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锥角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06589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9 19:52
一种内锥角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属于机械工程振动领域。成功解决了现有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由于多种结构问题无法在工程实际中得到应用的问题。该装置包括壳体(1)、磁性液体(2)、左永磁体(3)、连接棒(4)、右永磁体(5)、右端盖(6)、通气槽(7)、左端盖(8),当外界振动时,磁性液体随由左永磁体(3)和右永磁体(5)组成的质量块一起运动,从而吸收能量,左永磁体(3)、连接棒(4)和右永磁体(5)由于锥角作用使得质量块之间形成频率差,使减振效率达到最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锥角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适用于航天器中长直物体的减振。
技术介绍
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是一种被动减振器,对惯性力的敏感度较高,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耗能大和寿命长等优点。由于空间飞行器特殊的运行环境,其自身体积、重量和能源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非常适合于大型航天器长直物体的低频率、小振幅的减振,如空间站的太阳能帆板、天线等,同时,其在地面上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长达百米的大功率天线的减振,精密天平的减振等等。然而现有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由于多种结构问题无法在工程实际中得到应用,具体问题如下:现在最为常见的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主要采用磁性液体的二阶浮力原理,如对比文献I (公开号CN102032304A的申请专利)所述、对比文献2 (公开号CN104074903A的申请专利)所述、对比文献3(公开号CN102042359A的申请专利)所述、对比文献4(公开号CN102494070A)所述、对比文献5 (公开号JP11-230255A)所述和对比文献6(公开号CN103122965A),少数采用了磁性液体的一阶浮力原理,如对比文献7 (公开号JP11-223247A的申请专利)所述。对比文献I (公开号为CN102032304A的申请专利)所述的减振器装置,该减振器包括非导磁外壳、磁性液体、永磁体、螺母、端盖、螺栓、螺钉、密封垫和O型密封圈。该申请专利通过将圆柱形的永磁体作为质量块,在非导磁外壳内注满磁性液体,从而利用磁性液体的二阶浮力原理使得质量块悬浮在壳体中。当外界振动时,质量块和壳体之间的相对运动造成磁性液体在质量块与壳体之间的间隙中流动,从而产生粘性损耗。该专利所述的减振器利用了磁性液体的二阶浮力原理,通过在壳体内充满磁性液体使得永磁体能够稳定悬浮在壳体中,然而由于磁性液体的磁粘效应,当磁性液体充满壳体后,永磁体在壳体内部运动将非常缓慢,减振效果不好。其次,由于质量块为永磁体,壳体为普通圆柱桶状,因此质量块重量和回复力大小均不可调,因此在工程应用中不具有实用性。对比文献2 (公开号为CN104074903A的申请专利)所述的减振器装置,该减振器包括非导磁壳体、螺栓、螺母、永磁体、磁性液体、非磁性外壳、O型圈、气孔、环形间隙等。该申请专利也是将永磁体作为质量块,在永磁体两端吸附少量磁性液体,利用磁性液体的二阶浮力原理使得永磁体悬浮,通过将壳体内壁加工成圆弧状使得磁性液体产生弹性力,从而使得永磁体始终处于壳体的正中。同时,该结构也不需要将磁性液体充满整个壳体,从而避免了对比文献I的磁性液体充满后在永磁体两端的流动困难问题。然而当质量块运动时,整个质量块将发生偏斜,导致质量块底面与壳体弧形内壁发生刮蹭现象,导致减振效果不明显,同时该专利所用气孔需要安接外套,结构复杂,导致整个减振器质量增加,因此不具有实用性。对比文献3 (公开号为CN102042359A的申请专利)所述的减振器装置,该减振器与对比文献I所述的装置结构类似,但对比文献3在永磁体上加工有4?8个通孔,该通孔可以使得磁性液体流动更加顺畅,且增大摩擦面积。然而,由于磁性液体充满整个腔室,且永磁体两端磁场非常强,无论是通孔内的磁性液体还是永磁体与壳体之间的磁性液体都会因为粘度过大而无法正常流动,因此在永磁体上加工通孔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不具有实用性。对比文献4 (公开号CN102494070A的申请专利)所述的减振器装置,该减振器原理与对比文献I所述装置原理类似,但该专利所述装置将壳体加工成圆形的空心球状,永磁体加工成实心球状。然而,单纯的形状改变并不能解决磁性液体在永磁体与壳体之间流动困难的问题,因此不具有实用性。对比文献5 (公开号JP11-230255A的申请专利)所述的减振器,该减振器是一种用于转轴振动的减振器,其利用磁性液体的二阶浮力原理,将永磁体作为一个旋转质量块。该专利也无法解决磁性液体在永磁体与壳体之间流动困难的问题,因此不具有实用性。对比文献6 (公开号CN103122965A的申请专利)所述的减振器装置,该减振器是一种用于消减太阳能帆板振动的减振器,其利用了磁性液体的二阶浮力原理,质量块为环形永磁体。该专利通过用带锥角的垫片来保持永磁体的居中位置,然而当圆柱形永磁体在壳体底部运动时,由于锥角垫片的作用将发生倾斜从而导致永磁体与垫片发生刮蹭,粘性耗能降低,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问题。对比文献7(公开号JP11-223247A的申请专利)所述的减振器装置,该减振器是一种用于消减转轴振动的减振器,其利用了磁性液体的一阶浮力原理,质量块为环形非导磁物质,在转轴上安装一圈永磁体使得质量块在周向不发生偏移。然而,通过磁性液体的一阶浮力原理可知,单独一组永磁体对非导磁性的物质悬浮是不稳定的,很容易导致质量块在沿转轴轴向方向产生偏移和扰动,因此该专利不具有实用价值。因此急需对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的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和改进,使其能够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由于多种结构缺陷造成磁性液体流动等问题,使其无法在工程实际中得到应用。特提供一种内锥角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锥角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该装置包括壳体、磁性液体、左永磁体、连接棒、右永磁体、右端盖、右通气孔、左端盖、左通气孔。所述壳体设有内孔,内孔左端为从左到右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孔,内孔右端为从右到左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孔;所述左永磁体、连接棒和右永磁体从左到右依次固定连接形成工作单元,并保证同轴;在左永磁体和右永磁体上注射一定量的磁性液体;所述左端盖和右端盖分别与壳体左、右端面固定连接。在壳体中部形成的对称锥孔可以有效防止永磁体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锥角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壳体(1)、磁性液体(2)、左永磁体(3)、连接棒(4)、右永磁体(5)、右端盖(6)、右通气孔(7)、左端盖(8)、左通气孔(9);所述壳体(1)设有内孔,内孔左端为从左到右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孔,内孔右端为从右到左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孔;所述左永磁体(3)、连接棒(4)和右永磁体(5)从左到右依次固定连接形成工作单元,并保证同轴;在左永磁体(3)和右永磁体(5)上注射一定量的磁性液体(2);所述左端盖(8)和右端盖(6)分别与壳体(1)左、右端面固定连接;左端盖(8)上加工有左通气孔(9),右端盖(6)上加工有右通气孔(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才姚杰常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