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卫时专利>正文

自行车多向蹬力传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4489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自行车多向传动机构,组成部分主要包含两只可并排对称且交错设置的脚蹬装置和一组链条传动装置,该脚蹬装置与一链条传动装置相连;脚蹬装置的两脚蹬杆一端与脚踏板连接,两脚蹬杆的另一端连接在(一前链轮中心)两前转轴一侧上,链条环啮着前链轮和后链轮,两前转轴的内侧设有数只相互啮合牵涉的直角和伞型齿轮,该齿轴上还设有一拨义装置,后链轮连接在一轮毂和一后轴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多向传动、半径圆弧”交错运动方式(可在一轴线上安置双踏),提高了脚踏频率,降低了施力幅度。其多向混合运动方式能起到开发大脑智力、调节机体生理功能、训练运动神经等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特别适于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健身运动车、老年休闲车上配置使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链条传动机构,具体涉及自行车蹬力传动机构。传统的脚蹬链条传动机构常见于自行车上,其主要包含有一车架,两脚蹬及一链条传动装置,两脚蹬对称且交错地连接在前链轮和前转轴上,单向传动的后链轮(俗称“飞”)锁固在一轮毂(俗称“轴皮”)上,并通过一后轴连接在车架上,链条则与前后链轮相环啮。这种传统自行车(两轮和三轮包括电动自行车)的脚蹬链条传动机构,其蹬力的方式是向前作单向直径圆周运动来完成的无法在一个行驶方向上作多向蹬力方式。也不能在一轴线上安置双踏,这种单向直径圆周运动的传统机构,在换脚施力过程中的上下死点间距损耗较大,爬坡或站立骑行时更为废力,不适合长距离骑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多向混合运动方式,在一根链条无任何调节器的状况下完成四种运动方式,并可在一轴线上安装双踏(双骑)效果,使配置本专利技术多向蹬力传动机构的自行车,提高了脚踏频率,减小了施力幅度,能起到开发大脑智力、调节膝关节和机体生理功能、训练运动神经等效果。同时能使两脚始终处于发力点上,变传统的“单向传动、直径圆周运动方式”为“多向传动、半径圆弧交错运动方式”,骑行时脚踏可静态向前或向后作并排姿势(搁脚),增加了骑行时的趣味性和舒适感。实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与传统自行车传动机构一样也包含有脚蹬装置及链条传动装置,其主要组成部分包含两只可并排对称且交错设置的脚蹬装置和一组链条传动装置,该脚蹬装置与一链条传动装置相连;脚蹬装置的两脚蹬杆一端与脚踏板连接。另一端连接在两前转轴一侧上(其中一脚蹬杆一端链接在一单向传动的前链轮(以下称“大飞轮”)中心位置,链条环啮过大飞轮和一单向传动的后链轮(以下称“小飞轮”),两前转轴的内侧上设有数只相互啮合的齿轮,一齿轴上设有一拨叉装置(用于倒车)并与齿轮一起安置在齿轮箱内,小飞轮连接在一轮毂(轴皮)上。针对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多向蹬力传动机构的四种施力运动方式及齿轮间的连接作进一步阐述,首先以右左转轴为中心,作前半径往返运动方式,施力方式一当右脚踏用力由上而下时,脚踏随大飞轮(该转动的大飞轮上装有一单向正啮的“飞”和平齿)右转轴一起向下转动,其一结果是在与大飞轮和小飞轮相连的链条用下,使小飞轮转动(该小飞轮上装有轮毂和车轮),同时大飞轮连接的右转轴内侧上设有三只相互啮合的伞齿轮,与之牵涉齿轮的左转轴最后产生反转,该左转轴与一踏杆和踏板相接,从而形成两脚蹬一下一上之势。其二结果是当用力脚踏在左上方一脚蹬时,链接在左转轴内侧上的一平齿通过与另一齿轴上的一平齿(该平齿可移动分离)啮合传送至另一端同步飞齿上(该飞齿上设有一单向反啮的“飞”)产生反转,该反转的飞齿最后与大飞轮上的平齿啮合产生正转,此时右脚蹬在伞齿的作用下,与之呈反向变换。双脚轮换向下施力,车辆即可前行。运动方式二把原转轴前运动的脚蹬位置沿轴心向后移至半径内作与上述相同的运动方式,即可达到向后上下半径蹬踏的效果。运动方式三一脚踏向前由上而下作旋转发力运动时,另一脚踏则以相反的方向旋转和施力,由此旋转的运动,在此称为交错换力方式。运动方式四与上述运动方式三所述相同,惟不同之处在于脚踏的旋转和施力方向作了变换。