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工位级进模具定位结构及多工位级进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10559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5 0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工位级进模具定位结构,包括切舌凸模、切舌凹模、第一弹性部件及粗定位浮动销;切舌凸模固定于凸模固定板并垂直向下延伸穿入卸料板背板及卸料板的、上下贯通并与带料的副载体相对应的第一导向孔,切舌凸模与第一导向孔活动配合;切舌凹模位于凹模板的、与第一导向孔相对应的位置;凹模板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二导向孔;下模垫板、下模座具有与第二导向孔连通的第一容纳空腔;粗定位浮动销的上端由下至上穿入第二导向孔并可伸出凹模板的上表面,粗定位浮动销与该第二导向孔活动配合;第一弹性部件设置于第一容纳空腔内并顶住粗定位浮动销的下端面。它材料利用率高,从而能够降低成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多工位级进模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工位级进模具定位结构及多工位级进模具
本技术涉及冲压模具
,确切地说涉及一种多工位级进模具定位结构及多工位级进模具。
技术介绍
图1示出了现有的一种多工位级进模具局部,包括上模及位于上模下方的下模。上模包括卸料螺钉18、等高螺母114、压料卸料弹簧113、通过螺钉116、117由上至下依次固定的弹簧座板112、上模座111、上模垫板110、凸模固定板19及位于凸模固定板19下方、从上至下依次相互固定并能够一起上下移动的卸料板背板17、卸料板16。弹簧座板112、上模座111、上模垫板110具有连通的、开口向下的容纳空腔118,凸模固定板19与容纳空腔118的开口相对应的位置具有上下贯通的孔,等高螺母114的尾端向下穿过该孔后,其后端面抵靠于卸料板背板17的上表面并通过卸料螺钉18相互固定,该等高螺母114能够在该孔内上下移动,压料卸料弹簧113设置于容纳空腔118且其一端顶住等高螺母114的头部,压料时,上模向下模方向移动压住带料,压料卸料弹簧113被压缩,卸料板背板17、卸料板16一同向上移动,卸料时,上模向上移动,卸料板背板17、卸料板16在压料卸料弹簧113伸展推动下向下移动进行卸料动作。上模座111、上模垫板110、凸模固定板19通过定位销115进行相互定位。下模包括通过螺钉14从上至下依次相互固定的凹模板13、下模垫板12、下模座11,该凹模板13、下模垫板12、下模座11通过定位销15进行相互定位。 图2所示出了现有的一种侧刃粗定位的原理,其中,图2中箭头表示带料22的送进方向,该原理是:带料22在向前送进时被导料板21的台阶挡住,为了使带料22能够达到向前送进所需的距离,用侧刃将带料22的边缘冲去部分221,被冲去部分221在送进方向的长度即为带料22能够沿送进方向送进的距离。被冲去部分221便成为废料,因此,侧刃粗定位会降低材料的利用率,从而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一方面,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料利用率高的多工位级进模具定位结构。 另一方面,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料利用率高的多工位级进丰吴具。 就本技术的多工位级进模具定位结构而言,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工位级进模具定位结构,所述多工位级进模具包括上模及位于所述上模下方的下模;所述上模包括凸模固定板及位于所述凸模固定板下方、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并能够相对于该凸模固定板上下移动的卸料板背板、卸料板;所述下模包括从上至下依次相互固定的凹模板、下模垫板、下模座;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切舌凸模、切舌凹模、第一弹性部件及粗定位浮动销;所述切舌凸模固定于所述凸模固定板并垂直向下延伸穿入所述卸料板背板及卸料板的、上下贯通并与带料的副载体相对应的第一导向孔,该切舌凸模向下延伸的长度大于该卸料板背板、卸料板厚度之和,该切舌凸模与该第一导向孔活动配合;所述切舌凹模位于所述凹模板的、与所述第一导向孔相对应的位置;所述凹模板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二导向孔,所述切舌凹模、该第二导向孔分别依次位于带料送进的方向上;所述下模垫板、下模座具有与所述第二导向孔连通的第一容纳空腔;所述粗定位浮动销的上端由下至上穿入所述第二导向孔并可伸出该凹模板的上表面,且该粗定位浮动销与该第二导向孔活动配合;所述第一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空腔内并顶住该粗定位浮动销的下端面。 所述定位结构还包括导料机构,该导料机构包括导料件及第二弹性部件;所述下模垫板、下模座具有开口向上的第二容纳空腔,所述凹模板与该第二容纳空腔的开口对应的位置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三导向孔,所述导料件上端由下至上穿入该第三导向孔并可伸出该凹模板的上表面,且该导料件与第三导向孔活动配合,所述第二弹性部件设置于该第二容纳空腔内并顶住该导料件的下端面。 所述第二弹性部件为弹簧。 所述导料件为圆柱状的导料销。 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为弹簧。 就本技术的多工位级进模具而言,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工位级进模具,包括上述结构的多工位级进模具定位结构。 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技术的多工位级进模具定位结构包括包括切舌凸模、切舌凹模、第一弹性部件及粗定位浮动销;当带料处于某一工位时,多工位级进模具的上模向下移动闭合,卸料板压住带料,上模继续向下移动,凸模固定板相对于卸料板向下移动从而带动切舌凸模向下穿出第一导向孔,直至穿过带料相应部位的副载体与切舌凹模闭合,然后,上模向上移动,回到初始状态,这样,在带料相应部位的副载体处就切出用于粗定位的舌,带料向预定的送进方向向下一工位移动,由于切舌凹模、第二导向孔分别依次位于带料送进的方向上,当带料向预定的送进方向移动一段距离时,舌被粗定位挡料销挡住,带料停止向预定的送进方向移动,从而实现粗定位,此时带料移动的距离等于其需要送进的距离。