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结构的吸声砖、专用模具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059619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7 0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吸声砖,其包括承压部分(4)和朝向噪音侧的与所述承压部分(4)相配合的吸声部分(5),所述承压部分(1)为在至少一个面上具有开口的空心结构,所述吸声部分(5)填充于所述承压部分(4)的空隙中并在所述噪音侧形成具备一定厚度吸声面的吸声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用于制备上述新型结构的吸声砖的专用模具及制备方法,该种模具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该种制备方法可操作性强,原料来源丰富,易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路面设施,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隔离或减弱噪音的用于制造声屏障的。
技术介绍
声屏障是设置在公路、铁路或桥梁两侧用以隔绝或吸收噪音的装置。当高速列车经过时,其噪音、振动和由速度而带来的风速都很大,对位于交通工具两侧的声屏障的吸声效果和机械强度均带来一定的挑战。现有声屏障有金属声屏障和非金属声屏障两种,金属声屏障由于造价较高,某些路段倾向采用造价较为低廉的非金属声屏障。非金属声屏障可由吸声砖互相堆砌而成,吸声砖一般包括承压部分和吸声部分,承压部分用于形成支撑墙体,吸声部分用于吸收和隔离噪音,但是现有技术中所描述的吸声砖的承压部分抗压性不高,不能根据需求堆砌成较高的高度。另外,承压部分和吸声部分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两者之间粘合的不牢固,天长日久,在振动和噪音的环境中,吸声部分和承压部分容易脱离,不但影响使用寿命,而且散落的吸声部分掉落到路面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压强度大,承压部分和吸声部分不易脱离的吸声砖、专用模具及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要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结构的吸声砖,其包括承压部分和朝向噪音侧的与所述承压部分相配合的吸声部分所述承压部分为在至少一个面上具有开口的空心结构,所述吸声部分的一部分由所述开口处填充于所述承压部分的空隙中,其余部分露出所述承压部分并在所述噪音侧形成具备一定厚度吸声面的吸声结构。优选的,所述承压部分为密实结构,所述吸声部分为带有空隙的结构,所述承压部分的横截面为山形结构或U形结构。优选的,所述承压部分朝向噪音侧的面上设置有开口。优选的,所述承压部分在与所述噪音侧的面相垂直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开口。优选的,在所述吸声砖内部至少设置一空腔,所述吸声面为曲面结构。一种用于制备上述新型结构的吸声砖的专用模具,其包括外壳、活动设置在该外壳内部的占位体和至少一占位板,所述外壳为类六面体结构,其包括互相连接的左侧面、右侦_、前侧面、后侧面、上侧面和下侧面,所述前侧面活动连接在所述左侧面或右侧面上,所述占位体为具备一定厚度的横截面为U形结构或山形结构的框体并嵌设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占位体底面平靠在所述后侧面上,所述占位板厚度为0.5?5cm,压制成型时,所述占位板夹设在所述前侧面或后侧面与所述占位体之间,并且所述占位板的一边顶住所述下侧面的内侧。优选的,所述上侧面为曲面结构所述占位板为两个,压制成型时,上述两个占位板分别夹设在所述前侧面与所述占位体之间和所述后侧面与与所述占位体之间。优选的,在所述占位体上设置有拉手,所述占位板可拆卸式的设置在所述前侧面和/或后侧面的内侧面上。一种新型结构的吸声砖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准备,取以下重量份比例的原料: 承压部分:水泥: 30?50 黄沙: 40?60 乳胶粉: 7?13 减水剂: I?3 水:适量 吸声部分: 珍珠岩:20?40 水泥: 40?70 憎水剂:0.5?3 纤维: I?3 水:适量 2)模具准备:按照上述模具结构准备专用模具一套; 3)原料混合: 承压部分:分别按照步骤I)所述比例取水泥、黄沙和适量水混合均匀,再加入乳胶粉和减水剂,搅拌10?30min,直至混合均勾; 吸声部分:分别按照步骤I)所述比例取珍珠岩、水泥和适量水混合均匀,再加入憎水剂和纤维,搅拌10?30min,直至混合均勾; 3)吸声部分成型:将步骤2)中吸声部分的混合后的原料倒入专用模具中,震荡2?1min后压制成型,瞭干; 4)产品成型:取出占位体(2),再向占位体所释放的空间中灌入所述步骤2)中承压部分的混合后的原料,震汤2?1min后压制成型,晚干; 5)脱模:将已经粘结在一起的包含吸声部分和承压部分的吸声砖脱模,晾干,即制得所述新型结构的吸声砖。