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过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927616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1 1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省时、省力的物料过滤系统,它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的釜底与该反应釜的釜体无缝焊接;在所述釜底上开设有下料口;本系统还包括用于过滤大颗粒物料的过滤装置、与所述下料口连通的输料泵,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其内部设有空腔结构的壳体,在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壳体内部空腔连通的进料口;在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滤袋,在所述滤袋内设置有将所述滤袋支撑的支撑件,并在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进料端与所述滤袋的内部空腔连通,以将所述滤袋内部的空腔与所述壳体内部的空腔通过上述滤袋进行隔离;所述出料管的出料端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进料口经由管道与所述输料泵的出料口对应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PVB生产所用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物料过滤系统
技术介绍
PVB(聚乙烯醇缩丁醛)作为一种热塑性树脂,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印刷、玻璃密封、汽车制造等领域内,在现有技术中的PVB应用中,其与其他混合料需要放在反应釜中进行长时间的搅拌,在搅拌的过程中还会在反应釜内加入其他类型的添加剂和辅料等;而反应釜在其PVB生产中主要起到物料的混合、促进各物料之间的反应等作用,在对反应釜搅拌后的物料进行质量检测的其中一个中要指标便是检测其物料的颗粒粒径,如果其粒径较大,则必须将大颗粒物料进行过滤掉,以保证物料的质量,根据现有操作经验可知,其搅拌后的物料均会存在大颗粒的物料,因此对每批次的物料必须进行过滤处理;在目前的做法时,搅拌后的物料经反应釜下方的排料口排在下方的盛料桶内,之后再进行过滤处理,此种方式操作步骤繁琐,费事费力,同时由于反应釜下方的密封盖在打开卸料时,会有些许的物料散落于底面上,其次由于物料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在卸料时,其物料还会对密封盖和下料口进行腐蚀,影响其使用寿命,同时散落于底面的物料还会腐蚀地面并还存在对现场操作工人造成身体健康影响,因此有必要对上述问题予以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省时、省力的物料过滤系统。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设计一种物料过滤系统,它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的釜底与该反应釜的釜体无缝焊接;在所述釜底上开设有下料口 ;本系统还包括用于过滤大颗粒物料的过滤装置、与所述下料口连通的输料泵,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其内部设有空腔结构的壳体,在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壳体内部空腔连通的进料口 ;在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滤袋,在所述滤袋内设置有将所述滤袋支撑的支撑件,并在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进料端与所述滤袋的内部空腔连通,以将所述滤袋内部的空腔与所述壳体内部的空腔通过上述滤袋进行隔离;所述出料管的出料端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进料口经由管道与所述输料泵的出料口对应连通。进一步的,所述进料口设置于壳体的中下部。进一步的,所述滤袋呈垂直向设置;所述出料管的进料端与所述滤袋最下方的开口连通。进一步的,所述滤袋的最下方与所述壳体的底部之间存在距离。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顶部和壳体的底部均为球状弧面。进一步的,在所述壳体的顶部还设置有与壳体内部空腔连通的第一压力表,在所述壳体的底部还开设有卸料口,并在所述卸料口处还设置有卸料阀。进一步的,本系统还包括吸料泵,所述吸料泵与所述出料管的出料端对应连通。进一步的,所述釜底呈“丨”状,所述下料口开设在所述釜底的中心位置处,并在所述下料口处还设置有下料阀。进一步的,在所述进料口处还设置有进料阀,并在所述进料阀与所述输料泵之间的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二压力表;在所述出料管上还设置有出料阀,并在所述出料阀与所述吸料泵之间的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三压力表。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包括上环、下环、以及设置于上环和下环之间的至少一个连杆,相邻连杆之间存在间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本系统的设计,在生产应用中可将反应釜中的物料直接排入本设计的过滤装置中,其生产方便、操作简单,且经由本系统的设计在生产时省时省力,且生产效率高。2.