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刚专利>正文

自行车过死点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1123 阅读:4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自行车过死点驱动装置,它涉及一种自行车驱动装置结构的改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自行车驱动装置存在的机构死点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右驱动装置9分别与自行车五通11和中轴12的右端相连接,左驱动装置10分别与自行车五通11和中轴12的左端相连接,两个脚踏板13分别设置在右驱动装置9和左驱动装置10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当一侧脚踏板13处在与重力方向一致时,另一侧脚踏板13已处在过死点位置,实现了自行车过死点驱动。在顶风或上坡骑行时其效果最为明显,不但省力,而且还可以提高骑行速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单单适用于自行车,它还适用于其它的人力脚踏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不改变自行车其它部件原有的结构、消除了驱动装置的机构死点的优点。(*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驱动装置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当自行车的曲柄(即拐臂或称大拐)与重力方向一致时(即两个曲柄与地面垂直时),踏脚踏板时最费力。这就是机械工程学所谓的机构死点,这是符合动力学原理的。自行车在平地或下坡骑行时,通常靠自行车曲柄的惯性自然移过死点来克服它,但当自行车骑行速度较慢或上坡时,该问题比较突出,在死点处由于力的方向和力臂的方向一致,动力矩为零,这时就感到特别费力,有时骑自行车的人不得不放弃骑行而下车推行。目前,几乎所有的人力脚踏车都存在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自行车驱动装置存在的机构死点问题,提供一种自行车过死点驱动装置,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消除驱动装置的机构死点的特点。本技术包含自行车五通11、中轴12、两个脚踏板13,中轴12的中段设置在自行车五通11内,它还包含右驱动装置9和左驱动装置10,右驱动装置9分别与自行车五通11和中轴12的右端相连接,左驱动装置10分别与自行车五通11和中轴12的左端相连接,两个脚踏板13分别设置在右驱动装置9和左驱动装置10上。本技术当一侧脚踏板13处在与重力方向一致时,另一侧脚踏板13已处在过死点位置,实现了自行车过死点驱动。本技术用在普通自行车上,在顶风或上坡骑行时其效果最为明显,不但省力,而且还可以提高骑行速度;用在自行车比赛的赛车上,可以提高比赛成绩,因为自行车比赛时什么样的气候条件、什么样的路况条件都可能存在。本技术不单单适用于自行车,它还适用于其它的人力脚踏车。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不改变自行车(人力脚踏车)其它部件原有的结构,消除了驱动装置的机构死点的优点。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E向视图,图4是具体实施方式四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参见图1~图3)本实施方式由自行车五通11、中轴12、脚踏板13、右驱动装置9和左驱动装置10组成,中轴12的中段设置在自行车五通11内,右驱动装置9分别与自行车五通11和中轴12的右端相连接,左驱动装置10分别与自行车五通11和中轴12的左端相连接,两个脚踏板13分别设置在右驱动装置9和左驱动装置10上。具体实施方式二(参见图1~图3)本实施方式的右驱动装置9和左驱动装置10分别由调臂偏心轨道1、固定拐臂2、可调拐臂4、调臂滚珠滑轮5、中轴固定轴套6组成,中轴固定轴套6的内端与自行车五通11的外端固定连接,中轴固定轴套6与调臂偏心轨道1固定连接为一体,固定拐臂2的一端与中轴12的外端固定连接,固定拐臂2的另一端与可调拐臂4的A端铰接,脚踏板13与可调拐臂4的C端铰接,调臂滚珠滑轮5与可调拐臂4的B端铰接,调臂滚珠滑轮5与调臂偏心轨道1滚动连接。自行车的齿盘14通过连接板15与自行车后牙轮(飞轮)一侧的固定拐臂2固定连接。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三(参见图3)本实施方式的固定拐臂2为圆盖形20。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圆盖形的固定拐臂2可以将调臂偏心轨道1遮住,以防止泥土进入并落在调臂偏心轨道1上,影响调臂滚珠滑轮5的滚动。具体实施方式四(参见图4)本实施方式的固定拐臂2为长卵形30。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长卵形的固定拐臂2构造简单、造价低,还可以直观调臂滚珠滑轮5在调臂偏心轨道1上的滚动。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过死点驱动装置,它包含自行车五通(11)、中轴(12)、脚踏板(13),中轴(12)的中段设置在自行车五通(11)内,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右驱动装置(9)和左驱动装置(10),右驱动装置(9)分别与自行车五通(11)和中轴(12)的右端相连接,左驱动装置(10)分别与自行车五通(11)和中轴(12)的左端相连接,两个脚踏板(13)分别设置在右驱动装置(9)和左驱动装置(1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过死点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右驱动装置(9)和左驱动装置(10)分别由调臂偏心轨道(1)、固定拐臂(2)、可调拐臂(4)、调臂滚珠滑轮(5)、中轴固定轴套(6)组成,中轴固定轴套(6)的内端与自行车五通(11)的外端固定连接,中轴固定轴套(6)与调臂偏心轨道(1)固定连接为一体,固定拐臂(2)的一端与中轴(12)的外端固定连接,固定拐臂(2)的另一端与可调拐臂(4)的(A)端铰接,脚踏板(13)与可调拐臂(4)的(C)端铰接,调臂滚珠滑轮(5)与可调拐臂(4)的(B)端铰接,调臂滚珠滑轮(5)与调臂偏心轨道(1)滚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过死点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拐臂(2)为圆盖形(2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过死点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拐臂(2)为长卵形(30)。专利摘要自行车过死点驱动装置,它涉及一种自行车驱动装置结构的改进。本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自行车驱动装置存在的机构死点问题。本技术的右驱动装置9分别与自行车五通11和中轴12的右端相连接,左驱动装置10分别与自行车五通11和中轴12的左端相连接,两个脚踏板13分别设置在右驱动装置9和左驱动装置10上。本技术当一侧脚踏板13处在与重力方向一致时,另一侧脚踏板13已处在过死点位置,实现了自行车过死点驱动。在顶风或上坡骑行时其效果最为明显,不但省力,而且还可以提高骑行速度;本技术不单单适用于自行车,它还适用于其它的人力脚踏车。本技术具有不改变自行车其它部件原有的结构、消除了驱动装置的机构死点的优点。文档编号B62M3/00GK2818320SQ200520021549公开日2006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31日专利技术者刘刚 申请人:刘刚, 刘志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过死点驱动装置,它包含自行车五通(11)、中轴(12)、脚踏板(13),中轴(12)的中段设置在自行车五通(11)内,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右驱动装置(9)和左驱动装置(10),右驱动装置(9)分别与自行车五通(11)和中轴(12)的右端相连接,左驱动装置(10)分别与自行车五通(11)和中轴(12)的左端相连接,两个脚踏板(13)分别设置在右驱动装置(9)和左驱动装置(10)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刚
申请(专利权)人:刘刚刘志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