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握把的固定构造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0242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行车握把的固定构造改良,该握把包含有一塑料材料制成的内管体,以及一包覆于内管体上的外套体,该内管体可束套固定于自行车的车把手上;其特征在于:    该内管体,其至少一端面一体轴向延伸有多数个沿圆周方向分布且彼此相隔预定小间隙的弯弧状突肋,同时,该突肋的径向内壁面是由内管体的内壁面一体延伸而成,且内管体的端面在各突肋的径向外壁面外侧形成有挡止壁面;    至少一环箍,是由金属材料所制成的C形环体,而具有一环形内壁面及一连通内壁面的缺口,且,该缺口两侧部位分别设有一穿孔及一螺孔,该环箍的内壁面更可与内管体各突肋的径向外壁面相互套合;    至少一迫紧螺栓,可与环箍缺口两侧部位的穿孔与螺孔相互穿伸螺锁,通过以迫使环箍往内缩合迫紧内管体各突肋,再透过该突肋往内挠性变形,而将车把手牢固地迫紧束套。(*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与一种握把有关,更详而言之,特别是指一种可大幅提升自行车握把与车把手间的组装牢固性、便利性与速度的固定构造改良。
技术介绍
一般自行车的车把手上均会束套有一表面包覆有软性材料的握把,使骑乘时的握持更为舒适牢固,其中,现有的握把固定结构,主要是在握把的内管体外侧端直接成型出一束紧环肋,该束紧环肋上形成有一弹性槽,并在弹性槽二侧各形成有一具埋头孔的锁固凸块,使一迫紧螺栓穿伸一弹簧垫圈,再依序穿伸束紧环肋二埋头孔后,可螺设旋紧一螺帽,使束紧环肋得以束紧夹掣于内部的车把手,而可将握把固定于车把手上。但,现有的握把虽可通过由内管体外侧端的束紧环肋束紧车把手,但该束紧环肋是由内管体一体延伸成型,因此,其受迫紧螺栓螺设束紧时,只有靠近弹性槽部位较容易产生挠性变形,其余部位则因受一体连结于内管体的限制,而不易往内变形束紧,进而导致束套效果不佳,仍容易使握把产生松动滑脱现象,而有改良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握把的固定构造改良,主要是在握把的内管体至少一端面上一体轴向延伸有多数个突肋,以供一金属环箍的环形内壁面相互套合,且内管体至少一突肋的径向外壁面与环箍内壁面间形成有可相对弹性卡扣的限位结构,使环箍可预先卡扣限位于内管体上,同时,该金属环箍可受一迫紧螺栓穿伸螺锁,而往内缩合迫紧各突肋,使各突肋可往内迫紧束套车把手者。本技术所提供的握把,不仅可使握把牢固地迫紧束套于自行车的车把手上,同时,可避免车把手受到环箍夹伤损坏,以确保车把手的结构安全,另外,该环箍与内管体各突肋至少在轴向组装没有方向性限制,且彼此间具有弹性卡扣限位功能,即使在未旋上迫紧螺栓的情形下,至少在轴向仍可产生限位作用,因此,可大幅提升握把后续包装、运送及与车把手组装作业的方便性与速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握把外观组合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握把局部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握把束套于车把手的外观组合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握把束套于车把手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环箍与内管体各突肋的另一限位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环箍与内管体各突肋的又一限位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环箍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8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握把外观组合图;图9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握把局部立体分解图;图10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握把束套于车把手的侧视剖面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握把2车把手10内管体11端面 