本设计将滤袋的下方设置在壳体底部的上方,使两者之间存在相应的间隙,此设计在过滤中,可以将过滤后的大颗粒物料进行收集,且经过本系统过滤后的大颗粒物料可经由卸料口排出,操作简便。3.本设计的第一压力表、第二压力表、第三压力表可确保本系统在工作中的安全生产。4.本系统采用输料泵、吸料泵的设计,使物料的输送更加的容易。5.本技术还具有其他优点,将在实施例中同所对应的结构一并提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要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过滤装置主要结构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支撑件和滤袋主要原理示意图;图中:1.反应釜'2.釜底;3.下料阀;4.管道;5.输料泵;6.进料阀与输料泵之间的管道.J.第二压力表;8.进料阀;9.进料口 ;10.出料管;11.壳体;12.壳体的中下部;13.卸料阀;14.出料阀;15.第一压力表;16.第三压力表;17.吸料泵;18.卸料口 ;19.滤袋;20.上环;21.下环;22.连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种物料过滤系统,参见图1至图3 ;它包括反应釜I ;所述反应釜I的釜底2与该反应釜的釜体无缝焊接;在所述釜底2上开设有下料口 ;本系统还包括用于过滤大颗粒物料的过滤装置、与所述下料口连通的输料泵5,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其内部设有空腔结构的壳体11,在所述壳体的中下部12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壳体内部空腔连通的进料口 9 ;在所述壳体11内部设置有呈垂直向的滤袋19,在所述滤袋19内设置有将所述滤袋支撑的支撑件,该支撑件包括上环20、下环21、以及设置于上环和下环之间的多个连杆22,相邻连杆之间存在间隙;并在所述壳体11上还设置有出料管10,所述出料管的进料端与所述滤袋19的内部空腔连通,具体的为所述出料管10的进料端与所述滤袋19最下方的开口连通,以将所述滤袋内部的空腔与所述壳体内部的空腔通过上述滤袋进行隔离;且所述滤袋19的最下方与所述壳体11的底部之间存在距离;所述出料管10的出料端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进料口经由管道与所述输料泵的出料口对应连通。本系统还包括吸料泵17,所述吸料泵17与所述出料管10的出料端对应连通,采用输料泵、吸料泵的设计,使物料的输送更加的容易。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1的顶部和壳体的底部均为球状弧面,并在所述壳体的顶部还设置有与壳体内部空腔连通的第一压力表15,在所述壳体的底部还开设有卸料口18,并在所述卸料口 18处还设置有卸料阀13 ;本设计将滤袋的下方设置在壳体底部的上方,使两者之间存在相应的间隙,此设计在过滤中,可以将过滤后的大颗粒物料进行收集,且经过本系统过滤后的大颗粒物料可经由卸料口 18排出,操作简便。同时在所述进料口 9处还设置有进料阀8,并在所述进料阀与输料泵之间的管道6上还设置有第二压力表7 ;在所述出料管10上还设置有出料阀14,并在所述出料阀与吸料泵之间的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三压力表16,第一压力表、第二压力表、第三压力表可确保本系统在工作中的安全生产。同时,所述釜底呈“丨”状,且所述下料口开设在所述釜底的中心位置处,以方便下料;并在所述下料口处还设置有下料阀3。通过本系统上述的设计,在生产应用中可将反应釜中的物料直接排入本设计的过滤装置中,其生产方便、操作简单,且经由本系统的设计在生产时省时省力,且生产效率高。本技术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技术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物料过滤系统,它包括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的釜底与该反应釜的釜体无缝焊接;在所述釜底上开设有下料口 ;本系统还包括用于过滤大颗粒物料的过滤装置、与所述下料口连通的输料泵,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其内部设有空腔结构的壳体,在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壳体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物料过滤系统,它包括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的釜底与该反应釜的釜体无缝焊接;在所述釜底上开设有下料口;本系统还包括用于过滤大颗粒物料的过滤装置、与所述下料口连通的输料泵,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其内部设有空腔结构的壳体,在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壳体内部空腔连通的进料口;在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滤袋,在所述滤袋内设置有将所述滤袋支撑的支撑件,并在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进料端与所述滤袋的内部空腔连通,以将所述滤袋内部的空腔与所述壳体内部的空腔通过上述滤袋进行隔离;所述出料管的出料端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进料口经由管道与所述输料泵的出料口对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人良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荣信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