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四肢型康复学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38046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6 09: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协调四肢型康复学步车,包括后部开口的底框,设置在底框下部的载轮,两个分别固定设置在底框后部两侧的高度可调式立杆,与所述的立杆固定连接并位于其前侧的支撑架,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立杆上的扶手臂,其中,所述的扶手臂可在相对立杆转动状态和位置锁定状态间切换,所述的手扶臂为向内呈弧形弯折的弯管,在所述的支撑架上的设置有座椅,在所述的座椅后部设置有靠背。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康复学步车,结构简洁,能良好的保持平衡,能够在户内外走直线、自由运动及带阻尼运动,通过承载块还能利用上肢减轻下肢承载,保证四肢相对活力,增强上、下肢肌力防止肌肉萎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协调四肢型康复学步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康复器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协调四肢型康复学步车。
技术介绍
轮椅是康复的重要工具,使病残者得以生活活动自理的一种重要的用具,它不仅是肢体伤残者的代步工具,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借助于轮椅进行身体锻炼和参与社会活动。而普通轮椅一般由轮椅架、车轮、刹车装置及座靠四部分组成,其功能比较单一,难以满足行动不便的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的需求,首先是因为行动不便的患者,包括老年人、非中枢性失调的下肢无力、下肢痉挛前伸不佳、重心移动不能平衡障碍患者、有肌肉骨骼相关疾病及创伤后/感染后的成人及老人、弱智儿童、中枢神经障碍障患者、过度肥胖不能过多行走的正常人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患者,普通的轮椅不能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再者对于腿部疾患人士来说,普通的轮椅不能针对其腿部进行训练,难以达到及时的康复的效果,从而造成腿部终身残废的可能,即便是有的轮椅等康复性器具可进行腿部训练,也仅仅是关注腿部运动,忽略了身体协调性的训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协调四肢型康复学步车。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协调四肢型康复学步车,包括后部开口的底框,设置在底框下部的载轮,两个分别固定设置在底框后部两侧的高度可调式立杆,与所述的立杆固定连接并位于其前侧的支撑架,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立杆上的扶手臂,其中,所述的扶手臂可在相对立杆转动状态和位置锁定状态间切换,所述的扶手臂为向内呈弧形弯折的弯管,在所述的支撑架上设置有座椅,在所述的座椅后部设置有靠背。在所述的立杆顶部固定设置有用以承载腋窝部的承载块,所述的承载块上表面形成有凹窝,在两个承载块间设置有用以将其连接的前后两片U型护胸板。所述的扶手臂后端通过一齿差行星轮机构与立杆连接,所述的一齿差行星轮机构包括与所述的立杆固定连接的壳体,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偏心凸轮轴,与所述的偏心凸轮轴固定连接的齿轮,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内并位于齿轮外侧且与所述的齿轮啮合的内齿圈,所述的偏心凸轮轴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的扶手臂固定连接,所述的壳体上设置有紧定螺钉用以将所述的内齿圈相对壳体固定或者自由转动或阻尼转动。所述的扶手臂后端通过棘轮机构与立杆连接,所述的棘轮机构包括与所述的立杆固定连接的转轴,可旋转地套设在所述的转轴上且与所述的扶手臂尾端固定连接的外壳,位于所述的外壳内部并与所述的转轴固定连接的齿轮,与所述的齿轮对应地设置在所述的外壳内的摇臂,所述的摇臂受驱可在干涉位或释放位切换。用以驱动摇臂受驱在干涉位或释放位切换的摇臂切换机构为旋转式或者插拔式。所述的支撑架为前部向下对折的人字形架,其包括两个支撑管,两支撑管的后端分别与立杆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管前端分别向内弯折的同时向下弯折并且两支撑管端部并行地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的座椅前后可调地设置在两支撑管端部固定连接处。