12间隙13突肋 131径向内壁面132径向外壁面133突块134环向突缘 14挡止壁面15容置座 151定位凹槽152穿孔 16环槽20外套体30环箍31内壁面 311凹穴312定位沟槽 32缺口33穿孔 34螺孔35头部40迫紧螺栓 41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自行车握把的固定构造改良第一实施例,该握把1是包含有一塑料材料制成的内管体10,以及一包覆于内管体10上由橡胶等软性材料制成的外套体20,该内管体10可束套固定于自行车的车把手2上;其中该内管体10,其二端面11各一体轴向延伸有多数个沿圆周方向分布且彼此相隔预定大小间隙12的弯弧状突肋13,同时,该突肋13的径向内壁面131是由内管体10的内壁面一体延伸而成,且内管体10的端面11在各突肋13的径向外壁面132外侧自然形成有挡止壁面14;另,该内管体10至少一突肋13的径向外壁面132上形成有一突起部位,本实施例主要是在内管体10其中一突肋13的径向外壁面132上形成有一呈颗粒状的突块133;二环箍30,是由铝或其它金属材料所制成的C形环体,而具有一环形内壁面31及一连通内壁面31的缺口32,且,该环箍30的缺口32两侧部位分别设有一穿孔33及一螺孔34,并于内壁面31预定部位设置一相对突肋13径向外壁面132突起部位的凹陷部位,使该凹陷部位与突起部位恰可构成一可彼此弹性卡扣限位的限位结构,本实施例主要是在内壁面31预定部位上设置一相对颗粒状造型的凹穴311,使环箍30可透过内壁面31与内管体10各突肋13的径向外壁面132相互套合,并可通过由凹穴311与突块133构成的限位结构彼此弹性卡扣及产生轴向与圆周方向的限位作用;二迫紧螺栓40,其上各预先穿套有一金属垫圈41,并可分别自环箍30的缺口32一侧穿孔33穿入,再与另侧的螺孔34相互螺锁固定,通过以迫使环箍30往内缩合迫紧内管体10各突肋13,再透过该突肋13往内适当地挠性变形,而将车把手2牢固地迫紧束套。为供进一步了解本技术构造特征、运用技术手段及所预期达成的功效,兹将本技术使用方式加以叙述,相信当可由此而对本技术有更深入且具体的了解,如下所述请参阅图2至图4,当本技术包覆有外套体20的内管体10及环箍30个别制作完成后,通常会进行预先组装,以利后续包装与运送作业,组装时,只须将环箍30内壁面31上的凹穴311对准内管体10一突肋13径向外壁面132上的突块133后套入,该环箍30的内壁面31便可与内管体10各突肋13的径向外壁面132相互套合,同时,亦可使环箍30的凹穴311与内管体10的突块133产生弹性卡扣限位作用,如此,以便可使环箍30套合于内管体10各突肋13后,在轴向与圆周方向均可达到某种程度的限位作用,以防止环箍30轻易地产生松脱掉落,进而有助于后续包装与运送作业的遂行,因此,该迫紧螺栓40可不必预先组装,而是附于包装内当附件,以供组装者事后螺锁组装,当然,该迫紧螺栓40亦可预先与环箍30的穿孔33与螺孔34相互穿伸螺锁,但并不需要紧密螺锁固定,只要略为旋上定位即可。其次,当使用者或组装业者欲将握把1安装于自行车的车把手2时,只须将预先组装有环箍30的握把1套合于车把手2上,再将握把1二端环箍30上的迫紧螺栓40施力锁紧,便可迫使环箍30往内缩合迫紧内管体10各突肋11,并可透过各突肋11往内适当地挠性变形,而将车把手2予以牢固地迫紧束套;据此,即可快速且牢固地完成握把1与车把手2的安装作业。其次,请参阅图5,上述内管体10与环箍30所构成的另一限位结构,是由内管体10至少一突肋13的径向外壁面132上设置的一颗粒状突块133,以及在环箍30内壁面31沿圆周方向设置的一定位沟槽312所构成,使该环箍30内壁面31与内管体10各突肋13相互套合时,该内壁面31上的定位沟槽312亦可与突肋13径向外壁面132上的突块133彼此弹性卡扣及产生轴向限位作用。再者,请参阅图6,上述内管体10与环箍30所构成的又一限位结构,是由内管体10每一突肋13的径向外壁面132上沿圆周方向分别设置的一环向突缘134,以及在环箍30内壁面31沿圆周方向设置的一定位沟槽312所构成,使该环箍30内壁面31与内管体10各突肋13相互套合时,该内壁面31上的定位沟槽312亦可与各突肋13径向外壁面132上的环向突缘134彼此弹性卡扣及产生轴向与圆周方向的限位作用。另,请参阅图7,上述环箍30的另一实施例,主要是在缺口32两侧部位分别形成一较大壁厚的头部35,并在相对的二头部35上分别形成上述穿孔33与螺孔34,以供该迫紧螺栓40穿伸螺锁。又,请参阅图8至图10,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锡开
申请(专利权)人:宏汇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