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守成专利>正文

电动自行车后减震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0403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后减震机构,包括车架和减震器,所述的车架包括带立管的主梁和座管,车架的后部还具有呈整体V形弯管状的后支架,后支架的上开口端设置在座管的上部并能沿前后方向移动,后支架的下开口端与中接头固定连接,且中接头的前部同轴铰接有主梁和座管,后支架的后端带有后轴槽的连接件;所述的减震器由两只摆臂、减震弹簧和弹簧座构成,两只摆臂分别设置在座管两侧的前部,铰接在座管上的摆臂其上端与后支架的前部连接,减震弹簧设置在弹簧座内,且弹簧座的上、下两端分别铰接在摆臂的下前端和与主梁连接的加强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受力合理,结构紧凑,减震效果好,能延长减震弹簧使用寿命的特点。(*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后减震机构,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后减震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自行车的后减震机构大都有二种结构,一种结构是只采用一只减震器,减震器连接在后平叉的后部和座管之间,后轮固定连接在后平叉后部,使后轮与后平叉一起上、下串动,通过减震器来吸收和衰减路面的颠簸,以改善骑行者的舒适性。但不足的是,骑行时,减震弹簧直接承受冲击力,这样不仅对弹簧的制作要求较高,而且因弹簧受到强烈的冲击后,易造成弹簧疲劳,而降低减震效果,并缩短减震弹簧的使用寿命。另一种结构的后减震机构采用后减震器和横向减震器的双减震机构,车架的横梁与斜梁前端铰接,后减震弹簧设置在座管下部并与斜梁的连接架连接,斜梁后部与后车架铰接,在后车架与斜梁的连接架之间还设有一个横向减震器,这种结构的后减震机构能使车座具有较大的上、下摆动幅度,实现纵向和横向减震,使其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但该种车架连接处均为铰接结构,因此车架存在着稳定性和强度差以及结构不紧凑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减震效果好,能延长减震弹簧使用寿命的电动自行车后减震机构。本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自行车后减震机构,包括车架和减震器,所述的车架包括带立管的主梁和座管,车架的后部还具有呈整体V形弯管状的后支架,后支架的上开口端设置在座管的上部并能沿前后方向移动,后支架的下开口端与中接头固定连接,且中接头的前部同轴铰接有主梁和座管,后支架的后端固定有带后轴槽的连接件;所述的减震器由两只摆臂、减震弹簧和弹簧座构成,两只摆臂分别设置在座管两侧的前部,铰接在座管上的摆臂其上端与后支架的前部连接,减震弹簧设置在弹簧座内,且弹簧座的上、下两端分别铰接在摆臂的下前端和与主梁连接的加强梁上。本技术减震器采用摆臂与减震弹簧相结合的结构,并将摆臂铰接在座管的前部,使车架的主梁、后支架以及摆臂组成一个连杆机构,结构简单、受力合理,当车辆受到地面的冲击后,使后轮与后支架一起上、下摆动,并通过后支架来传递地面对车架的冲击力,使与其铰接的摆臂摆动,再通过减震弹簧达到减震的效果,而且还可通过后支架的自身弹性变形,吸收部分振动,来提高电动自行车的减震效果,使骑行者的具的较好的舒适性。本技术由于能通过后支架在传递地面对后轮的冲击力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弹性变形,吸收部分振动来达到初步减震的效果,因此减小对减震弹簧的冲击力,能延长减震弹簧的使用寿命。本技术将摆臂与减震弹簧安装在座管的前部,结构紧凑,能充分利用车架前部空间。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后减震机构安装在整车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后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的B向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后减震机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其中1-车架;1-1-主梁;1-2-立管;1-3-座管;1-4-中接头;1-41-轴套;1-42-耐磨衬套;1-5-后支架;1-51-连接件;1-52-槽形板;1-6-加强梁;1-7-铰接座;2-减震器;2-1-摆臂;2-11-加强板;2-2-弹簧座;2-3-减震弹簧;3-链传动机构;4-后轮;5-电机;6-电池;7-鞍座;8-前叉;9-车把;10-前轮;11-中轴;12-曲柄。