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箱底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93920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3 1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箱底部结构,它涉及一种燃油油箱。其具有与设置在油箱内的吸油管连接的接通口,所述油箱底部冲压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交且相交处为冲压深度大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第三凹槽,所述吸油管一直延伸到第三凹槽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传统油箱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油箱底部结构,在油箱底部冲压凹槽,使得燃油在行驶过程中,车辆产生前后左右倾斜的同时,燃油经凹槽流入吸油管,即使燃油油面距离油箱底部距离较小时,也可以保证剩余燃油吸附量,提高了燃油利用率和油箱容积利用率,保证了车辆行驶的续航能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为燃油机动车储存和提供燃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油油箱,尤其是一种油箱底部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燃油客车油箱而言,可使用的油箱容量,直接决定了客车的续航里程,油箱可用的容积越小,续航里程越短,油箱可用的容积越大,续航里程越长。要增加油箱容积,可采用增加油箱尺寸的方法,但一般客车上,受整车布置的影响,油箱尺寸基本固定。在油箱尺寸固定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油箱的利用率直接决定了可用容积的大小。传统的油箱,使用过程中,当燃油液面距底面15mm左右时,吸油管吸油产生困难,剩余燃油将不能得以充分利用,从而影响了续航里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油箱底部结构。本技术在传统油箱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油箱底部结构,在油箱底部冲压凹槽,使得燃油在行驶过程中,车辆产生前后左右倾斜的同时,燃油经凹槽流入吸油管,即使燃油油面距离油箱底部距离较小时,也可以保证剩余燃油吸附量,提高了燃油利用率和油箱容积利用率,保证了车辆行驶的续航能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油箱底部结构,其具有与设置在油箱内的吸油管连接的接通口,所述油箱底部冲压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交且相交处为冲压深度大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第三凹槽,所述吸油管一直延伸到第三凹槽底部。优选的,所述吸油管由聚乙烯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的冲压深度为5mm,第二凹槽的冲压深度为5mm,第三凹槽冲压深度20mm。优选的,所述第三凹槽横截面为Φ40ηιηι的圆形。优选的,所述吸油管下段自由端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进油孔。优选的,所述吸油管下段自由端处具有用于将吸油管下段自由端限制于第三凹槽内的位于第三凹槽内的加固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在传统油箱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油箱底部结构,在油箱底部冲压凹槽,使得燃油在行驶过程中,车辆产生前后左右倾斜的同时,燃油经凹槽流入吸油管,即使燃油油面距离油箱底部距离较小时,也可以保证剩余燃油吸附量,提高了燃油利用率和油箱容积利用率,保证了车辆行驶的续航能力。2.本技术在传统油箱的基础上改变了底部结构,加长吸油管长度即可实施,其他使用部件及加工工艺与传统油箱相同,实施后的安装尺寸大小与原油箱相同,方便制造,成本低廉。3.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合各类燃油机动车的燃油箱改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向视图;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其中I第一凹槽,2第二凹槽,3第三凹槽,4油箱底部,4-1接通口,5吸油管,6进油孔,7吸油管下段自由端,8加固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一种油箱底部结构,其具有与设置在油箱内的吸油管连接的接通口 4-1,所述油箱底部4冲压有第一凹槽I和第二凹槽2,第一凹槽I和第二凹槽2相交且相交处为冲压深度大于第一凹槽I和第二凹槽2的第三凹槽3,所述吸油管5 —直延伸到第三凹槽3底部。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吸油管由聚乙烯材料制成。使得吸油管具有较高的耐老化和耐腐蚀性,保证吸油管的使用寿命。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第一凹槽的冲压深度为5mm,第二凹槽的冲压深度为5mm,第三凹槽冲压深度20mm。所述第三凹槽横截面为Φ40ι?πι的圆形。所述吸油管下段自由端7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进油孔6。符合燃油箱实际工作工程中的需要,燃油箱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燃油箱会随车辆生产前后左右的倾斜,特别是在燃油箱中燃油所剩不多时,剩余燃油在燃油箱随车辆前后左右倾斜时流入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而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交会处的第三凹槽的冲压深度大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剩余燃油会储存在第三凹槽内,进而剩余燃油在第三凹槽处流进吸油管,而吸油管侧壁上开设有进油孔,方便燃油的吸进。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吸油管下段自由端7处具有用于将吸油管下段自由端7限制于第三凹槽3内的位于第三凹槽3内的加固环8。燃油箱在随车辆行驶时产生前后左右倾斜的同时,吸油管也同样产生相应的运动,设置加固环可以避免吸油管脱离出第三凹槽,保证吸油管的正常吸油工作。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内。【主权项】1.一种油箱底部结构,其具有与设置在油箱内的吸油管连接的接通口,其特征是,所述油箱底部冲压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交且相交处为冲压深度大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第三凹槽,所述吸油管一直延伸到第三凹槽底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箱底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吸油管由聚乙烯材料制成。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油箱底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凹槽的冲压深度为5mm,第二凹槽的冲压深度为5mm,第三凹槽冲压深度20mm。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箱底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三凹槽横截面为Φ40πιπι的圆形。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油箱底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吸油管下段自由端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进油孔。6.如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一种油箱底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吸油管下段自由端处具有用于将吸油管下段自由端限制于第三凹槽内的位于第三凹槽内的加固环。【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油箱底部结构,它涉及一种燃油油箱。其具有与设置在油箱内的吸油管连接的接通口,所述油箱底部冲压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交且相交处为冲压深度大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第三凹槽,所述吸油管一直延伸到第三凹槽底部。本技术在传统油箱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油箱底部结构,在油箱底部冲压凹槽,使得燃油在行驶过程中,车辆产生前后左右倾斜的同时,燃油经凹槽流入吸油管,即使燃油油面距离油箱底部距离较小时,也可以保证剩余燃油吸附量,提高了燃油利用率和油箱容积利用率,保证了车辆行驶的续航能力。本技术用于为燃油机动车储存和提供燃油。【IPC分类】B60K15-073【公开号】CN204452017【申请号】CN201520005270【专利技术人】黄建刚, 张培贤, 张春 【申请人】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7月8日【申请日】2015年1月6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箱底部结构,其具有与设置在油箱内的吸油管连接的接通口,其特征是,所述油箱底部冲压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交且相交处为冲压深度大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第三凹槽,所述吸油管一直延伸到第三凹槽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刚张培贤张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