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野正士专利>正文

后变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4439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脚踏车用的后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安装在脚踏车车体安装部的基部零件、平行摇动零件;    介于上述基部零件以上述平行摇动零件之间装设有以实质的平行连结机构所构成的一对平行曲柄(paralle crank);    在上述平行摇动零件上,装设了以后轮车轴轴线平行的第1个摇动轴线为中心的可自由摇动的引导臂(guide arm);    在上述平行摇动零件上,装设了以上述第1个摇动轴线平行的轴线为中心的可自由旋转的引导扣链齿(guide sprocket);    在上述平行摇动零件上,装设了以上述后轮车轴轴线平行的第2个摇动轴线为中心的可摇动的牵引臂(tension arm);    在上述牵引臂(tension arm)上,装设了以上述第2摇动轴线平行的轴线为中心的可自由旋转的牵引扣链齿(tension sprocket);    此外,为使上述的牵引扣链齿(tension sprocket)可朝向脚踏车后方,而在上述牵引臂(tension arm)与上述平行摇动零件间设置了赋能(energize)弹簧的后变速装置。(*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脚踏车的外装变速装置所使用的后变速装置
技术介绍
变速装置被作为脚踏车的外装变速装置来使用。变速装置为将附挂于若干个并排同心的齿链盘的其中的一个的齿链,借由将其附挂的齿链加以变更而使脚踏车产生变速的装置。目前使用在脚踏车的变速装置可例举有WO96/24787号、特开2000-247284号公报,其它也揭载于许多专利文献上。此形态的变速装置,特别是后变速装置,其可自由回转的基部是被赋能于一个方向的旋转方向,另借由菱形集电弓装置而在平行摇动零件上装设反方向的赋能牵引臂,由此牵引臂支撑使2个扣链齿轮盘可自由回转。此2个扣链齿轮盘与齿链盘上架设着齿链,以较接近上述齿链盘的引导扣链齿链盘借由菱形集电弓装置,而使上述的若干个齿链盘的任意一个向前方移动(此时牵引扣链齿轮也向前移动),借此来改变齿链的架设。因变更架设而产生的齿链松弛,可借由上述的菱形集电弓装置与上述平行摇动零件的共同一体旋转及此平行摇动零件的先端所设置的上述牵引臂的回动,借由将2个回动运动合成来将松弛加以吸收。在复杂的动作下的乃产生平衡及耐久性的问题。此外脚踏车零件业已规格化,因此使用者大多会由许多尺寸的车中选择适合自己使用及符合使用环境的车轮尺寸来使用。但因后变速装置并无法适用于小车轮,因此并无法如使用者所愿来选择所需尺寸的车轮。
技术实现思路
以往,后变速装置都是借由上述的将2个回动运动的合成而将齿链松弛加以吸收,因此架设齿链若变更为大后齿链盘时,牵引臂前端所设置的牵引扣链齿轮盘便会接近地面。尤其是在具有前、后变速装置的多重变速装置的状态下,若所选择的齿链盘为前方径小、后方径大时,便会与地面呈直角,而使牵引扣链齿轮更加接近地面。若牵引扣链齿轮过于接近地面,便有可能会因与路面石头撞击及齿链卷入花草而发生跌倒等事故,或是变速装置本身产生故障而发生危险。有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即使是齿链附挂于大齿链盘时,其后变速装置的牵引扣链齿轮盘也不会过于接近地面,也就是以降低跌倒事故或危险为课题。此外车轮的装脱容易,在提供可适用大多数尺寸车轮的后变速装置的同时,因变速时的齿链附挂变更动作单纯而可提高耐久性为目的。上述问题乃借由下述方法来加以解决首先,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法,是具有安装孔的安装在脚踏车的基部零件、平行摇动零件,介于上述基部零件与上述平行摇动零件之间装设有以实质的平行连结机构所构成的一对平行曲柄,在上述平行摇动零件上,装设了以后轮车轴轴线平行的第1个摇动轴线为中心的可自由摇动的引导臂,在上述平行摇动零件上,装设了以上述第1个摇动轴线平行的轴线为中心可自由旋转的引导扣链齿,在上述平行摇动的零件上,装设了以上述后轮车轴轴线平行的第2个摇动轴线为中心的可摇动的牵引臂,在上述的牵引臂上,装设以上述第2个摇动轴线平行的轴线为中心的可自由旋转的牵引扣链齿,此外为使上述的牵引扣链齿可朝向脚踏车后方,而在上述牵引臂与上述平行摇动零件间设置了赋能弹簧,为具备上述各项特征的脚踏车用后变速装置。次者,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法,是在第1点专利技术的后变速装置上的上述平行连结机构的摇动的连结摇动轴线与上述后轮车轴轴线为垂直相交的特征的后变速装置。本专利技术第3点解决方法,是第1点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后变速装置上的特征为上述平行连接机构的摇动的连接摇动轴线相对于上述后车轮轴线为倾斜位置。