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苏专利>正文

老人低重心多功能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0686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三轮脚踏车,该车将中轴部件置于车架前管后方距离前管中心线120~300mm处,使鞍座坐垫高于中轴棍150~270mm。该车鞍座增设靠背,骑行者蹬动脚蹬时身体后倾,重心大大降低,即使骑行速度较快,转弯时也不会翻倒。该车是用两个夹角可变换的管子来取代把立管的,并在前管与鞍座之间设置可拆除的备用鞍座。因而该车虽然车身短小轻便,却具有载货和载人等功能,不仅适于老人代步,亦可供青年人使用。(*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轮脚踏车,属于三轮脚踏车车架结构以及车把的专利技术。现在流行的可供老人骑行的三轮车,其车架结构都是将中轴部件置于鞍座下方,鞍座坐垫与中轴棍的高度差为500~650mm。由于骑行者重心高,也由于两个后轮的间距不能做得太大,因而转弯时三轮车很容易翻倒,很不安全。申请号为892043792的老人低重心三轮脚踏车将中轴部件置于车架前管上或前管后方距离前管中心线不超过120mm处,并将前轮直径减小,鞍座增设靠背,使鞍座坐垫与中轴棍的高度差为0~200mm,骑行者蹬动脚蹬时身体后倾,重心大大降低,从而克服了一般三轮车转弯时易翻倒,安全性差的缺点。但该车也有两个缺点,一是骑行者脚抬得太高,身体斜度太大。二是由于骑行者身体后倾,在车架上占的地方很大,所以该车若要设置载重拖斗或者在鞍座后方设置携带成年人的装置,就不能不加大前轮与后轮的间距,使整车有长又重。若要缩短车身,使之轻便灵活,那么该车就只剩下代步这一个功能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三轮车的缺点,对车架结构以及车把作了改进,从而提供一种安全性与上述老人低重心三轮脚踏车相同,既能载货又能携带成年人,且车身短小,轻便美观,骑行更舒适的新型老人低重心多功能自行车。实现上述目的的设计方案是将中轴部件(包括中轴棍、大链轮、一端装有脚蹬的曲柄)置于前管后方距离前管中心线120~300mm处,并与后轮转轴中心线相距550~820mm;尽可能降低中轴棍的高度,使鞍座坐垫高于中轴棍150~270mm;用两根夹角可变换的管子来取代把立管;在前管与鞍座坐垫之间设置一个能拆除的备用鞍座。这种三轮车的结构,决定了骑行者的重心并不比申请号为892043792的老人低重心三轮脚踏车高,但骑行者身体的斜度减小。需载人时,骑行者将车把推向前,坐在备用鞍座上,被载者可以背对骑行者坐在带靠背的鞍座上。这时骑行者的重心虽然抬高,但骑行者与被载者的合重心并不太高,且合重心靠近后轮轴线,所以安全性亦然较好。需载货时,将鞍座框架上的靠背及鞍座坐垫取下,鞍座框架便成为一个拖斗。这样,尽管车身短小轻便,却能具备多种功能。附附图说明图1和附图2为本技术的车架及车把结构示意图,同时也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前管2、下立管3、固定板4、固定棒5、上立管6、固定柱7、横梁8、鞍座坐垫9、靠背10、鞍座框架11、固定条12、后轮13、飞轮14、中接头15、中轴棍16、大链轮17、曲柄18、脚蹬19、前叉20、加固筋21、把横管22、底板23、鞍管套24、备用鞍座25、鞍管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横梁(7)是横截面为矩形的平直的方管。它一头与前管(1)相连,另一头与鞍座框架(10)相连。在鞍座框架(10)内有两对条形金属板即固定条(11),一对在前,一对在后,相距160~480mm。固定条(11)板面开有圆孔或非圆形的孔。每对固定条(11)板面相对,竖直放置,间距25~50mm;其中的一条是两头与鞍座框架(10)焊接,另一条只有一头与鞍座框架(10)焊接。横梁(7)置于每对固定条(11)之间,通过固定条(11)上的孔,以及横梁(7)相应位置上设置的孔,用螺钉将它们紧固。将中轴棍(15)装配在中接头(14)内,中接头(14)通过一根粗管和两根细管或板料焊接在横梁(7)下方距前管(1)中心线120~300mm处。前管(1)中心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58~66°。靠背(9)悬吊在鞍座框架(10)上。靠背(9)斜度可调并可平移和拆卸。鞍座坐垫(8)可任意平移。该车的把横管(21)与前叉(19)是通过上立管(5)与下立管(2)这两根管子来连接的。上立管(5)可以是金属管,也可以是实心金属棒。它下端与固定棒(4)的一端相连。固定棒(4)的另一端沿该棒中心线开有横贯端面,深26~150mm,宽2~8mm的槽。槽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各有两个直径为3~11mm的孔。