所述的立杆上设置有多个销孔,所述的支撑架和扶手臂与套设在立杆上的套环固定连接,所述的套环通过销钉与销孔的配合实现与立杆的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架和扶手臂固定连接在同一套环上或者分别设置在两个套环上以进行同步或者分别调节。所述的立杆下部设置有减震机构,同时在减震机构上方和底框前部间设置有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下端与底框前部铰接,上端与所述的立杆铰接,还包括两端分别与底框侧边和支撑杆铰接的增强杆。所述的载轮包括框架后部下方两侧的两个双排胶轮和设置在框架前部下方两侧的两个万向轮,所述的万向轮包括轮架,通过轮轴设置在轮架上的轮体,所述的轮架通过连接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框架前部连接板的下部,在所述连接板上还设置有锁定杆,在所述的轮架上设置有对应的多个锁定孔,所述的锁定杆与所述的锁定孔配合后可将所述的轮架相对连接板锁定在预定的角度。所述的连接轴内形成有内螺纹通孔,在所述的轮架内轮体上方设置有阻尼块,所述与所述的内螺纹通孔配合的螺杆穿过所述的内螺纹通孔并与所述的阻尼块可转动连接,通过螺杆转动即可以实现阻尼块的靠近或者远离轮体。本专利技术的康复学步车,结构简洁,能良好的保持平衡,针对老年人、非中枢性失调的下肢无力、下肢痉挛前伸不佳、重心移动不能平衡等障碍患者如,有肌肉骨骼相关疾病及创伤后/感染后的成人及老人、弱智儿童、中枢神经障碍障患者、过度肥胖不能过多行走的正常人都能能提供良好的平衡性,使其进行安全的康复训练,同时,多模块式便捷拆卸设计,使其具有多种支撑方式,使患者能完成减重、直立、半蹲、行走、跑步、抬手等协调运动,护理人员可推行,也可在疲劳时坐着休息,能够在户内外走直线、自由运动及带阻尼运动,而且针对偏瘫、截瘫后,患者肌力减弱或双下肢无力不能支撑体重或因关节疼痛不能负重时,通过承载块还能利用上肢减轻下肢承载,保证四肢相对活力,增强上、下肢肌力防止肌肉萎缩。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协调四肢型康复学步车的前侧视图;图2所示为图1所示的后侧视图;图3所示为一齿差连接机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棘轮机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万向轮设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和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协调四肢型康复学步车包括后部开口的U形底框1,设置在底框下部的载轮,两个分别固定设置在底框后部两侧的高度可调式立杆2,与所述的立杆固定连接并位于其前侧的支撑架3,以及两个设置在立杆前部的扶手臂4,其中,所述的扶手臂可在相对立杆转动状态和位置锁定状态间切换,所述的扶手臂4为设置在立杆前方且向内呈弧形弯折的弯管,所述的弯管前端向外弯折形成便于手把持的弧形折弯同时设置手刹以便控制学步车停止,当扶手臂为可摆动时,使用者在使用时手臂可配合脚步的行走进行摆动,保证康复训练时的全面性,而且手部抓紧弧形折弯,手臂由符合人体曲线的弧形扶手臂支撑,锻炼手部、臂部的同时也能避免发生跌倒,当扶手臂为相对立杆锁定时,可作为受力支撑,使用者可将手臂放在扶手臂上或者以其为制成进行活动。立杆的高度可调可采用内外管套设配合销孔销钉调节或者局部螺纹管调节等或插拔涨紧式多种方式,本专利技术中仅以销孔销钉式作为示例进行说明。为适应不同身高的使用人群,所述的立杆上设置有多个销孔,所述的支撑架和扶手臂与套设在立杆上的套环固定连接,所述的套环通过销钉与销孔的配合实现与立杆的固定连接。其中,支撑架和扶手臂可同时连接在同一套环上也可分别与不同的套环连接,这样能动性更强。为提高舒适性和功能性,在所述的支撑架3上的设置有座椅31,在所述的座椅后部设置有靠背32。其中,具体地说,所述的支撑架为前部向下对折的人字形架,即,所述的支撑架包括两个支撑管33,两支撑管的后端分别与套环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管前端分别向内弯折的同时向下弯折并且两支撑管端部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的座椅31前后可调地设置在支撑架上,即两支撑管端部固定连接部,同时所述的靠背优选为下端与支撑架连接的T型靠背32,其高度可调,可相对支撑架翻转以便使用者上下。具体来说,支撑架的两支撑管并排固定连接处上设置有多个与座椅匹配的定位孔以实现前后可调,所述的T型靠背铰接在支撑架上并通过销柱相对锁定,所述的T型靠背的高度通过内外套管式设计以实现宽度可调。