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油控多功能阀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46766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6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小型油控多功能阀体,包括采用一体铸造成型的阀本体,阀本体内设有底部基本层油腔以及顶部上层油腔,底部基本层油腔设有阀总进油路、第Ⅰ路主阀孔、第Ⅱ路主阀孔以及阀总回油路,底部基本层油腔内设有主安全阀油路,阀总进油路与主安全阀进油油道连通,阀总回油路与主安全阀回油油道连通,顶部上层油腔设有第Ⅰ路进油单向阀口以及第Ⅱ路进油单向阀口,底部基本层油腔内设有辅助阀安装口,辅助阀安装口与阀总回油路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整体式结构,功能齐备、体积小、重量轻、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克服了现有片式构造阀体高温易变形、易渗漏油、通流能力小、造价高的缺点,非常适合小型装载机工作装置油压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压部件
,特别是指一种小型油控多功能阀体
技术介绍
目前,小型工程车辆、农业机械,例如小型装载机、叉车、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工作装置油压系统中所使用的油控多路换向阀广泛采用分片式构造的阀体,分片式构造的阀体结构单一、互换性好,根据使用要求可将不同功能的阀片自由组合串装,但是串装的片与片之间都需要密封,而且很难解决由于串装螺栓拧紧力产生的阀片变形,且分片式构造的阀体要求加工精度高、加工工序多、工艺复杂、加工量大、成本高,同时存在密封性能差、通流能力小、高温变形不稳定等缺点。为解决上述问题,近几年有厂家探究研制了整体式构造的多路阀体,其内部油路形式沿用了部分分片式构造的阀体,但尚存在以下两种弊端:一种是体积小、重量轻,虽然降低了成本,但结构过于简单,缺少一些必备的功能;另一种功能相对具备,但结构复杂不合理,同时体积较大、重量大、成本高,这两类虽然机械加工工艺简单,解决了部分片式构造多路阀的问题,减少了一些制造成本,但都不同时具备体积小、功能多的优点,都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小型油控多功能阀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小型油控多功能阀体,包括采用一体铸造成型的阀本体,所述阀本体内设有底部基本层油腔以及顶部上层油腔两层油腔;所述底部基本层油腔设有阀总进油路、第Ⅰ路主阀孔、第Ⅱ路主阀孔以及阀总回油路,所述阀总进油路、阀总回油路、第Ⅰ路主阀孔以及第Ⅱ路主阀孔内分别设有若干个阀腔,所述阀总进油路、阀总回油路、第Ⅰ路主阀孔以及第Ⅱ路主阀孔相邻的中间油腔通过一连通油腔相互连通;所述底部基本层油腔内设有主安全阀油路,所述阀总进油路与主安全阀进油油道连通,所述阀总回油路与主安全阀回油油道连通;所述底部基本层油腔内设有辅助阀安装口,所述辅助阀安装口与阀总回油路连通;所述顶部上层油腔设有第Ⅰ路进油单向阀口以及第Ⅱ路进油单向阀口,所述阀总进油路与第Ⅰ路进油单向阀口以及第Ⅱ路进油单向阀口分别连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Ⅰ路主阀孔与第Ⅱ路主阀孔内均设有八个阀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部上层油腔内设有彼此连通的第Ⅰ路进油单向阀口、第一油口、第一油口工作时的第一进油腔、第二油口以及第二油口工作时的第二进油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部上层油腔内设有彼此连通的第Ⅱ路进油单向阀口、第三油口、第三油口工作时的第三进油腔、第四油口以及第四油口工作时的第四进油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部上层油腔内设有第一过载阀安装口,所述第一过载阀进油油道与第一油口油道连通,所述第一过载阀回油油道与阀总回油路连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部基本层油腔内设有第二过载阀安装口,所述第二过载阀进油油道与第二油口油道连通,所述第二过载阀回油油道与阀总回油路连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辅助阀安装口包括第一辅助阀安装口以及第二辅助阀安装口。