10‑20min后,压滤,即得成品茶籽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锋,
申请(专利权)人:安顺市西秀区春实绿化苗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