同时,因为采用套环式连接,整体可以拆卸下,这样针对下肢损伤严重的患者,使用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协调四肢型康复学步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协调四肢型康复学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后部开口的底框,设置在底框下部的载轮,两个分别固定设置在底框后部两侧的高度可调式立杆,与所述的立杆固定连接并位于其前侧的支撑架,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立杆上的扶手臂,其中,所述的扶手臂可在相对立杆转动状态和位置锁定状态间切换,所述的手扶臂为向内呈弧形弯折的弯管,在所述的支撑架上的设置有座椅,在所述的座椅后部设置有靠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协调四肢型康复学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后部开口的底框,设置在底框下部的载轮,两个分别固定设置在底框后部两侧的高度可调式立杆,与所述的立杆固定连接并位于其前侧的支撑架,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立杆上的扶手臂,其中,所述的扶手臂在相对立杆转动状态和位置锁定状态间切换,所述的扶手臂为向内呈弧形弯折的弯管,在所述的支撑架上设置有座椅,在所述的座椅后部设置有靠背,所述的扶手臂后端通过一齿差行星轮机构与立杆连接,所述的一齿差行星轮机构包括与所述的立杆固定连接的壳体,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偏心凸轮轴,与所述的偏心凸轮轴固定连接的齿轮,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内并位于齿轮外侧且与所述的齿轮啮合的内齿圈,所述的偏心凸轮轴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的扶手臂固定连接,所述的壳体上设置有紧定螺钉用以将所述的内齿圈相对壳体固定或者自由转动或者阻尼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调四肢型康复学步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立杆顶部固定设置有用以承载腋窝部的承载块,所述的承载块上表面形成有凹窝,在两个承载块间设置有用以将其连接的前后两片U型护胸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调四肢型康复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为前部向下对折的人字形架,其包括两个支撑管,两支撑管的后端分别与立杆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管前端分别向内弯折的同时向下弯折并且两支撑管端部并行地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的座椅前后可调地设置在两支撑管端部固定连接处。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协调四肢型康复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杆上设置有多个销孔,所述的支撑架和扶手臂与套设在立杆上的套环固定连接,所述的套环通过销钉与销孔的配合实现与立杆的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架和扶手臂固定连接在同一套环上或者分别设置在两个套环上以进行同步或者分别调节。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调四肢型康复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杆下部设置有减震机构,同时在减震机构上方和底框前部之间设置有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下端与底框前部铰接,上端与所述的立杆铰接,还包括两端分别与底框侧边和支撑杆铰接的增强杆。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协调四肢型康复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轮包括框架后部下方两侧的两个双排胶轮和设置在框架前部下方两侧的两个万向轮,所述的万向轮包括轮架,通过轮轴设置在轮架上的轮体,所述的轮架通过连接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框架前部连接板的下部,在所述连接板上还设置有锁定杆,在所述的轮架上设置有对应的多个锁定孔,所述的锁定杆与所述的锁定孔配合后将所述的轮架相对连接板锁定在预定的角度。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协调四肢型康复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轴内形成有内螺纹通孔,在所述的轮架内轮体上方设置有阻尼块,与所述的内螺纹通孔配合的螺杆穿过所述的内螺纹通孔并与所述的阻尼块可转动连接,通过所述的螺杆转动即可以实现阻尼块的靠近或者远离轮体。8.一种协调四肢型康复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强杜静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