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风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83417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2 1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PU风道,包括车顶架和车顶架固定连接的侧檐架,车顶架与侧檐架固定连接后构成具有通风空间的弯折状车架,在车顶架与侧檐架之间设有用于封盖通风空间的风道门板,风道门板盖住通风空间后在车架与风道门板之间构成通风管道,所述风道门板为PVC背面聚氨酯发泡成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风道结构安装在公交车上,通风管道主要将气流输送到车内,完成内通风、制冷、加热、净化空气的功能,满足材料的绝热、耐温等性能的较高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客车上的PU风道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新材料和新工艺的不断进步,时下人们对汽车的质量要求提出一系列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舒适性、安全性、环保性和美观性等方面。现有的PU风道装拆不方便,且出风口凸出,降低风道结构的美观度,且现有的风道结构中需要粘贴隔热棉,而隔热棉使用时间久后会产生脱落老化问题,且现有风道结构中的风道门板强度低、重量大,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型、高强度,具有耐腐蚀性、阻燃性和隔热性,且密封性好的PU风道。实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I3U风道,包括车顶架和车顶架固定连接的侧檐架,车顶架与侧檐架固定连接后构成具有通风空间的弯折状车架,在车顶架与侧檐架之间设有用于封盖通风空间的风道门板,风道门板盖住通风空间后在车架与风道门板之间构成通风管道,所述风道门板为PVC背面聚氨酯发泡成型。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风道结构安装在公交车上,通风管道主要将气流输送到车内,完成内通风、制冷、加热、净化空气的功能,满足材料的绝热、耐温等性能的较高要求。而风道门板为PVC表皮背面聚氨酯发泡成型有效的防止热传导,防结露,具有阻燃、防火、质量轻的优点,且在风道门板内壁无需二次粘贴隔热棉,解决了原结构隔热海绵脱落及老化的问题;在保证原有材料的使用功能,还具有较好的隔音隔热性能,无需再粘贴隔热材料,材料密度轻,结构简洁,总成较亚麻风道轻15%左右,强度比亚麻风道强,不易变形,采用模具压制成型,产品一致性好,拼接接缝均匀一致。进一步地,所述车顶架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件,侧檐架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风道门板的一边装配于第一连接件上,风道门板的另一边装配于第二连接件上。这样通过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便能够方便快捷的对风道门板进行装配。进一步地,为了将照明结构与风道结构结合在一起,减低空间使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固定连接有长条型装配空间的装配型材,在长条型装配空间中装配有长条灯带,以及装配于装配型材上的用于罩着长条形灯带的灯罩,为了便于将通风管道中的风扩散出。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装配与拆卸风道门板,提升装配维护效率,所述风道门板与装配型材之间采用可转动连接方式连接,在装配型材中设有供风道门板转动进行让位的让位空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固定设置于侧檐架的第一支架、与第一支架连接的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上固定设置盖住通风管道的底部型材,所述风道门板的边缘通过锁紧件与底部型材的一边缘连接,底部型材的另一边缘与第一支架连接,在底部型材上开设有与通风管道连通的下出风口。进一步地,为了隐蔽出风口,提升的美观度,所述下出风口不凸出于底部型材的外表面。进一步地,为了方便调整风道门板的角度,在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上分别开设长条形的装配孔,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上的装配孔形成交叉,通过向装配孔中插入连接件将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的连接。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安装窗帘,所述第一支架下方固定设置有窗帘滑轨,该窗帘滑轨处于通风管道的外部。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组装,所述风道门板分设有若干段设置于车顶架与侧檐架之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I为车顶架,2为侧檐架,3为风道门板,4为通风管道,5为第一连接件,6为第二连接件,7为装配空间,8为装配型材,9为灯罩,10为弯折卡合结构,11为铰链,12为让位空间,13为第一支架,14为第二支架,15为底部型材,16为锁,17为下出风口,18为装配孔,19为窗帘滑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I3U风道,包括车顶架I和车顶架固定连接的侧檐架2,车顶架与侧檐架固定连接后构成具有通风空间的弯折状车架,在车顶架与侧檐架之间设有用于封盖通风空间的风道门板3,风道门板盖住通风空间后在车架与风道门板之间构成通风管道4,风道门板3为PVC背面聚氨酯发泡成型,具体实施中风道门板为采用PVC材料,在PVC背面(即处于通风管道4内的一面)采用聚氨酯发泡形成背层。车顶架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件5,侧檐架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件6,风道门板的一边装配于第一连接件上,风道门板的另一边装配于第二连接件上。具体实施中,在第一连接件上固定连接有长条型装配空间7的装配型材8,在长条型装配空间中装配有长条灯带(图中未示出),长条灯带采用卡合方式安装在装配空间中,便于组装和维护,以及装配于装配型材上的用于罩着长条形灯带的灯罩9,灯罩采用两边弯折卡合结构10的方式卡合在装配型材上,在风道门板与装配型材之间采用可转动连接方式连接,如铰链11或销轴方式实现风道门板的转动,便于风道门板开启、检修,在装配型材中设有供风道门板转动进行让位的让位空间12,避免风道门板转动过程中的损伤。其中,第二连接件6包括固定设置于侧檐架的第一支架13、与第一支架连接的第二支架14,第二支架上固定设置盖住通风管道的底部型材15,风道门板的边缘通过锁紧件与底部型材的一边缘连接,这里的锁紧件采用锁16或者螺栓等来实现,底部型材的另一边缘与第一支架连接,在底部型材上开设有与通风管道连通的下出风口 17。其中,为了保证美观度及降低占用空间,下出风口 17不凸出于底部型材的外表面。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上分别开设长条形的装配孔18,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上的装配孔形成交叉,通过向装配孔中插入连接件将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的连接,这里的连接件可以采用销轴或螺栓或螺钉等,这样便于调整风道门板的装配角度。第一支架下方固定设置有窗帘滑轨19,该窗帘滑轨处于通风管道的外部。风道门板分设有若干段设置于车顶架与侧檐架之间,各段风道门板之间对接平整无需采用封头。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一是风道结构中的各部件的修理与更换很方便;二是上、下出风口隐蔽,有效避免了常规出风口凸装在风道表面的现象;三是各段风道门板之间对接平整不用用封头;四是风道门板为PVC表皮背面聚氨酯发泡成型,有效防止热传导,防结露,在盖板内壁无需二次粘贴隔热棉,解决了原结构隔热海绵脱落及老化的问题;五是风道门板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其它材料之间良好的兼容结合性,可以用多种工艺加工出各种不同形状、不同性能、不同颜色;另外,通风管道截面积与原铝合金风道相比大大减小重量,总成较铝合金风道轻25%左右,加大了单位面积的风速,满足目前客车空调使用要求。显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13U风道,包括车顶架和车顶架固定连接的侧檐架,车顶架与侧檐架固定连接后构成具有通风空间的弯折状车架,其特征在于,在车顶架与侧檐架之间设有用于封盖通风空间的风道门板,风道门板盖住通风空间后在车架与风道门板之间构成通风管道,所述风道门板为PVC背面聚氨酯发泡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U风道,其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PU风道,包括车顶架和车顶架固定连接的侧檐架,车顶架与侧檐架固定连接后构成具有通风空间的弯折状车架,其特征在于,在车顶架与侧檐架之间设有用于封盖通风空间的风道门板,风道门板盖住通风空间后在车架与风道门板之间构成通风管道,所述风道门板为PVC背面聚氨酯发泡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生雨汪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柏锐斯特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