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置式减压阀凸轮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46860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6 1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顶置式减压阀凸轮机构,包括凸轮轴和减速阀,所述凸轮轴的下方设置有用以驱动排气门启闭的气门挺柱,所述气门挺柱能够相对于凸轮轴升降运动,所述减压阀呈杆状,所述减压阀的轴向与凸轮轴的轴向相互平行,所述减压阀在靠近凸轮轴端面的一侧设置有离心块,所述离心块的一端与减压阀的端部固定连接,能够有效地按照工况需要降低了发动机启动缸压,使发动机的电、脚启动可靠性增加,并且减压阀整体式设计,即:减压阀和离心块固联成一个整体,不但提高了减压阀的强度,同时具有连接件更少,结构紧凑等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领域,特别是一种顶置式减压阀凸轮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摩托车行业形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对大排量发动机的投入及研发。然而,大排量发动机因其扭矩、功率增大后,对各零部件的可靠性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技术中,大排量发动机常见的故障有电启动机构失效、脚启动机构故障等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保护电脚启动机构、提高发动机整机可靠性的顶置式减压阀凸轮机构,尤其体现在电、脚启动时的负载力矩下降,从而使发动机的电启动机构、脚启动机构的耐久性得到提升,以实现上述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顶置式减压阀凸轮机构,包括凸轮轴和减速阀,所述凸轮轴的下方设置有用以驱动排气门启闭的气门挺柱,所述气门挺柱能够相对于凸轮轴升降运动,所述减压阀呈杆状,所述减压阀的轴向与凸轮轴的轴向相互平行,所述减压阀在靠近凸轮轴端面的一侧设置有离心块,所述离心块的一端与减压阀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离心块的另一端沿凸轮轴径向向外延伸;所述减压阀位于凸轮轴与气门挺柱之间,所述减压阀包括圆弧面和内凹平面,所述减压阀的外圆弧面下缘低于凸轮轴的圆周面下缘,所述凸轮轴的圆周面下缘低于减压阀的内凹平面。本技术的工作方式如下:发动机在工作前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减压阀的离心块因发动机未运转,并无离心力作用,减压阀的离心块处于收缩状态,此时减压阀的外圆弧面下缘直接将气门挺柱顶离凸轮轴的圆周面一定的距离,即:气门挺杆脱离与凸轮轴的圆周面之间的接触,此时气门轻微开启,减少了启动前发动机的缸压。当发动机启动完成后,随着转速的增加,减压阀的离心块在离心力作用下将完全甩出,减压阀的外圆弧面脱离与气门挺柱的接触、内凹平面朝向气门挺柱,此时减压阀的内凹平面低于凸轮轴的外圆周面,从而使得凸轮轴的圆周面与气门挺柱接触,气门挺柱升起后关闭气门,由凸轮轴的外圆周面正常驱动气门挺柱,实现发动机正常的运转。优选的,所述减压阀与凸轮轴之间设置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套设于减压阀上,所述扭力弹簧的一端与凸轮轴连接,扭力弹簧的另一端与减压阀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扭力弹簧能够提供减压阀初始预紧弹力、以及静止后减压阀的回位弹力,使得减压阀的离心块静止后处于收缩状态,即当发动机停止运转时,减压阀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使减压阀回到启动前的位置,另外,回位弹簧还能够为离心块的甩出提供一定的预紧力。优选的,所述凸轮轴连接有轴承,所述减速阀设置于轴承内。采用这样的结构,轴承起支撑作用、并保障凸轮轴总成正常运转。优选的,所述凸轮轴连接有正时链轮,所述正时链轮与凸轮轴之间过盈配合。优选的,所述减压阀的外圆弧面下缘与凸轮轴的圆周面下缘的竖向间距为0.5mm。优选的,所述离心块的根部设置有用于控制离心块展开角度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能够与凸轮轴接触并限位。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离心阀带动减压阀转动,使得气门挺柱的上端面在不同工况下,利用减压阀的外圆周面向下推出、或是紧贴凸轮轴的下端面保持缩回状态,从而驱动排气门开启或关闭,能够有效地按照工况需要降低了发动机启动缸压,使发动机的电、脚启动可靠性增加,并且减压阀整体式设计,即:减压阀和离心块固联成一个整体,不但提高了减压阀的强度,同时具有连接件更少,结构紧凑等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发动机启动前减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图1中I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发动机正常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侧视图;图6是图4中I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