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前后双向解锁的座椅滑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88004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0 0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带前后双向解锁的座椅滑道装置,包括滑动总成、锁紧装置及解锁手柄,所述滑动总成包括下滑道及设置在下滑道上并可在下滑道上滑动的上滑板,所述锁紧装置包括位于上滑板内侧的联动杆、固定在上滑板中部的锁紧件及固定在上滑板两端的限位导向支架,所述联动杆与限位导向支架转动连接,位于座椅两侧的联动杆上分别对称设有两个安装支架,所述两侧的安装支架通过联动同步钢丝定连接,所述解锁手柄为两个且分别固定在座椅两侧联动杆的前端和后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座椅的前侧和后侧设置的解锁手柄,方便使用者在座椅前面及座椅后面分别进行座椅的调节,满足了不同的乘客对座椅舒适性的调节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座椅解构机构
,具体涉及一种带前后双向解锁的座椅滑道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人们对汽车的功能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汽车座椅作为整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例外,如何合理有效的增加座椅功能以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的汽车座椅滑道解锁机构一般可分为电动与手动两种。对于手动解锁机构而言,又分为手柄式与毛巾杆式。这两种解锁方式都是解锁手结构在座椅前向,而对于紧凑型和微型车而言,空间的限制常会影响后排乘客的乘坐舒适度问题。在前排不坐人且后排乘客需要调节乘坐空间的情况下,后排乘客就需要下车到前排才能调节座椅到合适的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前后双向解锁的座椅滑道结构,该结构结构简单,方便快捷,可实现后排乘客在不下车的情况下便可调节前排座椅前后位置,解决了乘坐舒适度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前后双向解锁的座椅滑道装置,包括设置在座椅底部的滑动总成、设置在滑动总成上对该滑动总成进行锁定或解除锁定的锁紧装置,及与锁紧装置相连接对该锁紧装置提供动力进行解锁的解锁手柄,所述滑动总成包括下滑道及设置在下滑道上并可在下滑道上滑动的上滑板,所述锁紧装置包括位于上滑板内侧的联动杆、固定在上滑板中部的锁紧件及固定在上滑板两端的限位导向支架,所述联动杆与限位导向支架转动连接,位于座椅两侧的联动杆上分别对称设有两个安装支架,所述两侧的安装支架通过联动同步钢丝固定连接,所述解锁手柄为两个且分别固定在座椅两侧联动杆的前端和后端,以分别前后端的解锁手柄对锁紧件进行锁紧和解锁。进一步的,所述锁紧件包括固定在联动杆上的棘爪及固定在上滑板上侧面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联动杆转动连接,所述联动杆上还设有张紧弹簧,该张紧弹簧位于限位导向支架的外侧。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支架分别固定在锁紧件的两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增加了一套可在座椅滑道前后进行同步解锁的解锁手柄,利用同步安装支架和联动同步钢丝即可带动原滑道联动杆转动,可方便使用者在座椅前面及座椅后面同时调节座椅前后行程,既节约了时间又方便了操作,具有简洁、快速、易操作的特点,满足了不同的乘客对座椅舒适性的调节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座椅滑动装置在锁止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座椅滑动装置在解锁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座椅滑动装置安装在座椅底部时的主视图;图中标号:11、下滑道;12、上滑板;21、联动杆;22、限位导向支架;23、安装支架;24、联动同步钢丝;25、棘爪;26、固定板;27、张紧弹費;3、座椅;4、解锁手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带前后双向解锁的座椅滑道装置,包括设置在座椅3底部的滑动总成、设置在滑动总成上对该滑动总成进行锁定或解除锁定的锁紧装置,及与锁紧装置相连接对该锁紧装置提供动力进行解锁的解锁手柄4,滑动总成包括下滑道11及设置在下滑道11上并可在下滑道11上滑动的上滑板12,锁紧装置包括位于上滑板12内侧的联动杆21、固定在上滑板12中部的锁紧件及固定在上滑板12两端的限位导向支架22,联动杆21与限位导向支架22转动连接,位于座椅3两侧的联动杆21上分别对称设有两个安装支架23,位于滑动总成两侧的安装支架23通过联动同步钢丝24定连接,解锁手柄4为两个且分别固定在座椅3两侧联动杆21的前端和后端,以方便使用者从座椅的前面和后面对座椅的进行解锁。