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桨叶系统提供挠性的组件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09983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为旋转桨叶系统的桨叶提供挠性的组件,该组件包括:具有上曲面(37)的上支撑板(22);具有下曲面(37)的下支撑板(24);以及安置于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板之间的轭(120)。至少上、下轭表面(37)中的一个具有安置和固定于其上的缓冲材料层(56)。缓冲材料层(56)沿着且遵循着轭表面(37)的大体轮廓延伸,缓冲材料层(56)直接接触所述上支撑板(22,24)。另一个实施例是一种为旋转桨叶系统的桨叶提供挠性的组件,其包括:具有上曲面(37)的上支撑板(22);具有下曲面(37)的下支撑板(24);以及安置于所述支撑板之间且直接与支撑板(其中曲面(37)中的一个是不形成圆周的一部分的非圆形弧)接触的轭(1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交通工具的旋翼的改进。更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用 于航空器旋翼桨叶的摆动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涉及一种为旋转桨叶系统的桨叶提供挠性的组件,其包括具有上曲面的上支撑板;具有下曲面的下支撑板;以及安置于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迷下支撑板之间的轭(yoke ),所述轭具有上轭 表面和下轭表面,所述上、下轭表面中的一个轭表面具有安置和固定 在所述一个轭表面上的緩冲材料层,所述緩冲材料层沿着且遵循着所 述一个轭表面的大体轮廓延伸,所述緩冲材料层直接接触所述上支撑 板的上曲面和所述下支撑板的下曲面中的一个。本专利技术的另 一个方面涉及一种为旋转桨叶系统的桨叶提供挠性的 组件,其包括具有上曲面的上支撑板;具有下曲面的下支撑板;轭, 其位于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迷下支撑板之间且直接与所述上支撑板和所 述下支撑板接触,其中所述上曲面和所述下曲面中的一个是没有形成 圆的圆周的一部分的非圆形弧。根据下面结合附图(附图是公开内容的一部分,以举例的方式说 明专利技术原理)进行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方面、特征和优点会更 容易理解。附图说明附图便于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同实施例的理解。在这样的图中图1是透视图,说明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直升机主旋翼系统;图2是图1的分解视图3是沿图1中的线3-3得到的侧剖视图4是图3的放大视图,附加说明了轭支撑板表面的椭圆结构的 实例;图5类似于图4,但是示出了组件的另一个实施例,其轭上没有 緩冲材料;图6是类似于图4的放大视图,但是说明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 实施例,说明了緩冲材料是在支撑板上而不是如图4中说明的在轭上;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 一个实施例的使用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 弯曲轭支撑板的旋翼系统的透视图8是沿图7中的线8-8的侧视横截面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 一个实施例的使用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 弯曲轭支撑板的旋翼系统的顶部视图10沿图9中的线10-10的侧剖视图; 图11是图IO的放大视图1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使用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 的弯曲轭支撑板的旋翼系统的顶部视图13是沿图12中的线13-13的侧剖视图;以及 图14是图13的放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l说明了包含了根据提交的申请的挠性组件的直升机主旋翼系 统10。主旋翼系统包括设置在主旋翼轴16上的毂(hub) 14和多个 与毂14连接且从其延伸的主旋翼桨叶18。在本领域中主旋翼系统是公知的,如已分别在Yao等人的美国专 利4650401、 Covington等人的美国专利5358381、 Hamliton等人的美 国专利5820344以及Sims等人的美国专利6708921中公开,在此引入 这些美国专利的全部内容作为参考。在飞行过程中,当直升机增大空气速度时,增大的空气速度和在前行旋翼桨叶18上的提升力会引起前行旋翼桨叶18上摆(flap up ), 而在后行旋翼桨叶18上的减小的提升力会引起后行旋翼桨叶18下摆。 