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杜弘道专利>正文

绞接式折叠轻便三轮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0624 阅读:3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铰接式折叠轻便三轮自行车,其特征是自行车与双轮推车组合而成,推车铰接于自行车车把座上,车轮成后等腰三角形布置。推车以装有车轮和线闸的左右框架为基座,用两根可折叠的横梁、叉剪及用帆布制作的坐面及靠背将左右框架连接组成一辆可折叠的推车。本车行驶时无偏牵引力,两只前轮沿铰点同步转向,转弯时不受差速影响,稳定性好,可折叠,比普通三轮自行车轻,放置占地面积小于普通自行车,两车分离后各具独立功能。(*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三轮自行车。目前,三轮自行车(老人车)有双轮驱动固定式和在普通自行车上挂边车两种基本类型,但两者都存在着不足前者较笨重,体积大占地面积大,摆放搬运不便,上下楼更为困难,转弯时由于两个驱动轮受差速的影响,稳定性差;后者由于偏牵引力行驶稳定性差,零件易磨损。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目前三轮自行车存在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由自行车与双轮推车组合而成,两只前轮沿铰点同步转向,行驶时无偏牵引力,转弯时不受差速影响,稳定性好,可折叠,重量轻,占地面积小,两车分开后各具独立功能的折叠轻便三轮自行车。本技术的技术特征是该车由自行车与双轮推车组合而成。推车以结构尺寸相同的左右框架为基座,框架由上下梁及两侧立柱组成一个长方形框架,框架下方焊有轮座,左右轮座各装有一套独立的车轮及线闸。左右轮座的内侧各有一个连接耳,分别与叉剪固定端相铰接。左右框架内各装有一根活动杆,它与框架梁平行,活动杆通过两端的滑座,套装在框架的主柱上,可沿立柱上下滑动,左右活动杆的中部各有一个连接耳,分别与叉剪活动端相铰接。用帆布制作的坐面套装在左右活动杆上,帆布靠背固定在左右框架的后立柱上。框架的后部装有折叠横梁,其两端与带紧定螺的左右活动杆后滑座相铰接,两段横梁之间通过具有水平和垂直轴向的十字接头与带紧定螺的固定套相铰接,固定套装在自行车车把座的立轴上。框架前立柱延长部的正前方,铰接有U形折叠横梁,U形梁由两段L形管铰接而成,当U形横梁与立柱处于垂直状态时,两段L形管的铰链轴线处于垂直位置,不可上下折叠,可当作脚蹬;当U形横梁与立柱重叠时,两段L形管的铰连轴线处于水平位置,可上下折叠。左右框架的上梁上包有泡沫扶手。左右框架后立柱延长折弯部装有车把手。本车的后轮还安装有回链制动器。当需三轮自行车功能状态时,首先卸下自行车把、前叉及前轮,在车把座上装上立轴,再将推车后梁上的固定套装在立轴上,两车铰接为一体。手握推车车把,将折叠状态的推车向两侧瓣动,左右框架沿叉剪的运动轨迹同步向外张开,同时叉剪的活动端带动左右活动杆沿立柱向下滑动,并通过活动杆的后滑座带动后折叠横梁沿十字接头向下、向外作曲线运动与左右框架同步展开,与左右框架相连的U形折叠横梁、坐面、靠背面与左右框架同步展开,当活动杆下移至与框架下梁贴靠时,叉剪活动端受阻不能再继续外张,此时推车各构件已全部展开到位,再将展开后的U形横梁转动至水平状态(脚蹬状态),最后拧紧固定套及活动杆滑座的紧定螺,三轮自行车即定位于功能状态。当收折三轮自行车时,首先将U形横梁向上翻转至与框架立柱重叠,再将固定套及活动杆滑座的紧定螺松开,手握左右车把用力向内合拢,此时左右框架、叉剪、两根横梁及坐面背面按展开时的反顺序运动,直至完全合拢到位,此时车的占地面积最小。若推车与自行车独立使用时,松开固定套紧定螺,将两车分离,再将自行车的车把、前叉及前轮装上即恢复了自行车的功能;双轮推车可用于载人载物,如在固定套上安装附件万向轮,可当作残废人使用的三轮车。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车由自行车与双轮推车组合而成,重心居中,铰接转向,行驶时无偏牵引力,转弯时不受差速影响,稳定性好,可折叠,重量比普通三轮自行车轻,放置占地面积比普通自行车小,零部件通用化程度高,可分可合,分开后各具自行车与手推车功能,搬运放置方便,特别适合楼上住户需要。 附图说明图1三轮自行车状态图。图2三轮车结构示意图。图3后滑座。图4后折叠横梁与固定套。