由此可见,本技术用于粗定位的舌为带料相应部位的副载体,与现有的侧刃粗定位相比,不会浪费材料,材料利用率高,能够降低成本。 本技术的多工位级进模具包括上述结构的多工位级进模具定位结构。因此,其材料利用率高,能够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一种多工位级进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一种侧刃粗定位的原理图; 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带料的某零件的部分排样图; 图5为图4中某零件的另一部分排样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及功效,并可依照本说明书的内容来实现,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 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多工位级进模具定位结构,该多工位级进模具包括上模及位于上模下方的下模,其中,图3中的箭头表示带料的送进方向。上模包括卸料螺钉311、等高螺母317、压料卸料弹簧316、通过螺钉319、320由上至下依次固定的弹簧座板315、上模座314、上模垫板313、凸模固定板312及位于凸模固定板312下方、从上至下依次通过相互固定并能够相对于该凸模固定板312 —起上下移动的卸料板背板310、卸料板39。弹簧座板315、上模座314、上模垫板313具有连通的、开口向下的第三容纳空腔326,凸模固定板312与第三容纳空腔326的开口相对应的位置具有上下贯通的孔,等高螺母317的尾端向下穿过该孔后,其后端面抵靠于卸料板背板310的上表面并通过卸料螺钉311相互固定,该等高螺母317能够在该孔内上下移动,压料卸料弹簧316设置于第三容纳空腔326且其一端顶住等高螺母317的头部。其中,上模座314、上模垫板313、凸模固定板312通过第一定位销318进行相互定位。下模包括从上至下依次通过螺钉34相互固定的凹模板35、下模垫板33、下模座31,其中,凹模板35、下模垫板33、下模座31通过第二定位销324进行相互定位。一并参见图4及图5,定位结构包括切舌凸模325、切舌凹模36、第一弹性部件322及粗定位浮动销321,切舌凸模325、切舌凹模36用于在带料37上切出用于粗定位的舌323,第一弹性部件322为弹簧。切舌凸模325固定于凸模固定板312并垂直向下延伸穿入卸料板背板310及卸料板3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工位级进模具定位结构,所述多工位级进模具包括上模及位于所述上模下方的下模;所述上模包括凸模固定板(312)及位于所述凸模固定板(312)下方、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并能够相对于该凸模固定板(312)上下移动的卸料板背板(310)、卸料板(39);所述下模包括从上至下依次相互固定的凹模板(35)、下模垫板(33)、下模座(31);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切舌凸模(325)、切舌凹模(36)、第一弹性部件(322)及粗定位浮动销(321);所述切舌凸模(325)固定于所述凸模固定板(312)并垂直向下延伸穿入所述卸料板背板(310)及卸料板(39)的、上下贯通并与带料(37)的副载体(37‑1)相对应的第一导向孔(327),该切舌凸模(325)向下延伸的长度大于该卸料板背板(310)、卸料板(39)厚度之和,该切舌凸模(325)与该第一导向孔(327)活动配合;所述切舌凹模(36)位于所述凹模板(35)的、与所述第一导向孔(327)相对应的位置;所述凹模板(35)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二导向孔(328),所述切舌凹模(36)、该第二导向孔(328)分别依次位于带料(37)送进的方向上;所述下模垫板(33)、下模座(31)具有与所述第二导向孔(328)连通的第一容纳空腔(329);所述粗定位浮动销(321)的上端由下至上穿入所述第二导向孔(328)并可伸出该凹模板(35)的上表面,且该粗定位浮动销(321)与该第二导向孔(328)活动配合;所述第一弹性部件(322)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空腔(329)内并顶住该粗定位浮动销(321)的下端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工位级进模具定位结构,所述多工位级进模具包括上模及位于所述上模下方的下模;所述上模包括凸模固定板(312)及位于所述凸模固定板(312)下方、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并能够相对于该凸模固定板(312)上下移动的卸料板背板(310)、卸料板(39);所述下模包括从上至下依次相互固定的凹模板(35)、下模垫板(33)、下模座(31);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切舌凸模(325)、切舌凹模(36)、第一弹性部件(322)及粗定位浮动销(321);所述切舌凸模(325)固定于所述凸模固定板(312)并垂直向下延伸穿入所述卸料板背板(310)及卸料板(39)的、上下贯通并与带料(37)的副载体(37-1)相对应的第一导向孔(327),该切舌凸模(325)向下延伸的长度大于该卸料板背板(310)、卸料板(39)厚度之和,该切舌凸模(325)与该第一导向孔(327)活动配合;所述切舌凹模(36)位于所述凹模板(35)的、与所述第一导向孔(327)相对应的位置;所述凹模板(35)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二导向孔(328),所述切舌凹模(36)、该第二导向孔(328)分别依次位于带料(37)送进的方向上;所述下模垫板(33)、下模座(31)具有与所述第二导向孔(328)连通的第一容纳空腔(329);所述粗定位浮动销(321)的上端由下至上穿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兆国朱婵朱超刘权萍杨金凤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