减速阀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中扭力弹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凸轮轴—1;减速阀—2;圆弧面—2a;内凹平面—2b;气门挺柱—3;离心块—4;扭力弹簧—5;轴承—6;正时链轮—7;限位块—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顶置式减压阀凸轮机构,包括凸轮轴1和减速阀2,凸轮轴1的下方设置有用以驱动排气门启闭的气门挺柱3,气门挺柱3能够相对于凸轮轴1升降运动,减压阀呈杆状,减压阀的轴向与凸轮轴1的轴向相互平行,减压阀在靠近凸轮轴1端面的一侧设置有离心块4,离心块4的一端与减压阀的端部固定连接,离心块4的另一端沿凸轮轴1径向向外延伸;减压阀位于凸轮轴1与气门挺柱3之间,减压阀包括圆弧面2a和内凹平面2b,本实施例中的内凹平面2b,是减压阀的圆弧面2a向其圆形横截面中、弦的方向凹陷形成的平面,其结构类似于月牙键,减压阀的外圆弧面2a下缘低于凸轮轴1的圆周面下缘,本实施例中,减压阀的外圆弧面2a下缘与凸轮轴1的圆周面下缘的竖向间距为0.5mm,凸轮轴1的圆周面下缘低于减压阀的内凹平面2b,本实施例中,凸轮轴1连接有轴承6,减速阀2设置于轴承6内。采用这样的结构,轴承6起支撑作用、并保障凸轮轴1总成正常运转,凸轮轴1连接有正时链轮7,正时链轮7与凸轮轴1之间过盈配合,本实施例中,离心块4的根部设置有用于控制离心块4展开角度的限位块8,限位块8能够与凸轮轴1接触并限位。如图1、图4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减压阀与凸轮轴1之间设置有扭力弹簧5,扭力弹簧5套设于减压阀上,扭力弹簧5的一端与凸轮轴1连接,扭力弹簧5的另一端与减压阀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扭力弹簧5能够提供减压阀初始预紧弹力、以及静止后减压阀的回位弹力,使得减压阀的离心块4静止后处于收缩状态,即当发动机停止运转时,减压阀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使减压阀回到启动前的位置,另外,回位弹簧还能够为离心块4的甩出提供一定的预紧力。本实施例的工作方式如下:如图1至图3所示,发动机在工作前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减压阀的离心块4因发动机未运转,并无离心力作用,减压阀的离心块4处于收缩状态,此时减压阀的外圆弧面2a下缘直接将气门挺柱3顶离凸轮轴1的圆周面一定的距离,即:气门挺杆脱离与凸轮轴1的圆周面之间的接触,此时气门轻微开启,减少了启动前发动机的缸压。如图4至图6所示,当发动机启动完成后,随着转速的增加,减压阀的离心块4在离心力作用下将完全甩出,减压阀的外圆弧面2a脱离与气门挺柱3的接触、内凹平面2b朝向气门挺柱3,此时减压阀的内凹平面2b低于凸轮轴1的外圆周面,从而使得凸轮轴1的圆周面与气门挺柱3接触,气门挺柱3升起后关闭气门,由凸轮轴1的外圆周面正常驱动气门挺柱3,实现发动机正常的运转。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顶置式减压阀凸轮机构,包括凸轮轴(1)和减速阀(2),所述凸轮轴(1)的下方设置有用以驱动排气门启闭的气门挺柱(3),所述气门挺柱(3)能够相对于凸轮轴(1)升降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阀呈杆状,所述减压阀的轴向与凸轮轴(1)的轴向相互平行,所述减压阀在靠近凸轮轴(1)端面的一侧设置有离心块(4),所述离心块(4)的一端与减压阀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离心块(4)的另一端沿凸轮轴(1)径向向外延伸;所述减压阀位于凸轮轴(1)与气门挺柱(3)之间,所述减压阀包括圆弧面(2a)和内凹平面(2b),所述减压阀的外圆弧面(2a)下缘低于凸轮轴(1)的圆周面下缘,所述凸轮轴(1)的圆周面下缘低于减压阀的内凹平面(2b)。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置式减压阀凸轮机构,包括凸轮轴(1)和减速阀(2),所述凸轮轴(1)的下方设置有用以驱动排气门启闭的气门挺柱(3),所述气门挺柱(3)能够相对于凸轮轴(1)升降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阀呈杆状,所述减压阀的轴向与凸轮轴(1)的轴向相互平行,所述减压阀在靠近凸轮轴(1)端面的一侧设置有离心块(4),所述离心块(4)的一端与减压阀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离心块(4)的另一端沿凸轮轴(1)径向向外延伸;所述减压阀位于凸轮轴(1)与气门挺柱(3)之间,所述减压阀包括圆弧面(2a)和内凹平面(2b),所述减压阀的外圆弧面(2a)下缘低于凸轮轴(1)的圆周面下缘,所述凸轮轴(1)的圆周面下缘低于减压阀的内凹平面(2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置式减压阀凸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阀与凸轮轴(1)之间设置有扭力弹簧(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运胜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兆润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