如图3所示,锁紧件包括固定在联动杆21上的棘爪25及固定在上滑板12上侧面的固定板26,固定板26与联动杆21转动连接,联动杆21上还设有张紧弹簧27,该张紧弹簧27位于限位导向支架22的外侧。为了保持联动杆21作用力的平衡,该安装支架23分别固定在锁紧件的两侧。解锁时,抬动位于座椅前侧或后侧的解锁手柄4,联动杆21及固定在连动杆21上的棘爪25、安装支架23会绕着限位导向支架22和中间的固定板26的旋转中心旋转,即带动棘爪25脱离位于下滑道11上的卡槽,同时安装支架23带动联动同步钢丝24解锁对称侧滑道,完成两侧同时解锁过程。本技术在其座椅前后两侧都设有解锁手柄4,便会通过联动钢丝24带动两个棘爪脱离卡槽实现解锁,为后排乘客不下车便可调节前排座椅前后位置提供了方便。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带前后双向解锁的座椅滑道装置,包括设置在座椅(3)底部的滑动总成、设置在滑动总成上对该滑动总成进行锁定或解除锁定的锁紧装置,及与锁紧装置相连接对该锁紧装置提供动力进行解锁的解锁手柄(4),所述滑动总成包括下滑道(11)及设置在下滑道(11)上并可在下滑道(11)上滑动的上滑板(12 ),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包括位于上滑板(12)内侧的联动杆(21)、固定在上滑板(12)中部的锁紧件及固定在上滑板(12)两端的限位导向支架(22),所述联动杆(21)与限位导向支架(22)转动连接,位于座椅(3)两侧的联动杆(21)上分别对称设有两个安装支架(23),所述两侧的安装支架(23)通过联动同步钢丝(24)固定连接,所述解锁手柄(4)为两个且分别固定在座椅(3)两侧联动杆(21)的前端和后端,以分别通过前后端的解锁手柄(4)对锁紧件进行锁紧和解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前后双向解锁的座椅滑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包括固定在联动杆(21)上的棘爪(25)及固定在上滑板(12)上侧面的固定板(26),所述固定板(26)与联动杆(21)转动连接,所述联动杆(21)上还设有张紧弹簧(27),该张紧弹簧(27)位于限位导向支架(22)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前后双向解锁的座椅滑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23)分别固定在锁紧件的两侧。【专利摘要】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带前后双向解锁的座椅滑道装置,包括滑动总成、锁紧装置及解锁手柄,所述滑动总成包括下滑道及设置在下滑道上并可在下滑道上滑动的上滑板,所述锁紧装置包括位于上滑板内侧的联动杆、固定在上滑板中部的锁紧件及固定在上滑板两端的限位导向支架,所述联动杆与限位导向支架转动连接,位于座椅两侧的联动杆上分别对称设有两个安装支架,所述两侧的安装支架通过联动同步钢丝定连接,所述解锁手柄为两个且分别固定在座椅两侧联动杆的前端和后端。本技术通过在座椅的前侧和后侧设置的解锁手柄,方便使用者在座椅前面及座椅后面分别进行座椅的调节,满足了不同的乘客对座椅舒适性的调节需求。【IPC分类】B60N2/08【公开号】CN204641442【申请号】CN201520375945【专利技术人】桂中华, 王奔奔, 李洋, 李磊, 苏二兰, 王艳 【申请人】合肥云鹤江森汽车座椅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申请日】2015年6月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前后双向解锁的座椅滑道装置,包括设置在座椅(3)底部的滑动总成、设置在滑动总成上对该滑动总成进行锁定或解除锁定的锁紧装置,及与锁紧装置相连接对该锁紧装置提供动力进行解锁的解锁手柄(4),所述滑动总成包括下滑道(11)及设置在下滑道(11)上并可在下滑道(11)上滑动的上滑板(12),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包括位于上滑板(12)内侧的联动杆(21)、固定在上滑板(12)中部的锁紧件及固定在上滑板(12)两端的限位导向支架(22),所述联动杆(21)与限位导向支架(22)转动连接,位于座椅(3)两侧的联动杆(21)上分别对称设有两个安装支架(23),所述两侧的安装支架(23)通过联动同步钢丝(24)固定连接,所述解锁手柄(4)为两个且分别固定在座椅(3)两侧联动杆(21)的前端和后端,以分别通过前后端的解锁手柄(4)对锁紧件进行锁紧和解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中华王奔奔李洋李磊苏二兰王艳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云鹤江森汽车座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