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行走机构,其运用使用者双脚的行走或奔跑动作,以操控车体向前移动。本专利技术人鉴于上述习用品所衍生的缺失,经过研究发现若将车体改变成一个与地面成θ角的倾斜面,且在其底部装设车轮(如图3所示)。若使用者站在车体上,不论行走或奔跑,其对车体的总施力包含使用者身体的重力和行走或奔跑的动力。若其总施力为F,则依照物理运动力学,F可被分解为A和B两个作用力。作用力A的大小为F×sin(θ),作用力B的大小为F×cos(θ)。作用力A令使用者滑下车体,经过适当设计的行走机构,可以将它转换成车体向前移动的动能。作用力B主要施力于车体,因此又可被分解为C和D两个作用力。作用力C的大小为F×cos(θ)×sin(θ),作用力D的大小为F×cos(θ)2。作用力C直接使车体向前移动;作用力D则透过车轮被地面吸收。综合上述,上述车体向前移动的总动能是作用力A加作用力C,其大小为F×sin(θ)×(1+cos(θ))。亦即,若θ为30度,则其大小约为0.9330×F;若θ为45度,则其大小约为1.2071×F。换句话说,若体重为60公斤的使用者,且θ为30度,则上述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行走机构,包括:一驱动部,该驱动部架设于一车体上,其具一前、后滚筒,且前、后滚筒之间并绕设一动力带,动力带的朝上面供使用者的双脚操控;一传动部,该传动部为一传动齿轮,装设于后滚筒的端末处并可与后滚筒共同转动;及一受动部,该受 动部为一受动齿轮,装设于车轮的轮轴上,并与传动齿轮相啮接;藉由使用者的双脚于驱动部的动力带上行走或奔跑驱动前、后滚筒转动,后滚筒上的传动部即会同时带动受动部并进而使车轮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