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变速传动齿轮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13672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4 1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齿轮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变速传动齿轮箱,包括面壳、底壳和位于面壳和底壳之间的中片,底壳的靠近面壳的一面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弧形齿轮条,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中片上设置有第一弧形定位孔,中片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可供弧形齿轮条在其内滑动的弧形引导槽,中片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传动齿轮、减速机构和第三齿轮,传动齿轮的传动轴的一端穿出第一弧形定位孔,第一弧形定位孔的后部位于弧形引导槽的一端开口处,传动齿轮分别与减速机构和第三齿轮啮合,第一齿轮连接有发条;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成本较低,而且能够稳定地实现慢速转快速的传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齿轮箱
,特别涉及一种结构简单、占用空间较小、成本较低的能够稳定地实现慢速转快速的传动的自动变速传动齿轮箱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的齿轮箱在储存能量后是通过减速机构来释放能量带动负载转动,从而延长转动的时间的。一般情况下,输出轴只可以以一种转动速度释放能量,或者需要人工调节转变速度,不能实现两个速度的自动转变。目前的自动变速传动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是由电子技术控制加机械传动来实现自动变速传动,但是该方法不适用于要求简单、空间较小和成本较低的使用场合;第二种是由两组棘轮组件减速机构来实现自动变速传动。慢速时,两组减速机构在传动链中同时起作用;快速时,则是剩下一组减速机构在传动链中起作用。该方法较为简单,且成本也较低,但是由于使用了两组减速机构,因此容易因为两组减速机构不同步而导致不稳定,甚至卡死;另外,两组减速机构也依然略为复杂,且占用空间较多。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用空间较小、成本较低的能够稳定地实现慢速转快速的传动的自动变速传动齿轮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用空间较小、成本较低的能够稳定地实现慢速转快速的传动的自动变速传动齿轮箱。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自动变速传动齿轮箱,包括面壳、底壳和位于所述面壳和所述底壳之间的中片,所述底壳的靠近所述面壳的一面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弧形齿轮条,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中片上设置有第一弧形定位孔,所述中片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可供所述弧形齿轮条在其内滑动的弧形引导槽,所述中片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传动齿轮、减速机构和第三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传动轴的一端穿出所述第一弧形定位孔,所述第一弧形定位孔的后部位于所述弧形引导槽的一端开口处,所述传动齿轮分别与所述减速机构和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连接有发条;所述齿轮箱还包括输出轴和输出齿,所述输出齿套设于所述输出轴上,所述输出轴依次穿过所述面壳、所述中片和所述底壳,所述输出齿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作为本技术自动变速传动齿轮箱的一种改进,所述底壳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弧形齿轮条运动到最前端时脱离与所述第一齿轮的啮合的第一定位弹片。作为本技术自动变速传动齿轮箱的一种改进,所述中片内嵌入有用于防止所述弧形齿轮条运动到最后端时脱离与所述第一齿轮的啮合的第二定位弹片,所述第二定位弹片设置于所述弧形引导槽的另一端开口处。作为本技术自动变速传动齿轮箱的一种改进,所述弧形引导槽由至少两段弧形凸起形成。作为本技术自动变速传动齿轮箱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齿轮包括第一大齿盘和第一小齿盘,所述第一大齿盘和所述第一小齿盘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减速机构包括棘轮和设置于所述棘轮一侧的减速块,所述棘轮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包括第二大齿盘和第二小齿盘,所述第二大齿盘和所述第二小齿盘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三齿轮包括第三大齿盘和第三小齿盘,所述第三大齿盘和所述第三小齿盘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传动齿轮包括第四大齿盘和第四小齿盘,所述第四大齿盘和所述第四小齿盘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第四小齿盘和所述输出齿均与所述第三大齿盘啮合,所述第三小齿盘与所述第二大齿盘啮合,所述第二小齿盘与所述第一大齿盘啮合,所述弧形齿轮条与所述第一小齿盘啮合。作为本技术自动变速传动齿轮箱的一种改进,所述中片的上表面上还设置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小齿盘和所述第三大齿盘啮合。