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流式液力透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02496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9 14:51
一种轴流式液力透平装置,它涉及能量回收技术领域,轴承体设置在泵体的上端,且轴承体与泵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泵体侧面有一个垂直于轴线的进口,下面有一个轴向的出口,泵体的出口段被包围在筒体中心,出口段最上端设置有一个凸台,液力透平的轴穿设在泵体的中心,且轴套接在轴承内,轴承的下方设有迷宫式油封,迷宫式油封底部的轴承端盖通过螺钉与轴承体连接,设置在轴下端的轴流式转轮设置在泵体的中心,并由轴头螺母紧固在轴上,轴流式转轮内设有键。它实现大流量、低压差、回收功率在0.2-25KW的液体能量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流式液力透平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量回收
,具体涉及一种轴流式液力透平装置。
技术介绍
:在炼油、化肥等石油化工工业,气体净化设备、海水淡化装置、炼钢高炉及其他高塔冷却装置等工艺过程中,有大量液体余压能量,通过减压阀降压至低压造成了能源的浪费,液力透平可回收这些高压液体的余压能量,将液体的压力能转换为透平的机械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目前,对于高压差、小流量特点的液体能量回收,主要采用径流式液力透平,其回收功率都在25KW以上,应用径流式液力透平回收液体能量的技术与专利已较多。对于大流量、低压差、回收功率在0.2-25KW的液体能量回收,可采用轴流式液力透平,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轴流式液力透平专利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流式液力透平装置,它可以实现大流量、低压差、回收功率在0.2-25KW的液体能量回收。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由泵体、轴头螺母、轴流式转轮、键、轴套、机械密封、螺栓、O型密封圈、挡水圈、螺钉、轴承端盖、迷宫式油封、轴承、轴、轴承体组成;轴承体设置在泵体的上端,且轴承体与泵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泵体侧面有一个垂直于轴线的进口,下面有一个轴向的出口,泵体的出口段被包围在筒体中心,出口段最上端设置有一个凸台,液力透平的轴穿设在泵体的中心,且轴套接在轴承内,轴承的下方设有迷宫式油封,迷宫式油封底部的轴承端盖通过螺钉与轴承体连接,轴的下方设有挡水圈,轴套套设在轴的外壁,O型密封圈镶嵌在轴套内,轴套的外壁设有机械密封,设置在轴下端的轴流式转轮设置在泵体的中心,并由轴头螺母紧固在轴上,轴流式转轮内设有键。作为优选,所述的泵体下面有一个轴向的出口,泵体的出口段被包围在筒体中心,出口段最上端设置有一个凸台,该凸台可抑制流体进入轴流式转轮时的漩涡,泵体出口为扩散型,减小流动损失。作为优选,所述的轴流式转轮由轮毂和叶片组成,轮毂为柱体结构,叶片为空间扭曲叶片,均布在轮毂上。作为优选,所述的轴头螺母旋向与轴相反,且外形为流线型,以减小该处的水力损失。作为优选,所述的轴流式转轮与泵体在半径方向有2-4mm的间隙,防止液力透平运转过程中发生卡死现象。作为优选,所述的轴承体上开有操作孔,方便轴流式液力透平的装配以及机械密封的维护作为优选,所述的机械密封实现液力透平工作腔的介质密封。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采用立式结构,由转子部件、泵体、轴承体和密封组成。转子部件穿过泵体中心布置,包括主轴、主轴下端实现能量转换的轴流式转轮、主轴上端的轴承部件;泵体包括一个位于侧面垂直轴线的进口和一个轴向的出口,轴承体位于泵体上面,与泵体采用螺栓连接,转子部件与泵体之间安装机械密封。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余压液体从透平进口进入泵体,经过轴流式转轮,驱动其旋转,轴流式转轮带动轴旋转,将液体余压能量转换为转子的旋转机械能,从而实现了液体余压能量回收。本专利技术针对大流量、低压差、回收功率在0.2-25KW的液体能量回收,结构简单,独特新颖,成本低廉,同时,安装与维修方便,液力透平输出端可直接与发电机相连,也可以直接驱动泵或风机等工作机。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实现大流量、低压差、回收功率在0.2-25KW的液体能量回收。