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温芫鋐专利>正文

握把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3212 阅读:2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握把改良结构,其本体主要包括一支架以及一握把,其中:该握把一端设为握持端,该握把另一端设为调整端,该调整端中央凹设有一迫固孔;该支架形成一枢转座,该枢转座凹设有一枢转槽,该枢转槽的轮廓概呈圆形,而枢转槽内组设有一扭力件;该握把的调整端与支架的枢转座间设有一承接件,该承接件与调整端接设端面设有环齿块,且该调整端与承接件接设端面亦设有对应的环齿块;如此可进行调整握把相对于支架的角度,且受外力该握把亦可弹性枢转,以避免弯折断裂。(*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握把改良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整枢转角度, 受外力亦可弯折弹性枢转,以避免握把折断的握把结构。
技术介绍
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今日,休闲及运动亦更受重视,随着户外休闲活 动的提倡,骑乘车辆已是一种普及的休闲活动,而车辆的设计也因此随之 不断进步,无论是运动竟技型会是休闲舒适型的车辆,皆有所长足长进, 在追求精致美观之余,车辆的安全性亦是不可忽视的标的,而煞车系统提供车辆安全要件之一;煞车,为车辆安全把关的重要一环,煞车的良窳,往往会关系到骑乘者的生命安全,尤其对于常需要处于高速竟技的骑乘者而言,若煞车的结 构、效率不够周全完善,即使骑乘者行车技巧再高,亦无法随心所欲掌控 自行车,特别是在高速行驶下,不论冲量、动能皆达到最高值,若无法顺 利进行煞车,不论自身或他人的性命皆无法获得保障,更可能造成大规模 的灾祸。请参照中国台湾专利申请案号第088210882号"安全煞车把手",其藉 一固接件装设在一油压煞车系统的一总泵上,并可以该固接件为支点由一 放松位置旋摆至一煞车位置,当煞车把手处于煞车位置时,其会推动总泵 上的一作动杆内缩以产生煞车力量;而该煞车把手乃包含 一把手座,其 具有一可供固接件穿过并形成旋摆支点的支轴部,在支轴部上形成一橫向 的组装孔,此组装孔具有一朝向总泵的开口; 一弹簧,组装在把手座的组 装孔内; 一组装在把手座的组装孔内并受弹簧顶撑的空制块,其上具有一 突出于开口并可和作动杆相抵接的控制杆;及一组装把手座的开口处用以 封闭组装孔的封块,其上具有一供控制块的控制杆突出的开孔。然而,此种习用煞车把手由把手横向直接贯穿,并以一螺杆推抵液压 装置,以提供液压煞车的推动力,如此造成自行车煞车把手成为中空的结 构,不但使把手的结构变得脆弱,容易因施力按压折断把手,特别是遇到交通意外需紧急煞车,人体于紧张状态时所产生的反应更容易折断把手; 又,若是遇到车身倾倒翻覆,更是容易使把手产生变形,无法继续使用, 即使车辆无损,而把手断裂,依然无法继续行驶;再者,此种习用结构仅 能进行水平方向的前后调整,无法因应人体不同手部大小,进行上下角度的调整,如此更加不便于操作使用;是以,针对上述习知煞车手把所存在的问题点,如何开发一种结构更 稳固,调整效果更佳的创新结构,实消费者所殷切企盼,亦相关业者须努 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有鉴于此,专利技术人本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 对上述的目标,详加"&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煞车手把存在的缺陷,而提 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握把改良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改善习用 的结构不稳固,容易受力扳折断裂,以及无法进行角度调整等缺点,从而 更加适于实用。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 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握把改良结构,其本体主要包括一支架以及一握 把,其中该支架形成有一枢转座,该枢转座供握把组设之用;该握把一 端设为握持端以供握持之用,该握把另一端设为调整端,该调整端与支架 的枢转座组设,且该调整端与枢转座间设有一扭力件;俾利,利用该调整 端与枢转座间设有扭力件,藉此使该支架与握把得以具有弹性复归的枢转 功效。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 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握把改良结构,其本体主要包括一支架以及一握把,其中该握把一端设为握持端以供握持之用,该握把另一端设为调整 端,该调整端与支架组设,且该调整端与支架间设有一承接件,该承接件 与调整端接设的端面皆设有对应的环齿块;俾利,利用该承接件与调整端 相对应的环齿块,藉此以分段调整支架与握把的枢转角度。一步实现。前述的握把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的支架与握把利用一阴栓件及一阳栓 件锁固接合。前述的握把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的枢转座设有一枢转槽,该枢转槽供 扭力件容设之用。前述的握把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的枢转槽的轮廓呈圆形。前述的握把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的枢转座及调整端皆设有迫固孔。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名称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习用的结构其握把为中空的结构,不但受力容易断裂,或受外力变形, 亦无法进行任何角度的调整;本技术利用承接件与握把的承接端面设有相对应环齿块,且该握把、承接件、支架受阴栓件及阳栓件迫固定位,使用者仅需锁、卸阴栓件或阳栓件,即可轻易调整握W目对于支架的角度; 又,本技术利用一扭力件装设于枢转槽与承接件间,且扭力件一端固 定于枢转槽,另一端固定于承接件,当该握把受外力扳折时,由于该握把 与承接件呈嵌合锁固的结构,因此应力集中于扭力件,该扭力件受力扭曲, 藉此该握把可相对于支架弹性枢转,以避免扳转过度而断裂,当外力消失 时,该扭力件弹性复归回原位,则该握把亦覆归回原位,使用者能可正常 使用握把的功能。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 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 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 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握把改良结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握把改良结构组装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握把改良结构扭力扳转作动示意图。图4及图5是本技术握把改良结构变更握把角度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该握把相对于承接件的调整角度示意图。1:本体 111:握持端 12:承接件 131:枢转座 133:扭力件 15:阴栓件 17:迫固孔11:握把 112:调整端 13:支架 132:枢转槽 14:环齿块 16:阳栓件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 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握把改良结构 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有关于一种握把改良结构,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其本 体1主要包括一支架13以及一握把11,其中该握把ll 一端设为握持端111,该握持端111供使用者握持之用,该 握把ll另一端设为调整端112,该调整端112与支架13组装之用;该调整 端112中央凹设有一迫固孔17;该支架13形成一枢转座131,该枢转座131凹设有一枢转槽132,该 枢转槽132的轮廓概呈圆形,该枢转槽132中央凹设有一迫固孔17,而枢 转槽132内组设有一扭力件133,该扭力件133 —可往复弹性枢转的扭力弹 簧结构;该握把11的调整端112与支架13的枢转座131间设有一承接件12, 该承接件12 —盘状结构,该承接件12与调整端112接设端面设有环齿块 14,且该调整端112与承接件12接设端面亦设有对应的环齿块14,而该承 接件12与枢转座131接设端面呈一平面;该本体1于组装时,如图2所示,将该扭力件133装设于枢转座131 上,并将承接件12装设于扭力件133上,使该承接件12藉由扭力件133 可相对于枢转座131进行弹性枢转的作动;该承接件12上与握把11的调 整端112接设,利用该承接件12与调整端112的环齿块14彼此嵌卡定位, 使该承接件12与调整端112彼此咬合,再利用一阴栓件15穿透调整端112 的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握把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本体主要包括一支架以及一握把,其中:    该支架形成有一枢转座,该枢转座供握把组设之用;    该握把一端设为握持端以供握持之用,该握把另一端设为调整端,该调整端与支架的枢转座组设,且该调整端与枢转座间设有一扭力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芫鋐
申请(专利权)人:温芫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