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有动力的自行车的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5228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与自行车的后轮或前轮的轮毂同轴配置电动马达的输出轴而予以内部驱动的附有动力自行车的驱动装置,其以马达的输出轴的第1小齿轮、行星齿轮、被公转的旋转臂及被固定的第1内周齿来构成行星齿轮机构,以构成第1减速机构,该减速机构的输出做为旋转臂的外周齿的旋转而输出,被减速的马达的输出旋转驱动第2小齿轮,该小齿轮的旋转经由第2减速机构所减速,并介着单向离合器而旋转驱动轮毂体,单向离合器在停止踏板的踩踏时仍可将马达的动力传递于前车轮。(*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附有动力自行车的驱动装置。更详细地说有关于与自行车的后轮毂或前轮毂同轴地配置电动马达的输出轴,以内部驱动的附有动力自行车的驱动装置。载置电池而在驱动动力上搭载了附有动力的自行车是习知。但自行车仍然主要以人的踏动踏板为其动力。附有动力自行车乃具备辅助人的踩动驱的机构的自行车。此种自行车有各种提案,其中在轮毂中组入直流电动机的方式也有各种(参照日本专利特开昭53-93515号,特表平6-506891号公报)。在轮毂中组入电动马达的型式具有可以使之紧凑小型的驱动机构的优点。此种组入于轮毂的电动马达,通常被配置或轮出轴的中心轴线的方向是直交于轮毂轴的位置。此时考虑旋转的平衡,设计为电动马达的重心大致位于旋转轴上,但该电动马达的重心将会位于离开平轮的中心轴,即离开轮毂的中心的位置的情形较多。如考虑车轮的惯性矩,即电动马达的重心位置应属可能地使之在于轮毂轴的中心轴为宜。又如考虑随着电动马达的转子,即输出轴的旋转加速减速的惯性矩的变动,即令输出轴的轴线与轮毂轴的轴线成同轴地相一致为宜。但在尺寸上受限制的轮毂内的轮毂轴内欲将同一轴地组入电动马达的输出轴时,由于在轮毂内同时地需要组入减速机构,所以可以满足两者是机构上很困难的。另一方面,链条传递的自行车的后毂是具有备只在用踏板驱动时,正旋转方向地将旋转力传送于驱动车轮,相反地驱动车轮的正旋转力不会传递于踏板的飞轮。飞轮即备有只传递单方向的旋转力的机构,即单向离合器机构。通常前轮毂时不具备此种飞轮机构,所以在前轮毂中组入电动马达驱动前轮时,如电动马达不动作时,即踏板驱动时,连电动马达的转子也一齐驱动,所以踏板操作有变为太重的问题。又在附有动力自行车中的车毂的有限空间内,将电动马达,单向离合器机构,以及减速机构的三个机构组入乃非常困难。本专利技术是在上述技术背景下所开发的,可达成下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电动马达的输出轴与轮毂轴是同轴的附有动力自行车的驱动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是提供与踏板的操作无关系地可传送电动马达的旋转的附有动力自行车的驱动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附有动力自行车之驱动装置,其是,以脚踏板介着传动装置所驱动之自行车之后轮或前轮之轮毂,同轴地配置组合以电动马达所驱动之输出轴,而将上述输出轴之输出传递于上述轮毂之毂体,由此驱动上述自行车之后轮或前轮之附有动力自行车之驱动装置,其特征为具有介置于上述轮毂体与上述输出轴之间,只用于传递单方向旋转之单向离合器。所述之附有动力自行车之驱动装置,其特征为其有使上述电动马达之输出减速之减速机构。所述之附有动力自行车之驱动装置,其特征为上述减速机构是与上述轮毂配置于同轴的。所述之附有动力自行车之驱动装置,其特征为上述减速机构是由多数之减速齿轮机构所构成。所述之附有动力自行车之驱动装置,其特征为上述减速机构是由用于减速上述电动马达之输出之第1减速机构、以及减速上述第1减速机构之输出之第2减速机构所构成。所述之附有动力自行车之驱动装置,其特征为上述减速机构是以行星齿轮机构减速上述电动马达之旋转输出而旋转传递于上述轮毂之毂体。所述之附有动力自行车之驱动装置,其特征为上述电动马达是配置于上述轮毂之外部。所述之附有动力自行车之驱动装置,其特征为上述电动马达是配置于上述轮毂之内部。所述之附有动力自行车之驱动装置,其特征为上述电动马达是固定于轮毂轴。本专利技术的附有动力自行车的驱动装置,主要是,以脚踏板介着传动装置所驱动的自行车之后轮毂或前轮的轮毂同轴地,配置组合入以电动马达所驱动的输出轴,而将上述输出轴的输出传递于上述轮毂的毂体,由而驱动上述自行车之后轮或前轮之附有动力自行车的驱动装置,其特征为备有,介置于上述轮毂体与上述输出轴之间,只用于传递单方向旋转的单向离合器上述附有动力自行车乃以包括令上述电动马达的输出减速的减速机构为宜。