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子卿专利>正文

一种非机动车辆的刹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2344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机动车辆的刹车装置,其包括:一个固定于车轮转动轴的固定套;一个固定于车辆机架的基座,其上设有一个固定枢轴;一个位于转动套内的刹车件,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刹车部,每个刹车部均具有一个转动部和一个活动部,两个转动部可转动枢接于固定枢轴;一个可连动于外界的控制件,其可转动设于基座,控制件的控制端上具有离控制件轴线距离不等的锁定部和松开部;一个联接于两个活动部之间的复位弹簧;其中,两个活动部均可选择地抵靠于锁定部和松开部;两个刹车部的相远离的外侧面上均固设有刹车皮,刹车皮可选择性地抵靠于固定套的内周侧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刹车装置的刹车稳、刹车效果好、用力轻、成本低。(*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非机动车辆的刹车装置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数据库内公开了一种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非机动车刹车装置》的技术方案,其公布时间为1997年12月17日,公开号为CN2270685A。该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非机动车刹车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三轮车刹车装置。该技术方案包括闸盒、闸带、刹车芯,闸盒与刹车芯通过档圈相联,刹车芯经螺栓紧固于三轮车转轴上,刹车芯上还装有锁紧螺母,闸盒通过螺栓与三轮车车斗下面的固定板长槽相联。该技术方案还存在有如下的技术缺点刹车不稳、效果不好、磨损快。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非机动车辆的刹车装置所存在的刹车不稳、效果不好、磨损快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非机动车辆的刹车装置,其不但结构简单、维修方便、使用寿命长,而且刹车稳,效果好,成本低。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非机动车辆的刹车装置,包括一个固定于车轮转动轴的固定套;一个固定于车辆机架的基座,其上设有一个固定枢轴;一个位于转动套内的刹车件,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刹车部,每个刹车部均具有一个转动部和一个活动部,两个转动部可转动枢接于固定枢轴;一个可连动于外界的控制件,其可转动设于基座,控制件的控制端上具有离控制件轴线距离不等的锁定部和松开部;一个复位装置,其至少包括一个复位弹簧,复位弹簧联接于两个活动部之间;其中,两个活动部均可选择地抵靠于锁定部和松开部;两个刹车部的相远离的外侧面上均固设有刹车皮,刹车皮可选择性地抵靠于固定套的内周侧面。所述刹车部为月牙形,转动部上均开设有一个半圆槽;另匹配有一个定位弹簧,定位弹簧联接于两个转动部之间;两个刹车部的半圆槽配合构成一个匹配于固定枢轴的转动孔。所述控制件的控制端的外侧面由两个对称设置的圆弧面及两个对称设置的平面构成,两个圆弧面、两个平面交错设置;其中,两个圆弧面构成锁定部,两个平面构成松开部,且圆弧面和控制件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平面和控制件轴线之间的距离。所述控制件的控制端的上周缘向外延伸成可限刹车件轴向移动第一限位件;固定枢轴的上周缘向外延伸成可限刹车件轴向移动第二限位件。所述基座上开设有一个通孔;另匹配有一个定位套,定位套固定与基座的通孔。还包括一个连动件及一根连动绳;其中,所述控制件的连动端穿过基座;连动件的一端固定于控制件的连动端,连动件的另一端联接于连动绳。由上述对本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
技术介绍
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一,本技术的非机动车辆的刹车装置,通过控制件转动,使得锁定部和松开部分别和活动部接触当锁定部和活动部接时,刹车件的活动部向外活动,刹车皮紧抵靠于固定套的内周侧面,此时刹车装置处于刹车状态;当松开部和活动部接时,刹车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回收,活动部向内活动,刹车皮远离固定套的内周侧面,此时刹车装置处于松开状态;本使用新型的刹车装置的刹车稳、刹车效果好、用力轻、使用方便,而且结构简单、维修方便、使用寿命长、成本低;其二,两个圆弧面构成锁定部,两个平面构成松开部,使得处于刹车状态时,两个刹车皮同时抵靠于固定套的内周侧面;处于松开状态时,两个刹车皮同时远离固定套的内周侧面,使用方便,刹车稳定性好;其三,本技术的非机动车辆的刹车装置,刹车稳、刹车效果好、用力轻,特别适用于三轮车的刹车装置。