图5U形横梁与前立柱铰接图1轮座,2连接耳,3U形折叠横梁,4钢板铰连,5叉剪,6连接耳,7前立柱,8坐面,9前滑座,10安全保险带,11上梁,12泡沫扶手,13车把手,14靠背,15立轴,16后立柱,17十字接头,18固定套,19紧定螺,20后折叠横梁,21后滑座,22紧定螺,23活动杆,24下梁,25线闸,26连接耳,27车轮。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实施例本技术由自行车与双轮推车组合而成,根据自行车的规格确定推车的总体尺寸及连接尺寸。推车以结构尺寸相同的用钢管组焊的左右框架为基座,框架由上梁11、下梁24、前立柱7、后立柱16及轮座1组成。左右轮座上各装有一个20吋自行车车轮27及线闸25。左右轮座内侧各有一个连接耳2分别与叉剪5的固定端相铰接。左右框架内各装有一根活动杆23,杆的两端通过前后滑座9、21,套装在前后立柱7、16上,活动杆沿立柱上下滑动应自如,左右活动杆的中部焊有连接耳26,分别与叉剪活动端相铰接。用帆布制作的坐面8套装在左右活动杆上,帆布靠背14固定在左右框架的后立柱上。框架的后部装有钢管制作的后折叠横梁20,其两端与带紧定螺22的左右活动杆后滑座21相铰接,两段横梁之间通过具有水平和垂直轴向的十字接头17与带紧定螺19的固定套18相铰接,固定套装在自行车车把座的立轴15上,立轴作为自行车与推车铰接的受力件,应有足够的强度。左右框架前立柱7延长部的正前方与U形折叠横梁3两端的连接耳6相铰接,U形横梁由两段L形钢管组合,中间用两块钢板铰连4铰接,其铰点的轴线应与U形横梁两端铰点的轴线相垂直。左右框架的上梁上装有泡沫扶手12,及安全保险带10,后立柱延长折弯部装有自行车把手13,本车的后轮安装回链制动器,还配有附件万向轮,当双轮车独立使用时若将万向轮装在固定套上可当残疾人三轮车用。权利要求1.一种铰接式折叠轻便三轮自行车,由各具独立功能的自行车与双轮推车组合而成,其特征是推车后折叠横梁铰接于自行车,推车装有车轮和线闸的左右框架为基座,用U形折叠横梁3、叉剪5、后折叠横梁20及用帆布制作的坐面8及靠背14将左右框架连接成一辆可折叠的推车;叉剪的固定端与左右轮座相铰接,叉剪的活动端与左右框架的活动杆23相铰接;活动杆通过两端的滑座9、21套装于框架两侧的立柱7、16上;帆布坐面8套装在左右活动杆上,帆布靠背14固定在左右框架的后立柱16上,后折叠横梁20两端与带紧定螺的后滑座21相铰接,两段横梁之间通过十字接头17与带紧定螺的固套18相铰接,固定套套装在自行车车把座的立轴15上;用着脚蹬的U形横梁3由两段铰接的L形钢管组成,U形横梁的两端分别铰接在左右框架前立柱7延长部的正前方位置。专利摘要一种铰接式折叠轻便三轮自行车,其特征是自行车与双轮推车组合而成,推车铰接于自行车车把座上,车轮成后等腰三角形布置。推车以装有车轮和线闸的左右框架为基座,用两根可折叠的横梁、叉剪及用帆布制作的坐面及靠背将左右框架连接组成一辆可折叠的推车。本车行驶时无偏牵引力,两只前轮沿铰点同步转向,转弯时不受差速影响,稳定性好,可折叠,比普通三轮自行车轻,放置占地面积小于普通自行车,两车分离后各具独立功能。文档编号B62K5/04GK2065175SQ9021181公开日1990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1990年2月14日 优先权日1990年2月14日专利技术者杜弘道, 石锋 申请人:杜弘道, 石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铰接式折叠轻便三轮自行车,由各具独立功能的自行车与双轮推车组合而成,其特征是:推车后折叠横梁铰接接于自行车,推车装有车轮和线闸的左右框架为基座,用U形折叠横梁3、叉剪5、后折叠横梁20及用帆布制作的坐面8及靠背14将左右框架连接成一辆可折叠的推车;叉剪的固定端与左右轮座相铰接,叉剪的活动端与左右框架的活动杆23相铰接;活动杆通过两端的滑座9、21套装于框架两侧的立柱7、16上;帆布坐面8套装在左右活动杆上,帆布靠背14固定在左右框架的后立柱16上,后折叠横梁20两端与带紧定螺的后滑座21相铰接,两段横梁之间通过十字接头17与带紧定螺的固套18相铰接,固定套套装在自行车车把座的立轴15上;用着脚蹬的U形横梁3由两段铰接的L形钢管组成,U形横梁的两端分别铰接在左右框架前立柱7延长部的正前方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弘道石锋
申请(专利权)人:杜弘道钟得祥石锋杜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