上述减速机构是与上述轮毂配置于同轴为宜。上述减速机构是由多数的减速齿轮机构所构成为更佳。又,上述减速机构是由用于减速上述电动马达的输出的第1减速机构,以及减速上述第1减速机构的输出的第2减速机构所构成亦可。其中,上述减速机构系,以行星齿轮机减速上述电动马达的旋转输出而旋转传递于上述轮毂的轮毂体亦可。又,上述电动马达是配置于上述轮毂的外部亦行。上述电动马达是配置于上述轮毂的轮毂体内部,在小型化紧凑化上有利。又,上述电动马达是固定于轮毂轴者亦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积极效果如上所详述,依本专利技术得在轮毂中组入减速机构及单向离合器以及电动马达,因此可实现紧关于小型化之构造。又在轮毂内组入3单向离合器,因此与踏板之操作无关系地可以将电动马达之动力传递于车轮,也有确保乘者之安全之效果。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具体实施例方式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形态之轮毂断面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形态之轮毂断面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3实施形态之轮毂断面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4实施形态之轮毂断面图。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下面依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形态的自行车轮毂的断面图。轮毂轴1乃中空或中实的轴,两端备有公螺纹2,3。在公螺纹2,3,螺合有螺帽7,插入前叉5的爪6而将爪6固定于轮毂轴上。在轮毂轴1的一端,配置有电动马达10。电动马达10乃由电池(不图示)所输出的直流电源来驱动的马达。电动马达10是以螺帽11而固定于轮毂轴1。电动马达10的马达输出轴12的中心轴是即与轮毂1的中心轴线相一致。在马达输出轴12的中心形成有中心孔13。在中心孔13中贯穿状地配置给毂轴1。于马达输出轴12的先端外周形成有第1小齿轮14。第1小齿轮14上啮合有行星齿轮15。行星齿轮15是在第1小齿轮14的外周等角度位置地配合有三个。行星齿轮15的轴16的两端是旋转自如地支撑于旋转臂17上的轴承部18。所以旋转臂17是大约至环状的形态,支撑3个星齿轮15,旋转自如地配置于轮毂轴1的周围。在第1环状齿轮20的一端端面形成有备有矩形的齿22的接头21。齿22即啮合于形成在钢珠压接件25的齿26。齿26上能与齿22相啮地被形成有矩形的齿形,由而第1环状齿轮20即着钢珠压接件25而固定于轮毂轴1。钢珠压接件25的外周形成有滚动面27,在滚动面27上配置有钢珠28并在此滚动。钢珠28同时也在形成于呈圆筒形的轮毂体30的滚动面31上滚动。在轮毂体30的另一端形成有滚动面32,在滚动面32有钢珠33滚动。钢珠33也同时在钢珠压接件35上滚动,所以这些都形成轴承。钢珠压接件34是以固定螺帽36而固定于轮毂轴1。在轮毂体30上成一体地平行地形成有二枚轴环37。轴环37上的轮辐孔38上永挂轮辐(不图示)之一端而固定了轮辐。由而钢珠28,33将互相旋转自如地支撑钢珠压接件25,34与轮毂体30。行星齿轮15是啮合于形成于第1环状齿轮20的环状的内齿齿轮(第1内周齿轮40)。在第1环状齿轮20上配置有三个第2小齿轮41。第2小轮41的轴42乃旋转自如地支撑于第1环状齿轮20。第2小齿轮41即啮于设置于旋转臂7之外周齿42。同时第2小齿轮41是啮合于第2环状齿轮45的第2内周齿44。由于第2小齿轮41不公转,所以由旋转臂17的公转而由外周齿43所旋转驱动。由于2小齿轮41的旋转而介着第2内周齿44而第2环状齿轮45是被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附有动力的自行车的驱动装置,其是,以脚踏板介着传动装置所驱动的自行车的后轮或前轮的轮毂,同轴地配置组合以电动马达所驱动的输出轴,而将上述输出轴的输出传递于上述轮毂的毂体,由此驱动上述自行车的后轮或前轮的附有动力的自行车的驱动装置,其特征为具有:介置于上述轮毂体与上述输出轴的间,只用于传递单方向旋转的单向离合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有动力的自行车的驱动装置,其特征为其有:使上述电动马达的输出减速的减速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井清二松尾信幸
申请(专利权)人:岛野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