下立管(2)的顶端与固定板(3)相连。固定板(3)厚2~8mm,板面与下立管(2)中心线平行。固定板(3)上至少有3个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直径为3~11mm的孔。将固定板(3)插入固定棒(4)的槽中,使该槽每一侧面上的两个孔与固定板(3)上的两个孔对齐,即可用螺钉将它们紧固。上立管(5)与下立管(2)的夹角取决于选用固定板(3)上哪两个孔来紧固固定棒(4)。固定板(3)是通过加固筋(20)来加固的。构成加固筋(20)的金属板位于固定板(3)下方,与固定板(3)板面相互垂直,合为一体,并与下立管(2)相连。备用鞍座(24)的鞍管(25)固定在鞍管套(23)中。鞍管套(23)与底板(22)焊接。底板(22)厚2~8mm,长60~220mm,板面有2~4个直径为3~11mm的孔。在横梁(7)距前管(1)230~600mm处的两个侧面上,各焊有一个或两个固定柱(6)。固定柱(6)上表面有直径为3~11mm的孔,它的上表面与横梁(7)的上表面相平。将底板(22)平放在横梁(7)的上表面,使底板(22)上2~4个孔与固定柱(6)上的孔对齐,即可用螺钉将它们紧固。松开螺钉,即可将它们分开。该车借助靠背(9)蹬动时,最大蹬力可达250斤,速度较快,不仅适于老人代步,亦可供青年人使用。权利要求1.一种三轮脚踏车,其特征在于它的中轴部件包括中轴棍(15)、大链轮(16)、一端装有脚蹬(18)的曲柄(17)是置于车架前管(1)中心线120~300mm处,并与后轮(12)转轴中心线相距550~820mm;把横管(21)与前叉(19)是通过上立管(5)与下立管(2)这两根管子来连接的,上立管(5)下立管(2)相互间的夹角可变换;在鞍座框架(10)与前管(1)之间设置一个能够拆除的备用鞍座(24)。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脚踏车,其特征在于前管(1)中心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58~66°。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脚踏车,其特征在于上立管(5)有一端与固定棒(4)的一端相连,固定棒(4)的另一端沿该棒中心线开有横贯端面,深26~150mm、宽2~8mm的槽,槽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各有两个直径为3~11mm的孔。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脚踏车,其特征在于下立管(2)的顶端与固定板(3)相连,固定板(3)厚2~8mm,板面与下立管(2)中心线平行。固定板(3)上至少有3个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直径为3~11mm的孔。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轮脚踏车,其特征在于固定板(3)是通过加固筋(20)来加固的,构成加固筋(20)的金属板位于固定板(3)下方,与固定板(3)板面相互垂直,合为一体,并与下立管(2)相连。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脚踏车,其特征在于鞍管套(23)是固定在底板(22)上的,再通过底板(22)与横梁(7)用螺钉紧固。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脚踏车,其特征在于在横梁(7)距前管(1)230~600mm处的两个侧面上,各焊有一个或两个固定柱(6),固定柱(6)上表面有直径为3~11mm的孔,它的上表面与横梁(7)的上表面相平。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脚踏车,其特征在于鞍座框架(10)内有两对条形金属板即固定条(11),一对在前,一对在后,相距160~480mm,每对固定条(11)面板相对,竖直放置,间距25~50mm,其中的一条是两头与鞍座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轮脚踏车,其特征在于它的中轴部件包括中轴棍(15)、大链轮(16)、一端装有脚蹬(18)的曲柄(17)是置于车架前管(1)中心线120~300mm处,并与后轮(12)转轴中心线相距550~820mm;把横管(21)与前叉(19)是通过上立管(5)与下立管(2)这两根管子来连接的,上立管(5)下立管(2)相互间的夹角可变换;在鞍座框架(10)与前管(1)之间设置一个能够拆除的备用鞍座(2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苏
申请(专利权)人:胡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