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附示图由图见,本专利技术具有两只可并排对称且交错设置的脚蹬装置和一组链条传动装置,该脚蹬装置与一链条传动装置相连;脚蹬装置的两脚蹬杆(2、21)一端分别与脚踏板(1、22)连接,另一端连接在两前转轴(5、20)一侧上,其中一脚蹬杆(2)一端链接在一单向正啮传动的大飞轮(3)中心位置,链条(8)环啮过大飞轮(3)和一单向传动的小飞轮(9),两前转轴(5、20)的内侧上设有数只相互啮合的平齿轮(17)和伞齿轮(7),其中一平齿上设有一单向反啮传动的齿飞(4),一齿轴(18)上设有一拨叉(16)装置,并与数齿轮一起安置在齿轮箱上盖(图四)和下盖(图五)内,小飞轮(9)连接在一轮毂(11)和-后转轴(10)上。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正视图在说明书中称单向反啮的齿飞(4)。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正视图在说明书中称单向正啮的大飞轮(3)。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中的“齿轮箱”上盖。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中的“齿轮箱”下盖。权利要求一种自行车多向蹬力传动机构,包含有脚蹬装置及链条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两只可并排对称且交错设置的脚蹬装置和一组链条传动装置,该脚蹬装置与一链条传动装置相连;脚蹬装置的两脚蹬杆(2、21)一端分别与脚踏板(1、22)连接,另一端连接在两前转轴(5、20)一侧上,其中一脚蹬杆(2)一端链接在一单向正啮传动的大飞轮(3)中心位置,链条(8)环啮过大飞轮(3)和一单向传动的小飞轮(9),两前转轴(5、20)的内侧上设有数只相互啮合的平齿轮(17)和伞齿轮(7),其中一平齿上设有一单向反啮传动的齿飞(4),一齿轴(18)上设有一拨叉(16)装置,并与数齿轮一起安置在齿轮箱上盖(图四)和下盖(图五)内,小飞轮(9)连接在一轮毂(11)和一后转轴(10)上。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自行车多向传动机构,组成部分主要包含两只可并排对称且交错设置的脚蹬装置和一组链条传动装置,该脚蹬装置与一链条传动装置相连;脚蹬装置的两脚蹬杆一端与脚踏板连接,两脚蹬杆的另一端连接在(一前链轮中心)两前转轴一侧上,链条环啮着前链轮和后链轮,两前转轴的内侧设有数只相互啮合牵涉的直角和伞型齿轮,该齿轴上还设有一拨义装置,后链轮连接在一轮毂和一后轴上。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多向传动、半径圆弧”交错运动方式(可在一轴线上安置双踏),提高了脚踏频率,降低了施力幅度。其多向混合运动方式能起到开发大脑智力、调节机体生理功能、训练运动神经等效果。本专利技术特别适于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健身运动车、老年休闲车上配置使用。文档编号B62M23/00GK1478697SQ0213665公开日2004年3月3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26日专利技术者赵卫时 申请人:赵卫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多向蹬力传动机构,包含有脚蹬装置及链条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两只可并排对称且交错设置的脚蹬装置和一组链条传动装置,该脚蹬装置与一链条传动装置相连;脚蹬装置的两脚蹬杆(2、21)一端分别与脚踏板(1、22)连接,另一端连接在两前转轴(5、20)一侧上,其中一脚蹬杆(2)一端链接在一单向正啮传动的大飞轮(3)中心位置,链条(8)环啮过大飞轮(3)和一单向传动的小飞轮(9),两前转轴(5、20)的内侧上设有数只相互啮合的平齿轮(17)和伞齿轮(7),其中一平齿上设有一单向反啮传动的齿飞(4),一齿轴(18)上设有一拨叉(16)装置,并与数齿轮一起安置在齿轮箱上盖(图四)和下盖(图五)内,小飞轮(9)连接在一轮毂(11)和一后转轴(10)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卫时
申请(专利权)人:赵卫时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