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智能车联网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17404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0 21:36
一种多功能智能车联网终端,包括通信系统模块、终端电源电路、OBD诊断系统、微处理器和定位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模块连接至通信天线,通信天线顶针采用接触式的方法与通信模块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固定天线及顶针式弹簧连接器具有良好的抗震性,使用过程中可靠性较高,生产工艺适合于大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智能交通
,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智能车联网终端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车载卫星通信产品,而且其主要功能是完成对车辆的位置、速度、方向等信息的采集以及与车辆之间的通讯,在油量信息和车辆运动状态的获取方面,则需要另外通过用连接线连接传感器到终端,安装难度大,成本较高、数据可靠性低,体积过大,并且不具备对车辆情况的自动诊断功能。另外,现有的通信产品还存在如下缺点:1、通信系统中的天线固定方式主要还采用焊接式,这种方式的连接容易造成焊点脱落,可靠性低;而且工艺复杂,不适于大批量生产;2、内部各模块之间,由于电路中的电磁波互相干扰,造成通信信号差或者短时间没有信号,从而影响各模块和整体电路的正常工作;3、终端SIM卡设置方式较单一,不能适应多种情况的需求;4、终端的外壳稳定性不好,汽车颠簸或者振动较大时,上下盖之间容易分离5、终端体积过大,安装在车上占用面积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智能车联网终端,可靠性好、稳定性高和适应多种条件下使用。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智能车联网终端,包括通信系统模块、终端电源电路、微处理器和定位模块,其中,所述通信系统模块连接至通信天线,通信天线顶针采用接触式的方法与通信模块固定。优选的,所述终端外壳由上盖和下盖构成,上下盖均设计为半透明色,可以清楚看到指示灯,从而判断终端设备当前的工作状态。优选的,所述终端外观体积较小,占用面积小,方便安装。尺寸:49.8*52.4*23.5mm。优选的,所述通信天线顶针的连接方式是将通信天线固定于外壳下盖内部底端位置,顶针式弹簧连接器连接PCB电路板上的馈电点,当外壳闭合后,弹簧连接器恰好可与天线连接点接触。优选的,所述通讯系统模块包含SM卡,SM卡设置方式包括插卡式及INS頂两种方式。优选的,所述终端壳体内部设置有3D加速度陀螺仪传感器,通过测量车辆的加速度,角速度,上报车辆的行驶行为,如急加/减速行驶,急转弯,急刹车,急减速等。优选的,所述终端壳体内部设置有OBD诊断系统,通过OBD诊断系统读取车辆相关信息,如车辆行驶所耗油量,仪表速度,行驶里程。优选的,该多功能智能车联网终端由上盖(I)、下盖⑵、OBDII连接器(3)、PCB电路板(4,6)、FLASH储存系统模块(11)、通信系统模块⑶、MCU微控制器(9)、3D加速度陀螺仪传感器(12)、卫星定位系统模块(5)、通信天线顶针式弹簧连接器(7)和卫星定位天线(10)构成,上盖(I)和下盖(2)构成壳体,OBDII连接器(3)设置在壳体顶端,连接汽车内的OBDII接口 ;壳体内部设置有PCB电路板(4,6)、MCU微控制器(9)、卫星定位系统模块(5)、通信系统模块(8)、FLASH储存系统模块(11)、3D加速度陀螺仪传感器(12)、通信天线顶针式弹簧连接器(7)和卫星定位天线(10) ;FLASH储存系统模块(11)、通信系统模块(8)、卫星定位系统模块(5)、3D加速度陀螺仪传感器(12),OBD诊断系统分别与MCU微控制器(9)串联,壳体内各个电子元器件通过串口、总线或接口连接到MCU微控制器(9)上,MCU微控制器(9)完成对各个电子元器件采集到的数据的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终端外壳的上、下壳均设计为半透明色,可以清楚看到指示灯,从而判断终端设备当前的工作状态。2、终端外观体积较小,占用面积小,方便安装。3、本技术采用的固定天线及顶针式弹簧连接器具有良好的抗震性,使用过程中可靠性较高,生产工艺适合于大批量生产。4、所述通讯系统模块包含SM卡,SIM卡设置方式包括插卡式及INSM两种方式。INSIM更适合于大批量生产,稳定性及可靠性更强,有效避免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颠簸等造成的SIM卡脱落而引起终端通信故障。