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所示的电动自行车,包括车架1、前轮10、后轮4、链传动机构3、电池6和电机5,车架1由带立管1-2的主梁1-1、座管1-3以及呈整体V形弯管状的后支架1-5构成,立管1-2内装前叉8,前叉8的上部装在车把9上,其下部装有前减震器并与前轮10连接,后支架1-5的下开口端与中接头1-4焊接,中轴11安装在中接头1-4上,中轴11上的链轮、传动链以及后轴上的链轮构成链传动机构3,并由装在后轴上的电机5驱动,中轴11上装有曲柄12,装在座管1-3后部的电池6为电机5提供电源,座管1-3上的上部装有鞍座7。见图2、3所示,本技术的后减震机构由车架1和减震器2构成,车架1的主梁1-1与座管1-3铰接在中接头1-4的前部,最好如图3所示,轴套1-41固定在中接头1-4的前部,且主梁1-1与座管1-3焊接在轴套1-41上,轴套1-41内设有相互插接的耐磨衬套1-42,耐磨衬套1-42与中接头1-4固定连接,使轴套1-41与耐磨衬套1-42相对转动,主梁1-1和座管1-3通过中接头1-4与后支架1-5的相对转动。见图2所示,在后支架1-5的后部还固定有带后轴槽的连接件1-51,后轮4通过坚固件连接在连接件1-51上,后支架1-5的上开口端设置在座管1-3的上部并能沿前后方向移动,当后轮4受到地面的反力时,后支架1-5与后轮4一起上下摆动,通过后支架1-5传递地面对车架的冲击力,并沿座管1-3的前后方向移动,见图1、2、4所示本技术的减震器2,由两只摆臂2-1、减震弹簧2-3和弹簧座2-2构成,两只摆臂2-1分别设置在座管1-3两侧的前部,并铰接在座管1-3上,两只摆臂2-1的上端与后支架1-5的上部连接,见图1所示,后支架1-5的上端固连有槽形板1-52,槽形板1-52前端两侧与两摆臂2-1铰接,使主梁1-1、后支架1-5以及摆臂2-1组成一个连杆机构。为增加摆臂2-1的强度,见图5所示,在两只摆臂2-1的前侧还连有加强板2-11。减震弹簧2-3设置装在弹簧座2-2内,弹簧座2-2的上下两端分别铰接在摆臂2-1的下前端侧和与主梁1-1连接的加强梁1-6上,该加强梁1-6可如图2所示,主梁1-1与座管1-3之间固连有加强梁1-6,在加强梁1-6设有铰接座1-7,弹簧座2-2的下端铰接在铰接座1-7上。本技术的加强梁1-6还可如图5所示,主梁1-1的立管1-2和座管1-3之间固连有加强梁1-6,且加强梁1-6上设有铰接座1-7,弹簧座2-2的下端铰接在铰接座1-7上。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自行车后减震机构,包括车架(1)和减震器(2),所述的车架(1)包括带立管(1-2)的主梁(1-1)和座管(1-3),其特征在于车架(1)的后部还具有呈整体V形弯管状的后支架(1-5),后支架(1-5)的上开口端设置在座管(1-3)的上部并能沿前后方向移动,后支架(1-5)的下开口端与中接头(1-4)固定连接,且中接头(1-4)的前部同轴铰接有主梁(1-1)和座管(1-3),后支架(1-5)的后端固定有带后轴槽的连接件(1-51);所述的减震器(2)由两只摆臂(2-1)、减震弹簧(2-3)和弹簧座(2-2)构成,两只摆臂(2-1)分别设置在座管(1-3)两侧的前部,铰接在座管(1-3)上的摆臂(2-1)其上端与后支架(1-5)的前部连接,减震弹簧(2-3)设置在弹簧座(2-2)内,且弹簧座(2-2)的上、下两端分别铰接在摆臂(2-1)的下前端和与主梁(1-1)连接的加强梁(1-6)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后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梁(1-1)与座管(1-3)之间固连有加强梁(1-6),加强梁(1-6)上设有铰接座(1-7),弹簧座(2-2)的下端铰接在铰接座(1-7)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后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梁(1-1)的立管(1-2)与座管(1-3)之间固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自行车后减震机构,包括车架(1)和减震器(2),所述的车架(1)包括带立管(1-2)的主梁(1-1)和座管(1-3),其特征在于:车架(1)的后部还具有呈整体V形弯管状的后支架(1-5),后支架(1-5)的上开口端设置在座管(1-3)的上部并能沿前后方向移动,后支架(1-5)的下开口端与中接头(1-4)固定连接,且中接头(1-4)的前部同轴铰接有主梁(1-1)和座管(1-3),后支架(1-5)的后端固定有带后轴槽的连接件(1-51);所述的减震器(2)由两只摆臂(2-1)、减震弹簧(2-3)和弹簧座(2-2)构成,两只摆臂(2-1)分别设置在座管(1-3)两侧的前部,铰接在座管(1-3)上的摆臂(2-1)其上端与后支架(1-5)的前部连接,减震弹簧(2-3)设置在弹簧座(2-2)内,且弹簧座(2-2)的上、下两端分别铰接在摆臂(2-1)的下前端和与主梁(1-1)连接的加强梁(1-6)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守成
申请(专利权)人:徐守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