本专利技术第4点解决方法,是由第1点至第3点的任意一点所述的后变速装置上的特征为上述的第1摇动轴线比上述第2摇动轴线更趋于脚踏车的前侧。本专利技术第5点解决方法,是由第1点至第4点的任意一点所述的专利技术的任意一个后变速装置上的特征为连接上述第2摇动轴线与上述牵引扣链齿的轴线的上述牵引臂的距离,比上述第1摇动轴线与上述引导扣链齿轮的轴线连结的上述引导臂上的距离更长。本专利技术第6点解决方法,是由第1点至第5点的任意一点所述的专利技术的任意一个变速装置上的特征为上述安装部具有贯通孔,以便于安装于脚踏车本体时螺栓的安装。本专利技术第7点解决方法,是由第1点至第6点的任意一点所述的专利技术的任意一个后变速装置上的特征为附挂控制线的线滑车可自由旋转。本专利技术第8点解决方法,是第7点所记载的后变速装置的特征是在上述线滑车上,设有可降低旋转摩擦的转动轴承。本专利技术第9点解决方法,是第7点或第8点中任意一点所记载的后变速装置的特征为上述贯通孔与上述线滑车为同心。本专利技术第10点解决方法,是第7点所记载的特征在于上述贯通孔与线滑车为呈并列的形态。本专利技术第11点解决发法,是第1点的第9点中任意一点所记载的后变速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记基部零件除可因上述贯通孔而可回动的安装于脚踏车体上之外,为限制此基部零件的回动位置而设置了可调整的制动器。本专利技术第12点解决方法,是第1点至第8点中任意一点所记载的后变速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安装部与上述基部零件本体为别体的BRACKET(拖架)零件,此基部零件本体为可自由回动。本专利技术第13点的解决方法,是第12点的专利技术所记载的后变速装置的特征是在上述基财部上装设了可限制上述拖架零件回动位置的可调整的固定装置。本专利技术第14点的解决方法,是由第1点至第13点中任意一点所记载的后变速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的平行曲柄上另设有可固定控制线的装置。本专利技术第15点解决方法,是由第1点至第14点中任意一点所记载的后变速装置的特征在于,是以上述安装部而装设于脚踏车主体上,后轮车轴又因此后变速装置而可附挂齿链,且后变速装置为若干个同轴固定的脚踏车。本专利技术第16点的专利技术解决方法,是第15点所记载的脚踏车为在此脚踏车的脚踏板转动曲柄轴上,同轴固定了若干个前齿链轮盘,且具备有附挂上述齿链的前变速装置的特征的脚踏车。本专利技术第17点的解决方法,是各个可自由旋转的引导扣链齿轮与牵引扣链齿轮间有齿链附挂着,借由变更上述的引导扣链齿轮与牵引扣链齿轮间的距离而使齿轮盘变更时,便会随着齿轮盘的直径的变化而将齿轮的松弛加以吸收,为具有上述特征的脚踏车外装变速装置的齿链松弛吸收方法。本专利技术第18点的解决方法,是与脚踏车后轮车轴轴线平行的第1个摇动轴线为中心的可自由摇动得引导臂及上述的与后轮车轴轴线平行的第2个摇动轴线为中心的可自由摇动且朝向脚踏车后方的引导扣链齿轮及牵引扣链齿间架设了齿链,而借由变更上述的引导扣链齿轮及牵引扣链齿轮间的距离,而可使固定于后轮车轴的齿链的附挂齿链盘产生变更时,便会随着齿链盘的直径而将齿链的松弛加以吸收,为具有上述特征的脚踏车外装变速装置的齿链松弛吸收方法。附图说明图1是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的脚踏车概要图,是一个全部实施形态的共通图面。图2是表示在第1实施形态的后变速装置172及脚踏车框体11的侧面外观图。图3是在第1实施形态的脚踏车后方观看后变速装置172及脚踏车框体11的模式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将后变速装置卸下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脚踏车框体11的变速装置装设部111的部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基部零件21的纵剖面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平行摇动零件22 安装于其上的牵引臂24的部分剖面构造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后变速装置随着变速状态而变化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后变速装置随着变速状态而变化的说明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后变速装置随着变速状态而变化的说明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后变速装置172全体回动状态的外观图。图12是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野正士
申请(专利权)人:长野正士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