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迪专利>正文

一种茶树菇培养基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092285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3 1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茶树菇培养基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食用菌生产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培养基在茶树菇生产中存在茶树菇生长缓慢,产量低,影响菌农的生产效率和收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茶树菇培养基料,由下述原料组份组成:白糖2~8重量份;葡萄茎粉15~28重量份;豆粕20~30重量份;棉籽壳30~45重量份;麸皮8~12重量份;玉米粉2~5重量份;石膏4~6重量份;碳酸钙4~5重量份;硫酸镁2~3重量份。优选方案中,白糖3~5重量份;豆粕22~25重量份。更优选方案中,棉籽壳32~40重量份;麸皮10重量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生产
,特别是涉及一种茶树菇培养基料,以及该培养 基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茶树菇,原为江西广昌境内高山密林地区茶树蔸部生长的一种野生蕈菌。是集高 蛋白,低脂肪,低糖分,保健食疗于一身的纯天然无公害保健食用菌。经过优化改良的茶树 菇,盖嫩柄脆,味纯清香,口感极佳,可烹制成各种美味佳肴,其营养价值超过香菇等其他食 用菌,属高档食用菌类。 子实体单生、双生或丛生,菌盖直径5-10cm,表面平滑,初暗红褐色,有浅皱纹,菌 肉(除表面和菌柄基部之外)白色,有纤维状条纹,中实。成熟期菌柄变硬,菌柄附暗淡粘 状物,菌环残留在菌柄上或附于菌盖边缘自动脱落。内表面常长满孢子而呈绣褐色孢子呈 椭圆形,淡褐色。菌盖初生,后逐平展,中浅,褐色,边缘较淡。菌肉白色、肥厚。菌褶与菌柄 成直生或不明显隔生,初褐色,后浅褐色。菌柄中实,长4~12厘米,淡黄褐色。菌环白色, 膜质,上位着生。孢子卵形至椭圆形。 茶树菇与杨树菇,柱状田头菇、柱状环锈伞、柳菌、柳环菌(贵州、云南)、柳松茸 (日本与中国台湾省)属于同一物种。但杨树菇、柱状田头菇、柱状环锈伞、柳菌、柳环菌(贵 州、云南)、柳松茸(日本与中国台湾省)等品种,与茶树菇在形态、品质上有较大差异,茶树 菇在味、香、食、药用价值及经济价值等方面,明显优于杨树菇等品种。 目前培养茶树菇常用的培养基为木肩培养基:木肩,棉籽壳等为主料的粉状物质, 按配方称取,加辅料米糠、麸皮、玉米粉、石膏粉等混合拌匀。 该培养基在茶树菇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是,茶树菇生长缓慢,产量低,影响菌农的生 产效率和收益。【专利技术内容】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茶树菇培养基料,以解决现有培养基在茶树菇生产中存在茶树菇 生长缓慢,产量低,影响菌农的生产效率和收益的问题。 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茶树菇培养基料,由下述原料组 份组成: 如上所述的茶树菇培养基料,优选地,白糖3~5重量份;葡萄茎粉18重量份;豆 柏22~25重量份。 如上所述的茶树葫培养基料,优选地,棉籽壳32~40重量份;麸皮10重量份。 如上所述的茶树菇培养基料,优选地,玉米粉4重量份。 如上所述的茶树菇培养基料,优选地,石膏4重量份;碳酸钙5重量份;硫酸镁3重 量份。 如上所述的茶树菇培养基料,优选地,所述基料的含水量为40~55wt%。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茶树菇培养基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所需培养基料的总重量,按照权利要求1-6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重 量配比称量各个原料组份; 步骤2,在搅拌条件下将白糖、硫酸镁溶于水中,获得溶液; 步骤3,将剩余组分破碎至50~100目,然后充分混合均匀,加入步骤2中获得的 溶液。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解决现有培养基在茶树菇生产中存在茶树菇生长缓慢,产量低,影响菌农的生产 效率和收益的问题。 1、培养料的配制:开发出了以葡萄茎粉、棉籽壳和豆柏为主料的茶树菇栽培基料, 各种微量元素及碳氮比更适合茶树菇生长,不需配制更多的辅料,合理利用当地丰富的棉 籽壳资源,降低了生产原料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减少了因农民焚烧农作物废弃物带来的 环境污染。 2、透气性好,缩短生长周期:葡萄茎粉、棉籽壳和豆柏颗粒状均匀,装袋松紧度适 合,具有很强的透气性能,菌丝体生长速度快,有利于转化,缩短了生长周。【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 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培养基在茶树菇生产中存在茶树菇生长缓慢,产量 低,影响菌农的生产效率和收益。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茶树菇培养基料,由下述原料组份组成:白糖2~8重量 份;葡萄茎粉15~28重量份;豆柏20~30重量份;棉籽壳30~45重量份;麸皮8~12 重量份;玉米粉2~5重量份;石膏4~6重量份;碳酸1? 4~5重量份;硫酸镁2~3重 量份。 将上述实施例的杏鲍菇栽培基料与现有的采用木肩、棉籽壳为主要原料的栽培基 料作为对比例进行对比试验。【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菌种引自江苏天达食用菌研宄所,实验按 照常规方法拌料、装袋(每袋500g)、灭菌、接种、培养,生理成熟时进行崔蕾。菌丝生长情况 观测。接种后置于25摄氏度的培养室内进行闭光培养。当菌丝封满料面并已向下走菌,分 别作起始记号,每3天划线测菌丝长度。 实施例1 一种茶树菇培养基料,由下述原料组份组成: 白糖5千克;葡萄茎粉20千克;豆柏25千克;棉籽壳40千克;麸皮10千克;玉米 粉4千克;石膏5千克;碳酸钙4千克;硫酸镁3千克。 茶树菇培养基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所需培养基料的总重量,按照如上所述的重量配比称量各个原料组 份;步骤2,在搅拌条件下将白糖、硫酸镁溶于水中,获得溶液;步骤3,将剩余组分破碎至 50~100目,然后充分混合均匀,加入步骤2中获得的溶液,混合均匀即可获得茶树菇培养 基料。 按上述实验方法接种种植茶树葫50袋。3天菌丝长度为6.Omm;6天菌丝长度为 11. 5mm;9天菌丝长度为19. 2mm。 实施例2 一种茶树菇培养基料,由下述原料组份组成: 白糖2千克;葡萄茎粉15千克;豆柏30千克;棉籽壳45千克;麸皮8千克;玉米 粉2千克;石膏6千克;碳酸钙5千克;硫酸镁2千克。 茶树菇培养基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按上述实验方法接种种植茶树葫50袋。3天菌丝长度为6. 2mm;6天菌丝长度为 12. Omm;9天菌丝长度为18. 0mm。 实施例3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茶树菇培养基料,其特征在于,由下述原料组份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迪
申请(专利权)人:吴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