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刹车装置的立体完全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刹车装置的立体局部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刹车装置的立体示意图之一。图4是本技术的刹车装置的立体示意图之二。具体实施方式一种非机动车辆的刹车装置,如图1、2、3、4所示,包括一个固定套1、一个基座2、一个刹车件3、一个控制件4、一个复位弹簧5、一个连动件6、一个定位套7及一根连动绳。固定套1不可转动地联接于车轮转动轴,其跟随车轮转动轴一起转动。基座2固定于车辆机架。基座2中心上开设有一个通孔21;定位套7固定于通孔21内,且定位套7可转动地套接车轮转动轴。基座2固设有一个固定枢轴22,固定枢轴22的上周缘向外延伸成可限刹车件3轴向移动第二限位件。基座2联接于固定套1,使得其内留有一个容置空间。刹车件3位于容置空间内,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刹车部31,刹车部31为月牙形。两个刹车部31的相远离的外侧面上均固设有刹车皮32。每个刹车部31均具有一个转动部和一个活动部,转动部上设有一个第一定位环313,活动部上设有一个第二定位环314。每个转动部上均开设有一个半圆槽311,另匹配有一个定位弹簧312,定位弹簧312的两端分别联接于两个转动部的第一定位环313,使得两个刹车部31的半圆槽311配合构成一个匹配于固定枢轴22的转动孔,转动孔转动联接于固定枢轴22,进而使得两个转动部可转动枢接于固定枢轴22。复位弹簧5的两端分别联接于两个活动部的第二定位环314。控制件4可转动设于基座2上,其具有控制端41及连动端42。控制端41的外侧面由两个对称设置的圆弧面及两个对称设置的平面构成,两个圆弧面、两个平面交错设置;其中,两个圆弧面构成锁定部411,两个平面构成松开部412,且圆弧面和控制件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平面和控制件4轴线之间的距离。控制端42的上周缘向外延伸成可限刹车件3轴向移动第一限位件。连动端42穿过基座2并露出于基座2。连动件6的一端上开设有一个插接槽61,另一端上开设有一个定位槽62。控制件4的连动端42不可转动地插接于插接槽61,连动绳7可连动地联接于定位槽62。其中,连动绳7带动控制件4转动,使得锁定部411和松开部412分别可以和刹车件3活动部接触当锁定部411和活动部接时,刹车件3的活动部向外活动,刹车皮32紧抵靠于固定套1的内周侧面,此时刹车装置处于刹车状态;当松开部和活动部接时,刹车件3在复位弹簧5的作用下回收,活动部向内活动,刹车皮32远离固定套1的内周侧面,此时刹车装置处于松开状态。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非机动车辆的刹车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一个固定于车轮转动轴的固定套;一个固定于车辆机架的基座,其上设有一个固定枢轴;一个位于转动套内的刹车件,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刹车部,每个刹车部均具有一个转动部和一个活动部,两个转动部可转动枢接于固定枢轴;一个可连动于外界的控制件,其可转动设于基座,控制件的控制端上具有离控制件轴线距离不等的锁定部和松开部;一个复位装置,其至少包括一个复位弹簧,复位弹簧联接于两个活动部之间;其中,两个活动部均可选择地抵靠于锁定部和松开部;两个刹车部的相远离的外侧面上均固设有刹车皮,刹车皮可选择性地抵靠于固定套的内周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刹车部为月牙形,转动部上均开设有一个半圆槽;另匹配有一个定位弹簧,定位弹簧联接于两个转动部之间;两个刹车部的半圆槽配合构成一个匹配于固定枢轴的转动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控制件的控制端的外侧面由两个对称设置的圆弧面及两个对称设置的平面构成,两个圆弧面、两个平面交错设置;其中,两个圆弧面构成锁定部,两个平面构成松开部,且圆弧面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机动车辆的刹车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    一个固定于车轮转动轴的固定套;    一个固定于车辆机架的基座,其上设有一个固定枢轴;    一个位于转动套内的刹车件,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刹车部,每个刹车部均具有一个转动部和一个活动部,两个转动部可转动枢接于固定枢轴;    一个可连动于外界的控制件,其可转动设于基座,控制件的控制端上具有离控制件轴线距离不等的锁定部和松开部;    一个复位装置,其至少包括一个复位弹簧,复位弹簧联接于两个活动部之间;    其中,两个活动部均可选择地抵靠于锁定部和松开部;两个刹车部的相远离的外侧面上均固设有刹车皮,刹车皮可选择性地抵靠于固定套的内周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子卿
申请(专利权)人:陈子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