5、所述终端壳体内部设置有3D加速度陀螺仪传感器,3D加速度陀螺仪传感器与MCU微控制器串联,能够更加精确的测量车辆的加速度,角速度,上报车辆的行驶行为,如急加/减速行驶,急转弯,急刹车,急减速等。6、所述终端壳体内部设置有OBD诊断系统,通过OBD诊断系统读取车辆相关信息,如车辆行驶所耗油量,仪表速度,行驶里程等。【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各部件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方块示意图。图4是现有技术中天线与通信模块的固定方式。图5是本技术天线与通信模块的固定方式的主视图。图6是本技术天线与通信模块的固定方式的立体图。图中I是上盖,2是下盖,3是OBDII连接器,4、6是PCB电路板,5是卫星定位系统模块,7是通信天线顶针式弹簧连接器,8是通信系统模块,9是MCU微控制器,10是卫星定位天线,11是FLASH储存系统模块,12是3D加速度陀螺仪传感器,13是通信天线,14是天线触点,15是馈地点,16是焊接点,17是馈电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最佳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图3中所示,本技术由上盖1、下盖2、OBDII连接器3、PCB电路板(4、6)、FLASH储存系统模块11、通信系统模块8、MCU微控制器9、3D加速度陀螺仪传感器12、卫星定位系统模块5和卫星定位天线10构成,上盖I和下盖2构成壳体,上盖I和下盖2闭合部分通过卡扣固定。OBDII连接器3设置在壳体顶端,连接汽车内的OBDII接口 ;壳体内部设置有PCB电路板(4、6)、MCU微控制器9、卫星定位系统模块5、通信系统模块8、FLASH储存系统模块11、3D加速度陀螺仪传感器12、通信天线13和卫星定位天线1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FLASH储存系统模块(11)、通信系统模块⑶、卫星定位系统模块(5)、3D加速度陀螺仪传感器(12),OBD诊断系统分别与MCU微控制器(9)串联,壳体内各个电子元器件通过串口、总线或接口连接到MCU微控制器(9)上,MCU微控制器(9)完成对各个电子元器件采集到的数据的处理。终端接入汽车的OBDII接口后,汽车启动,终端开始工作,通过OBD诊断系统利用OBDII协议或SEA J1939协议获取车辆核心设备参数,故障码、油量信息等,实现了车辆的车体诊断功能,3D加速度陀螺仪传感器12获得车辆当前的运动状态,然后利用卫星通讯系统将这些信息上传到车辆管理平台,车辆管理平台根据这些信息通过指令反馈给车主,车主在驾驶过程可轻松获取车辆信息,安全驾驶。当汽车熄火后,终端进入休眠状态。图4中所述,一般天线采用焊接式:焊接式天线连接方式将FPC天线焊接于PCB电路板上的馈电17与馈地15两点,天线相应的具有两个焊点16,天线与PCB电路板连接后向上翻折放置,最后,闭合终端外壳固定天线位置。缺点在于可靠性低,由于终端需要安装在车内工作,环境恶劣,汽车在行进过程中的颠簸有可能造成焊接点脱落;生产工艺复杂,不适合大批量生产。图5和图6中所述本技术采用的是顶针接触式:顶针接触式天线连接方式将通信天线13固定于外壳下盖内部底端位置,顶针式弹簧连接器7连接PCB电路板上的馈电17点,当外壳闭合后,弹簧连接器恰好可与天线连接点14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智能车联网终端,其特征在于:终端由上盖、下盖、OBDII连接器、指示灯、PCB电路板、OBD诊断电路,FLASH储存系统模块、通信系统模块、MCU微控制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及陀螺仪、卫星定位系统模块、通信天线和卫星定位天线构成,上盖和下盖构成壳体,OBDII连接器设置在壳体顶端,连接汽车内的OBDII接口;壳体内部设置有PCB电路板、OBD诊断系统、MCU微控制器、卫星定位系统模块、通信系统模块、FLASH储存系统模块、3D加速度陀螺仪传感器、通信天线和卫星定位天线;FLASH储存系统模块、通信系统模块、卫星定位系统模块、OBD诊断系统、3D加速度陀螺仪传感器分别与MCU微控制器连接,壳体内各个电子元器件通过串口、总线或接口连接到MCU微控制器上,MCU微控制器完成对各个电子元器件采集到的数据作处理;所述通信天线顶针的连接方式是将通信天线固定于外壳下盖内部底端位置,顶针式弹簧连接器连接PCB电路板上的馈电点,当外壳闭合后,弹簧连接器恰好可与天线连接点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锷峰郁丁向春李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成为智能交通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