作为本技术自动变速传动齿轮箱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定位弹片设置于所述面壳的下表面上且从所述下表面上向下延伸,所述中片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定位弹片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作为本技术自动变速传动齿轮箱的一种改进,所述面壳上设置有第二弧形定位孔,所述传动齿轮的传动轴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二弧形定位孔;所述中片上设置有第三弧形定位孔,所述底壳上设置有第四弧形定位孔,所述第二齿轮的轴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三弧形定位孔内,所述第二齿轮的轴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四弧形定位孔内。作为本技术自动变速传动齿轮箱的一种改进,所述中片上还设置有第五弧形定位孔,所述面壳上还设置有第六弧形定位孔,所述第四齿轮的轴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五弧形定位孔内,所述第四齿轮的轴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六弧形定位孔内。作为本技术自动变速传动齿轮箱的一种改进,所述棘轮包括第五小齿盘、大棘轮和中心轴,所述第五小齿盘和所述大棘轮均套设于所述中心轴上,所述大棘轮位于所述第五小齿盘的上方,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五小齿盘啮合。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采用一组减速结构使储存的能量缓慢稳定的释放,同时采用一个独特的弧形齿轮条设计,该弧形齿轮条能够在弧形引导槽中移动,传动齿轮的第一弧形定位孔的后部处于弧形齿轮条向前移动的末端位置中,当弧形齿轮条移动到该位置后,即可推开传动齿轮,使减速机构从传动齿轮中脱开,减速机构对传动齿轮起不到作用,从而输出的转动速度由慢速转为快速。而且,本技术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成本较低。【附图说明】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及其有益技术效果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去除面壳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去除面壳、第三齿轮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去除面壳、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本技术去除面壳和中片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去除底壳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图7为本技术去除底壳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其中:1-面壳;11-第二弧形定位孔,12-第六弧形定位孔;2-底壳;3-中片;31-第一弧形定位孔,32-弧形引导槽,321-弧形凸起,33-第三弧形定位孔,34-第五弧形定位孔,35-第一通孔;4-第一齿轮;41-第一大齿盘,42-第一小齿盘;5-第二齿轮;51-第二大齿盘,52-第二小齿盘;6-弧形齿轮条;7-传动齿轮;71-第四大齿盘,72-第四小齿盘;8-减速机构;81-棘轮,811-第五小齿盘,812-大棘轮,813-中心轴,82-减速块;9-第二齿轮;91-第三大齿盘,92-第三小齿盘,93-安装孔;10-输出轴;20-输出齿;30-第一定位弹片;40-第二定位弹片;50-第四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如图1至7所示,本技术提供的自动变速传动齿轮箱,包括面壳1、底壳2和位于面壳I和底壳2之间的中片3,底壳2的靠近面壳I的一面设置有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5和弧形齿轮条6,第一齿轮4和第二齿轮5嗤合。面壳I和中片3之间形成一个容置空间,底壳2和中片3之间形成另一个容置空间。中片3上设置有第一弧形定位孔31,中片3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可供弧形齿轮条6在其内滑动的弧形引导槽32,弧形引导槽32可以对弧形齿轮条6的运动起到引导和限位的作用。中片3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传动齿轮7、减速机构8和第三齿轮9,即传动齿轮7、减速机构8和第三齿轮9容置于由底壳2和中片3之间形成的容置空间内;传动齿轮7的传动轴的一端穿出第一弧形定位孔31,第一弧形定位孔31的后部位于弧形引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动变速传动齿轮箱,包括面壳、底壳和位于所述面壳和所述底壳之间的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的靠近所述面壳的一面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弧形齿轮条,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中片上设置有第一弧形定位孔,所述中片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可供所述弧形齿轮条在其内滑动的弧形引导槽,所述中片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传动齿轮、减速机构和第三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传动轴的一端穿出所述第一弧形定位孔,所述第一弧形定位孔的后部位于所述弧形引导槽的一端开口处,所述传动齿轮分别与所述减速机构和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连接有发条;所述齿轮箱还包括输出轴和输出齿,所述输出齿套设于所述输出轴上,所述输出轴依次穿过所述面壳、所述中片和所述底壳,所述输出齿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汉雄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力嘉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