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动臂卸荷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22306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1 1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动臂卸荷阀,包括两位两通换向阀,两位两通换向阀与稳流阀连接,稳流阀的流量值和动臂油缸无杆腔油液卸荷速度值相一致,两位两通换向阀还与动臂卸荷阀的F口连接,稳流阀与第一单向阀连接,第一单向阀与动臂卸荷阀的G口连接,动臂卸荷阀的G口与油箱连接,第二单向阀一端与动臂卸荷阀的E口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单向阀和稳流阀之间的管道连接,且第一单向阀的开启压力要大于第二单向阀的开启压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方法简单,下降最高速度可控,且不受动臂姿势、负载及角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受整机液压系统方式影响,液控液压系统、电比例液压系统均可使用此阀达到预想的目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动臂卸荷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动臂卸荷阀
技术介绍
在挖机常时间不工作或运输过程中,若动臂长时间存在半空中会自动下降,对周围的人与物产生不可预测的风险,为了增加整机的稳定性,同时避免动臂油缸的内泄,可将动臂下降放置于地面或一固定的装置上,如图1所示。而为了保证整机稳定性,增大接触面积,使其履带与动臂全部接触地面或装置,通常的做法为在操作人员的操纵下,使动臂在液压系统的作用下下降至地面或装置上,使其与地面或装置完全接触,或者运用动臂再生阀通过操纵手柄使动臂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下降。为了避免在放置时动臂对地面或装置造成不必要的破坏,最好不要在液压系统作用下完成此动作,因为液压系统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通过手柄感受不到动臂与地面或装置接触时的时间,同时在重力下降时速度也不宜太快,否则,它将影响整机稳定性,在重力与速度作用下还会破坏地面或装置。动臂再生阀的动作指令是由液控先导手柄执行的,在电比例控制挖机中没有液控先导手柄,此动臂再生阀无法得到应用;同时,在有液控先导系统的挖机中使用时,因再生阀的实现原理是节流阀控制,而节流阀对流量的控制不精确,且会根据负载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动臂摆放姿势、动臂承载负载、动臂与地面的角度不同,都会引起下放速度的变化,在下放速度过大时,动臂与地面或装置接触,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使地面或装置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的两种方法分别为操作人员操纵手柄使动臂在整机液压系统的作用下下降至地面;另一种方法是动臂再生阀动作使动臂在重力作用下下降至地面。下面分别简单的介绍一下各方法的使用过程及存在的缺点。如图2所示,此液压系统为挖机动臂油缸操纵原理图。先导手柄I在操作人员的操纵下左右扳动手柄,操纵液控换向阀4移至右位或左位,使变量柱塞泵5的高压油进入两动臂油缸,实现动臂的下降或上升。在挖机不工作时,需将动臂下放,其实现原理如下:操作人员操纵手柄4至a位置,使先导手柄4中P 口先导压力油通过a作用至液控换向阀8的右侧,克服液控换向阀8左侧的弹簧力,使阀芯向左移动,变量柱塞泵9的出口高压油与动臂油缸6与动臂油缸7的小腔即有杆腔相通,压力油不断进入油缸小腔,大腔油液通过液控换向阀8流向油箱,动臂油缸6与动臂油缸7在动臂结构件的作用下同步回缩,带动动臂向下转动逐渐靠近地面或图1中的动臂停放装置I的上表面。此操纵方式是由整机固有液压系统功能实现的,没有额外增加成本,但达到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其缺点为:(1)在靠近地面时,过早停止操作手柄,会使动臂不能完全接触地面,过晚停止操作手柄,在液压系统的作用下,动臂会对地面产生破坏,因为操作人员手柄操纵力矩与动臂的负载没有关系,即操作人员感受不到动臂负载的变化;为了不对地面造成影响,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对整机液压系统微动性能要求也较高,在动臂接触地面前一瞬间,速度不能太快,否则不宜达到预期效果,还有可能引起整机晃动。(2)操作人员在放下动臂时,因环境条件复杂,天气与挖机动臂周围障碍物可能会影响操作人员的视线,使其看不到动臂与地面或装置的接触点,导致下放过多或不足,效果极差。