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由泵体1、轴头螺母2、轴流式转轮3、键4、轴套5、机械密封6、螺栓7、O型密封圈8、挡水圈9、螺钉10、轴承端盖11、迷宫式油封12、轴承13、轴14、轴承体15组成;轴承体15设置在泵体1的上端,且轴承体15与泵体之间通过螺栓7连接,泵体1侧面有一个垂直于轴线的进口,下面有一个轴向的出口,泵体1的出口段被包围在筒体中心,出口段最上端设置有一个凸台,液力透平的轴14穿设在泵体1的中心,且轴14套接在轴承13内,轴承13的下方设有迷宫式油封12,迷宫式油封12底部的轴承端盖11通过螺钉10与轴承体15连接,轴14的下方设有挡水圈9,轴套5套设在轴14的外壁,O型密封圈8镶嵌在轴套5内,轴套5的外壁设有机械密封6,设置在轴14下端的轴流式转轮3设置在泵体1的中心,并由轴头螺母2紧固在轴14上,轴流式转轮3内设有键4。所述的泵体1下面有一个轴向的出口,泵体1的出口段被包围在筒体中心,出口段最上端设置有一个凸台,该凸台可抑制流体进入轴流式转轮3时的漩涡,泵体1出口为扩散型,减小流动损失。所述的轴流式转轮3由轮毂和叶片组成,轮毂为柱体结构,叶片为空间扭曲叶片,均布在轮毂上。所述的轴头螺母2旋向与轴14相反,且外形为流线型,以减小该处的水力损失。所述的轴流式转轮3与泵体1在半径方向有2-4mm的间隙,防止液力透平运转过程中发生卡死现象。所述的轴承体15上开有操作孔,方便轴流式液力透平的装配以及机械密封6的维护。所述的机械密封6实现液力透平工作腔的介质密封。本具体实施方式工作原理:采用立式结构,由转子部件、泵体、轴承体和密封组成。转子部件穿过泵体中心布置,包括主轴、主轴下端实现能量转换的轴流式转轮、主轴上端的轴承部件;泵体包括一个位于侧面垂直轴线的进口和一个轴向的出口,轴承体位于泵体上面,与泵体采用螺栓连接,转子部件与泵体之间安装机械密封。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余压液体从透平进口进入泵体,经过轴流式转轮,驱动其旋转,轴流式转轮带动轴旋转,将液体余压能量转换为转子的旋转机械能,从而实现了液体余压能量回收。本专利技术针对大流量、低压差、回收功率在0.2-25KW的液体能量回收,结构简单,独特新颖,成本低廉,同时,安装与维修方便,液力透平输出端可直接与发电机相连,也可以直接驱动泵或风机等工作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轴流式液力透平的具体工作过程为:余压液体从液力透平进口进入泵体1,经过轴流式转轮3,驱动其旋转,轴流式转轮3带动轴14旋转,将液体余压能量转换为转子的旋转机械能。从液力透平输出的机械能可连接发电机发电,或者直接驱动泵或风机等工作机工作。从轴流式转轮3流出的低压流体经泵体1的出口流出,从而实现了液体余压能量回收。本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实现大流量、低压差、回收功率在0.2-25KW的液体能量回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轴流式液力透平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流式液力透平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泵体(1)、轴头螺母(2)、轴流式转轮(3)、键(4)、轴套(5)、机械密封(6)、螺栓(7)、O型密封圈(8)、挡水圈(9)、螺钉(10)、轴承端盖(11)、迷宫式油封(12)、轴承(13)、轴(14)、轴承体(15)组成;轴承体(15)设置在泵体(1)的上端,且轴承体(15)与泵体之间通过螺栓(7)连接,泵体(1)侧面有一个垂直于轴线的进口,下面有一个轴向的出口,泵体(1)的出口段被包围在筒体中心,出口段最上端设置有一个凸台,液力透平的轴(14)穿设在泵体(1)的中心,且轴(14)套接在轴承(13)内,轴承(13)的下方设有迷宫式油封(12),迷宫式油封(12)底部的轴承端盖(11)通过螺钉(10)与轴承体(15)连接,轴(14)的下方设有挡水圈(9)轴套(5)套设在轴(14)的外壁,O型密封圈(8)镶嵌在轴套(5)内,轴套(5)的外壁设有机械密封(6),设置在轴(14)下端的轴流式转轮(3)设置在泵体(1)的中心,并由轴头螺母(2)紧固在轴(14)上,轴流式转轮(3)内设有键(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流式液力透平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泵体(1)、轴头螺母(2)、轴流式转轮(3)、键(4)、轴套(5)、机械密封(6)、螺栓(7)、O型密封圈(8)、挡水圈(9)、螺钉(10)、轴承端盖(11)、迷宫式油封(12)、轴承(13)、轴(14)、轴承体(15)组成;轴承体(15)设置在泵体(1)的上端,且轴承体(15)与泵体之间通过螺栓(7)连接,泵体(1)侧面有一个垂直于轴线的进口,下面有一个轴向的出口,泵体(1)的出口段被包围在筒体中心,出口段最上端设置有一个凸台,液力透平的轴(14)穿设在泵体(1)的中心,且轴(14)套接在轴承(13)内,轴承(13)的下方设有迷宫式油封(12),迷宫式油封(12)底部的轴承端盖(11)通过螺钉(10)与轴承体(15)连接,轴(14)的下方设有挡水圈(9),轴套(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晖杨军虎张人会史凤霞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