优选的,所述水泥可选择为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所述黄沙选择为粒径为40目~70目的水洗烘干砂,所述乳胶粉为聚醋酸乙烯酯类乳胶粉、丙烯酸类乳胶粉、丁苯乳胶胶粉中的其中一种或几种,所述减水剂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三聚氰胺、聚羟基羧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珍珠岩为粒径为3?5mm的膨胀珍珠岩,所述憎水剂为有机硅烷、硬脂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纤维为直径为6mm?12mm的聚丙烯纤维、玻璃纤维、聚酯纤维或者碳纤维中一种或者几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新型结构的吸声砖,其是在现有的吸声砖结构的基础上改设承压部分结构,有效地防止了由于长期风吹日晒所造成的吸声部分和承压部分之间互相脱离,极大提高了吸声砖质量的稳定性,防止由于吸声部分脱落到路面上而造成的交通事故的发生。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该新型结构的吸声砖的专用模具,其成本低廉,易用易脱,生产效率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结构的吸声砖的制备方法,其原料来源丰富,制备过程容易控制和复制,可操作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新型结构的吸声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的吸声砖的整体结构拆分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例的吸声砖的整体结构拆分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三种实施例的吸声砖的整体结构拆分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吸声砖的截面结构不意图; 图6为吸声砖专用模具的整体拆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吸声砖,其包括承压部分4和朝向噪音侧的与所述承压部分4相配合的吸声部分5,所述承压部分4为在至少一个面上具有开口的空心结构,所述吸声部分5的一部分由所述开口处填充于所述承压部分4的空隙中,其余部分露出所述承压部分4并在所述噪音侧形成具备一定厚度吸声面的吸声结构。承压部分4为密实结构,并且具备一定的硬度,可承载位于其上方的吸声砖的重量,吸声部分5为带有空隙的结构,一般选用具备较大颗粒的原料浇铸而成,比如珍珠岩等。作为具体的结构选择,承压部分4的横截面为山形结构或U形结构,实际使用时,所述山形结构或U形结构的底面位于噪音侧的背面,其密实的结构起到阻隔噪音的作用,吸声部分5填充于承压部分4的空隙中并朝向噪音产生侧,其多孔的结构起到吸声的作用。由于承压部分4和吸声部分5在材质上存在不同,为防止两种材质在浇铸的过程中混合,因此必须采用二次成型工艺,二次成型工艺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承压部分4和吸声部分5之间结合不牢固,天长日久容易脱落,为防止吸声部分5与承压部分4之间出现脱落,采用仅在承压部分4朝向噪音侧的面上设置有开口 41,吸声部分5填充于承压部分4的空隙中并由开口 41处露出形成吸声面。这样,由于吸声部分5嵌在承压部分4的空隙中,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吸声部分5夹设在承压部分4的上下面之间,不会再出现脱落现象。如图2和图3所示,作为具体的结构选择,所述承压部分4朝向噪音侧的面上设置有开口 41,吸声部分5由该开口 41处填充在承压部分中,一部分露出该开口 41并形成吸声面。作为另一种选择,如图4所示,亦可在承压部分4朝向噪音侧的面和与该面垂直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开口 41和42,吸声部分5填充在承压部分4的空隙中,在朝向噪音侧的面的开口处露出形成吸声面。正常使用时,开口 42朝上,这样吸声部分5的重量由承压部分来承担,减少由于重力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结构的吸声砖,其包括承压部分(4)和朝向噪音侧的与所述承压部分(4)相配合的吸声部分(5),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部分(4)为在至少一个面上具有开口的空心结构,所述吸声部分(5)的一部分由所述开口处填充于所述承压部分(4)的空隙中,其余部分露出所述承压部分(4)并在所述噪音侧形成具备一定厚度吸声面的吸声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翰泽马振华孔令环宋丰斌袁地保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