如图3所示,动臂再生阀为一液控比例换向阀,A 口与动臂油缸的大腔相连,B与动臂油缸的小腔相连,C 口与油箱相连,D 口与液控先导手柄相连,左侧的弹簧力与D 口的液控先导压力范围相匹配。当操作人员没有操作与D 口相连的先导手柄时,D 口油路与油箱相连,压力为零,动臂再生阀在左侧压力的作用下置于左位,如图3所示,A 口、B 口及C 口互不相通,动臂油缸两侧油路封闭,动臂保持不动;当操纵先导手柄至一定角度后,先导油路的压力油会作用在动臂再生阀的D 口,先导压力与作用面积的乘积值大于左侧的弹簧力时,再生阀阀芯向左侧移动一段距离,直到A 口、B 口及C 口相互连通,此时因与动臂油缸下腔连通的A 口在动臂重力的作用下使油液流向与油箱相连的压力低于A 口的C 口并侧流回油箱,油缸下腔油液减少,动臂下降,油缸上腔容积增大,因没有主动补油泵,上腔将产生负压,通过动臂再生阀的B 口从A 口处吸油。在动臂油缸回缩过程中,大腔流出的油液远大于小腔需求补充的油液,所以,总有一部分油液流回油箱,即在动臂再生阀起作用时,再生阀A 口进油、B 口及C 口出油,顺利将动臂下放至地面或固定装置上。虽然动臂再生阀达到了在重力作用下下落的目的,但仍存在以下缺点:(I)速度不可控。在动臂再生阀打开时,为了防止动臂在重力作用下迅速下降,在A 口附近安装一节流塞,如图3再生阀右位所示,大腔油液受到节流作用,下降速度会降低,但仍会受动臂角度、动臂负载及动臂高度的影响,即速度不可控,在节流塞大小不变的情况下,负载越大,下降的速度越大,所以,与动臂下落效果预想还有一定的差距。(2)油缸小腔容易产生吸空。在再生阀工作过程中,油缸小腔为被动补油,小腔容积增大产生真空吸入从A 口即大腔流出的油液,无法保证其补油的有效性,易出现吸空现象,对整机液压系统产生不利影响。(3)电控挖机无法使用此动臂再生阀。此再生阀的换向是由先导液控手柄来实现的,当挖机操作系统为电比例控制时,尤其是近年来,遥控挖机的需求与发展趋势明显,整机没有先导控制系统,就无法使用此再生阀,难以达到预想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动臂卸荷阀,不仅能弥补现有再生阀存在的不足,又不增加成本,不增加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的前提下,达到预想的目标。本技术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新型动臂卸荷阀,包括两位两通换向阀,两位两通换向阀与稳流阀连接,稳流阀的流量值和动臂油缸无杆腔油液卸荷速度值相一致,两位两通换向阀还与动臂卸荷阀的F 口连接,稳流阀与第一单向阀连接,第一单向阀与动臂卸荷阀的G 口连接,动臂卸荷阀的G 口与油箱连接,第二单向阀一端与动臂卸荷阀的E 口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单向阀和稳流阀之间的管道连接,且第一单向阀的开启压力要大于第二单向阀的开启压力。动臂卸荷阀的F口与左动臂油缸和右动臂油缸的无杆腔连接,动臂卸荷阀的E 口与左动臂油缸和右动臂油缸的有杆腔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为回油背压阀,第二单向阀为补油单向阀。所述两位两通换向阀为电比例两位两通换向阀或液控两位两通换向阀。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I)操作方法简单,只需操纵一电磁阀按钮即可使动臂在重力作用下下放至原定目标上方;(2)下降最高速度可控,且不受动臂姿势、负载及角度等因素的影响;(3)不受整机液压系统方式影响,液控液压系统、电比例液压系统均可使用此阀达到预想的目标;(4)在发动机停止运转时,卸荷阀仍能正常使用,运用灵活。【附图说明】图1是挖机停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操纵动臂下放原理图。图3是动臂再生阀原理图。图4是本技术的原理图。图5是本技术的工作应用原理图。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动臂卸荷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位两通换向阀(15),两位两通换向阀(15)与稳流阀(13)连接,稳流阀(13)的流量值和动臂油缸无杆腔油液卸荷速度值相一致,两位两通换向阀(15)还与动臂卸荷阀的F口连接,稳流阀(13)与第一单向阀(12)连接,第一单向阀(12)与动臂卸荷阀的G口连接,动臂卸荷阀的G口与油箱(11)连接,第二单向阀(14)一端与动臂卸荷阀的E口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单向阀(12)和稳流阀(13)之间的管道连接,且第一单向阀(12)的开启压力要大于第二单向阀(14)的开启压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世亮李永章王广超段俊锋邢克鹏郑明海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