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辅助阀安装口设有第一辅助阀进油油道以及第一辅助阀回油油道,所述第一辅助阀进油油道与第三油口连通,所述第一辅助阀回油油道与阀总回油路连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辅助阀安装口设有第二辅助阀进油油道以及第二辅助阀回油油道,所述第二辅助阀进油油道与第四油口连通,所述第二辅助阀回油油道与阀总回油路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整体式结构,功能齐备、体积小、重量轻、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克服了现有片式构造阀体高温易变形、易渗漏油、通流能力小、造价高的缺点,非常适合小型装载机工作装置油压系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沿图2中L-L面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沿图1中M-M(N-N)面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沿图1中K-K面的剖视图;图中标记:1-阀本体;2-阀总进油路;3-阀总回油路;4-第Ⅰ路主阀孔;41-第Ⅰ路进油单向阀口;42-第一油口;43-第一进油腔;44-第二油口;45-第二进油腔;5-第Ⅱ路主阀孔;51-第Ⅱ路进油单向阀口;52-第三油口;53-第三进油腔;54-第四油口;55-第四进油腔;6-连通油腔;7-主安全阀油路;8-第一过载阀安装口;81-第一过载阀进油油道;82-第一过载阀回油油道;9-第二过载阀安装口;91-第二过载阀进油油道;92-第二过载阀回油油道;10-第一辅助阀安装口;101-第一辅助阀进油油道;102-第一辅助阀回油油道;11-第二辅助阀安装口;111-第二辅助阀进油油道;112-第二辅助阀回油油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小型油控多功能阀体,包括采用一体铸造成型的阀本体1,阀本体1内设有底部基本层油腔以及顶部上层油腔两层油腔。底部基本层油腔设有阀总进油路2、第Ⅰ路主阀孔4、第Ⅱ路主阀孔5以及阀总回油路3,阀总进油路2、阀总回油路3、第Ⅰ路主阀孔4以及第Ⅱ路主阀孔5内分别设有若干个阀腔,其中,第Ⅰ路主阀孔2与第Ⅱ路主阀孔3内均设有八个阀腔。阀总进油路2、阀总回油路3、第Ⅰ路主阀孔4以及第Ⅱ路主阀孔5相邻的中间油腔通过一连通油腔6相互连通。底部基本层油腔内设有主安全阀油路7,阀总进油路2与主安全阀进油油道71连通,阀总回油路3与主安全阀回油油道72连通。顶部上层油腔内设有彼此连通的第Ⅰ路进油单向阀口41、第一油口42、第一油口42工作时的第一进油腔43、第二油口44以及第二油口44工作时的第二进油腔45。顶部上层油腔内还设有彼此连通的第Ⅱ路进油单向阀口51、第三油口52、第三油口52工作时的第三进油腔53、第四油口54以及第四油口54工作时的第四进油腔55。阀总进油路2与第Ⅰ路进油单向阀口41以及第Ⅱ路进油单向阀口51分别连通。顶部上层油腔内设有第一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型油控多功能阀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一体铸造成型的阀本体,所述阀本体内设有底部基本层油腔以及顶部上层油腔两层油腔;所述底部基本层油腔设有阀总进油路、第Ⅰ路主阀孔、第Ⅱ路主阀孔以及阀总回油路,所述阀总进油路、阀总回油路、第Ⅰ路主阀孔以及第Ⅱ路主阀孔内分别设有若干个阀腔,所述阀总进油路、阀总回油路、第Ⅰ路主阀孔以及第Ⅱ路主阀孔相邻的中间油腔通过一连通油腔相互连通;所述底部基本层油腔内设有主安全阀油路,所述阀总进油路与主安全阀进油油道连通,所述阀总回油路与主安全阀回油油道连通;所述底部基本层油腔内设有辅助阀安装口,所述辅助阀安装口与阀总回油路连通;所述顶部上层油腔设有第Ⅰ路进油单向阀口以及第Ⅱ路进油单向阀口,所述阀总进油路与第Ⅰ路进油单向阀口以及第Ⅱ路进油单向阀口分别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油控多功能阀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一体铸造成型的阀本
体,所述阀本体内设有底部基本层油腔以及顶部上层油腔两层油腔;
所述底部基本层油腔设有阀总进油路、第Ⅰ路主阀孔、第Ⅱ路主阀孔以及
阀总回油路,所述阀总进油路、阀总回油路、第Ⅰ路主阀孔以及第Ⅱ路主阀孔
内分别设有若干个阀腔,所述阀总进油路、阀总回油路、第Ⅰ路主阀孔以及第
Ⅱ路主阀孔相邻的中间油腔通过一连通油腔相互连通;
所述底部基本层油腔内设有主安全阀油路,所述阀总进油路与主安全阀进
油油道连通,所述阀总回油路与主安全阀回油油道连通;
所述底部基本层油腔内设有辅助阀安装口,所述辅助阀安装口与阀总回油
路连通;
所述顶部上层油腔设有第Ⅰ路进油单向阀口以及第Ⅱ路进油单向阀口,所
述阀总进油路与第Ⅰ路进油单向阀口以及第Ⅱ路进油单向阀口分别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油控多功能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Ⅰ路
主阀孔与第Ⅱ路主阀孔内均设有八个阀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油控多功能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上
层油腔内设有彼此连通的第Ⅰ路进油单向阀口、第一油口、第一油口工作时的
第一进油腔、第二油口以及第二油口工作时的第二进油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型油控多功能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聘三张传成
申请(专利权)人:青州市昌盛液压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