每一个桨叶18的摆动通过结合在毂14和每一个桨叶18之间的挠性轭 20来提供。轭20在弦的方向上相对硬,但是在摆动方向上具有挠性。 为了控制每一个桨叶18的摆动,连接在毂14和每一个桨叶18之间的 轭通过弯曲的上轭支撑板22和弯曲的下轭支撑板24支撑。图1-4说明了主旋翼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以及毂14、轭20和桨叶 18的结构的一个实施例。应理解的是,可以使用各种实施例,且在本 申请中得到说明的图1-4中的实施例和其它实施例仅仅是提供了本发 明实施例中的少数的举例实施例。如图1和2所示,图l和2中的轭20是构造有两个环26的细长 轭20, 一个环26对应于一个桨叶18。每个环26形成一对从轭20的 中间部分29延伸的臂27。所示的轭20a被构造成与相对的两个桨叶 18 —起使用,以及和安置在第一上扼20a下方的第二下辄20b —起使 用。第二下轭20b与旋翼组件10的其余两个桨叶18中的每个连接。 轭20可以用不同材料制成,包括复合材料,例如玻璃纤维。公知的是,主旋翼轴16与毂14相连且使毂14旋转。毂包括一对 用于每个桨叶18的支撑板22和24。上支撑板22和上轭20a被设置 在顶部支架28上,用于上轭20a的下支撑板24和用于下轭20b的上 支撑板22被设置在中间支架30上,用于下轭20b的下支撑板24被设 置在底部支架32上。如前所述,每一个上支撑板22和每一个下支撑 板24被如下面解释的那样地弯曲。上轭20a被夹在支架28和30之间, 同时下扼被夹在支架30和32之间。辄20a和20b、支架28、 30和32 通过合适的固定机构(包括例如紧固件34这样的机构)被固定在一起, 以使支架28、 30和32夹紧和支撑轭20。支架28、 30和32以及支撑 板22和24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制成,包括金属。从附图中可明显看出, 一旦完成组装,对于每一个轭20的每一个臂27都有上支撑板22和下 支撑板24。为了避免冗余,由于每一个桨叶18和毂14之间的连接以及轭20 的各自使用对于每一个桨叶18和毂14之间的连接是大体相同的,在 此的讨论仅仅集中在一个桨叶18和毂14之间的连接以及轭20的单个 环26的使用。从图3和4中能更好地看到,上、下支撑板22和24被弯曲以向 各自的轭20和各自的桨叶18提供所需的摆动特性。因此,如图3和 4中的虛线所示,桨叶18可以上摆和下摆,且邻接上、下板。举例说明, 每一个上、下支撑板22和24被弯曲以形成非圆形弧,该非圆形弧没 有形成圆的圆周的一部分。然而,其它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被弯曲成圆 弧的支撑板22和24。同样,虽然举例说明了每一个上、下支撑板22 和24具有大体相同的弯曲部分,应理解,上、下板22和24可以有不 同于另一个的弯曲部分,且其它实施例还可进一步仅仅包括弯曲的板 22和24中的一个。如图3和4中所示,上、下板22和24的弯曲部分是椭圆形的, 以形成椭圆表面37。也就是说,每一个上、下板的形状形成弧形或椭 圆的一部分。作为参考,图4说明了对应于图4所示的上、下板32 和34的弯曲部分的椭圆38。椭圆弯曲部分提供了对桨叶18的摆动的 加强控制。虽然根据需要的桨叶18的摆动特性,可以采用不同的弯曲 部分,例如, 一个实施例中使用了对应于半径为8、 16的椭圆表面的 椭圆表面,其短轴40约为8英寸、长轴42约为16英寸。当然,上、 下板的定位以及它们各自相对于轴线(毂14和轴16绕该轴线旋转) 的位置可以根据所需要的摆动特性变化。可以基于所需要的摆动特性 选择从旋转轴线44到形成上、下支撑板22和24的弯曲部分的椭圆的 切线的距离46。在一个实例中给出的距离46约为5.102英寸。由于桨叶18相对于上和/或下支撑板22和24的重复摆动可能会 导致损害轭20,因此可在轭20上设置緩冲层48。虽然图l-4说明了 上轭表面52和下轭表面54上都有緩冲层48,应理解,可以仅在上、 下轭表面52和54中的一个上有緩冲材料。同样,如图5所示,可以 完全不使用緩冲材料,并且轭120能够在无緩冲材料的情况下接触上、下接触板。另外,图5与图4中的组件大体上相同。此外,如图6所示,緩冲材料层48可放置在上、下支撑板22和 24上。除了緩冲材料被放置在支撑板22和24上而不是如图1-4所示 那样放置在轭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向旋转桨叶系统的桨叶提供挠性的组件,包括:    具有上曲面的上支撑板;    具有下曲面的下支撑板;以及    安置于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板之间的轭,所述轭具有上轭表面和下轭表面,    所述上、下轭表面中的一个轭表面,其具有安置和固定在所述一个轭表面上的缓冲材料层,所述缓冲材料层沿着并遵循着所述一个轭表面的大体轮廓延伸,所述缓冲材料层直接接触所述上支撑板的所述上曲面和所述下支撑板的所述下曲面中的一个。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FB斯坦普斯PR蒂斯代尔JL布拉斯韦尔小CL巴斯金T坎贝尔TK莱德贝特JJ齐雷DJ雷迪MA维尼卡RL马丁DA海尼SG萨德勒R米索姆P奥尔德洛伊德T希罗斯J哈塞B马林斯
申请(专利权)人:贝尔直升机特克斯特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