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通分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8624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0 0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四通分料装置,包括壳体组件和挡板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依次连接且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下端;所述挡板组件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将所述第一壳体的出口分为两部分,通过调节所述第一挡板可使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物料只从其中一个出口流出,所述第二挡板配合所述第三挡板可使从所述第一壳体中流出的物料只进入所述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之中的任意一个或任意两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六种不同工艺流程的分料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分料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四通分料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物料分流装置多采用套筒三通形式,有许多缺点。例如,难以保证物料的准确分流;不能实现“一对三”的多种分料功能;内套筒受物料冲击时摆动幅度大,运行不稳定。中国专利CN201999448U公开了一种三通溜槽分料装置,它的挡板平行于胶带运行方向布置,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易于安装布置,能够有效地避免因给料胶带机胶带跑偏和物料不在胶带中心等因素影响而造成的分料不均匀问题。但该三通溜槽分料装置只能满足“一对二”两种分料功能,不能满足“一对三”多种分料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多种分料功能的四通分料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四通分料装置,包括壳体组件和挡板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依次连接且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下端;所述挡板组件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将所述第一壳体的出口分为两部分,通过调节所述第一挡板可使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物料只从其中一个出口流出,所述第二挡板配合所述第三挡板可使从所述第一壳体中流出的物料只进入所述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之中的任意一个或任意两个。所述挡板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每个挡板的底部的转轴,以及多个设置在壳体组件外侦I与所述转轴一一对应的轴承座,每个所述转轴均有一端穿出壳体,所述转轴穿出壳体的一端与壳体外的轴承座连接,每个挡板均可绕其底部转轴向左或向右摇动。还包括驱动组件和传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外表面的第一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外表面的第二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三壳体外表面的第三驱动装置;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装置、第二传动装置和第三传动装置,所述第一传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挡板的转轴,所述第二传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二挡板的转轴,所述第三传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三档板的转轴。所述第一挡板的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下部,所述第二挡板的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的连接处,所述第三挡板的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的连接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的多功能四通分料装置的技术方案中设计了三挡板结构,通过上下挡板不同的组合方式,共具有6种不同的物料分流功能,满足复杂工艺流程的需求,相对于现有的三通结构具有功能多、设备投入数量少、节省空间、降低成本的优点。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本技术还包括驱动组件和传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外表面的第一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外表面的第二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三壳体外表面的第三驱动装置;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装置、第二传动装置和第三传动装置,所述第一传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挡板的转轴,所述第二传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二挡板的转轴,所述第三传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三档板的转轴。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驱动装置设置在壳体外表面,工作时不会阻碍物料的分配,每个挡板单独与一套驱动装置和传动装置配合,实现每个挡板控制的独立性,可以实现各挡板间最多种情况的配合。进一步,所述第一壳体的上部设有遮挡部件,所述遮挡部件位于所述第一挡板的正上方。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第一档板转动至竖直位置时,物料从第一档板的两侧通过,此时第一档板的最上端会承受物料的冲击,在加入遮挡部件后,可以遮挡第一挡板正上方的物料,避免物料冲击对第一挡板造成冲击或损坏,同时保证了第一挡板的稳定性。进一步,所述遮挡部件为开口向上的U型槽。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开口向上的U型槽可以积累一部分物料,当继续有物料落下时,后落下的物料会对U型槽上积累的物料产生冲击和摩擦,即通常所说的“料磨料”现象,这样的结构可以避免物料长期对遮挡部件造成冲击和摩擦,延长了使用寿命O进一步,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开口内侧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导料板,所述第一挡板转动至极左或极右位置时,所述第一档板与所述导料板接触且平行。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导料板能够汇聚物料向第一壳体的中间位置偏移,防止物料进入第一档板与壳体壁之间的缝隙,造成挡板卡滞。进一步,每个所述导料板下端均设有多个用于支撑所述导料板的支撑立板。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第一档板转动至极左或极右位置时,进入第一壳体的物料会对第一档板和导料板造成持续冲击,而第一挡板的最外沿部分以及导料板可能因冲击出现变形、损坏等情况。在导料板的底部设置多个用于支撑所述导料板的支撑立板,可以放置导料板和第一档板因长期冲击产生变形或损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进一步,所述挡板组件中每个挡板沿转轴的方向两端厚度大于中间厚度。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挡板在壳体内左右转动时,挡板两端厚中间薄,这样消除了过渡直角,避免物料在直角处粘接。进一步,所述挡板组件中每个挡板由栅板和设置在所述栅板表面的耐磨板组成,所述栅板由多个横筋板和多个竖筋板组成,所述横筋板与竖筋板相互垂直。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挡板受料面的耐磨板某处磨穿后,由于横筋板和竖筋板之间存在空隙,物料可以迅速填充进栅板内部的空隙,使挡板中积累一定的物料从而形成“料磨料”效应。与此同时,所述横筋板与竖筋板之间的间隙里也可预先填充耐磨材料,如聚氨酯、陶瓷块等,大大延长挡板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壳体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图4中沿A-A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另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另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另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另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另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中挡板与转轴卡槽固定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中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中横筋板与竖筋板的焊接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中挡板的局部剖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1、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3、第三壳体,14、第四壳体,21、第一档板,22、第二档板,23、第三挡板,31、第一驱动装置,32、第二驱动装置,33、第三驱动装置,41、第一传动装置,42、第二传动装置,43、第三传动装置,5、遮挡部件,6、导料板,7、支撑立板,8、耐磨板,9、栅板,91、横筋板,92、竖筋板,10、沉头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图2所示,一种四通分料装置,包括壳体组件和挡板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第三壳体13和第四壳体14,所述第三壳体13 —侧连接第二壳体12,所述第三壳体13另一侧连接第四壳体14,所述第二壳体12、第三壳体13和第四壳体14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下端;所述挡板组件包括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四通分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和挡板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第三壳体(13)和第四壳体(14),所述第三壳体(13)一侧连接第二壳体(12),所述第三壳体(13)另一侧连接第四壳体(14),所述第二壳体(12)、第三壳体(13)和第四壳体(14)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下端;所述挡板组件包括第一挡板(21)、第二挡板(22)、第三挡板(23),所述第一挡板(21)将所述第一壳体(11)的出口分为两部分,通过调节所述第一挡板(21)可使所述第一壳体(11)内的物料只从其中一个出口流出,所述第二挡板(22)配合所述第三挡板(23)可使从所述第一壳体(11)中流出的物料只进入所述第二壳体(12)、第三壳体(13)和第四壳体(14)之中的任意一个或任意两个。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正源输送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