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把的固定结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9465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握把的固定构造改良,主要是在握把的内管体至少一端面上轴向延伸有二相对凸肋,并在凸肋的径向外壁面上形成有至少一突起,同时,该凸肋上组装有一环箍,该环箍在内壁面二相对部位各轴向贯通一凹口,并在凹口的底壁面上形成有至少一凹部,以令该环箍可由凹口与内管体的凸肋相互嵌套,并可由凹口上的凹部与凸肋上的突起弹性卡扣定位。(*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一种握把有关,具体地说,特别是指一种可大幅提升自行车握把与车把手间的组装便利性、效率及牢固性的固定构造改良。
技术介绍
按,一般自行车的车把手上均会束套有一表面包覆有软性材料的握把,使骑乘时的握持更为舒适牢固,其中,公知的握把固定结构,主要是在握把的内管体外侧端直接成型出一束紧环肋,该束紧环肋上形成有一弹性槽,并在弹性槽二侧各形成有一具埋头孔的锁固凸块,使一迫紧螺栓穿伸一弹簧垫圈,再依序穿伸束紧环肋二埋头孔后,可螺设旋紧一螺帽,使束紧环肋得以束紧夹掣于内部的车把手,而可将握把固定于车把手上。惟,公知的握把虽可由内管体外侧端的束紧环肋束紧车把手,但该束紧环肋由内管体一体延伸成型,因此,其受迫紧螺栓螺设束紧时,只有靠近弹性槽部位较容易产生挠性变形,其余部位则因受一体连结于内管体的限制,而不易往内变形束紧,进而导致束套效果不佳,仍容易使握把产生松动滑脱现象,而有改良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握把的固定构造改良,以避免握把容易松动滑脱的现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握把的固定构造改良,该握把包含有一硬性材料所制成的内管体,以及一软性材料所制成外套体,该内管体束套固定于自行车的车把手上,该外套体适当包覆于内管体的外表面;该内管体,其至少一端面的二相对部位各轴向延伸有一弯弧状凸肋,该等凸肋的径向内壁面由内管体内壁面水平延伸而成,同时,该等凸肋的径向外壁面与内管体的外周缘相隔一段预定距离而呈阶级状,且至少一凸肋的径向外壁面上形成有至少一预定形状的突起;至少一环箍,其内壁面二相对部位各轴向贯通有一凹口,可分别与内管体相对端的二凸肋相互嵌套,且环箍一端面可抵止于内管体的相对端面,同时,至少一凹口的底壁面上形成有一至少预定形状的凹部,恰可与内管体一凸肋径向外壁面上的突起弹性嵌卡定位,另,该环箍在凹口以外预定部位形成有一间隙;至少一锁紧螺栓,穿伸锁固于环箍间隙的二侧部位,可迫使环箍往内迫紧内管体的二凸肋,再通过二凸肋迫紧束套车把手。其中该环箍之间隙二侧分别设有可供该锁紧螺栓穿伸螺设的一穿孔及一螺孔。其中该内管体凸肋上的突起呈颗粒状,该环箍凹口处的凹部呈相对应的凹孔状。本技术提供的握把,不仅可牢固组装于自行车的车把手上,且可防止车把手表面遭受环箍刮伤损坏,同时,由于环箍与内管体间的组装没有方向性限制,且不须另外将锁紧螺栓旋紧,故可大幅提升后续组装与包装等作业的方便性与效率,更使握把安装于车把手时更为方便快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握把的外观组合图。图2为本技术握把的局部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握把束套于自行车车把手的状态外观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握把的束套状态侧视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1,本技术握把的固定构造改良较佳实施例,该握把1的构造大致与公知相同,主要包含有一由塑料材料等硬性材料所制成的内管体10,以及一由橡胶材料等软性材料所制成的外套体20,同时,该内管体10束套固定于自行车的车把手2上,该外套体20则是适当包覆于内管体10的外表面,可供使用者骑乘握持者;请再参阅图2、图3,其中该内管体10,其二端面的二相对部位各轴向延伸有一弯弧状凸肋11,其中,该等凸肋11的径向内壁面由内管体10内壁面12往外轴向水平延伸而成,同时,该等凸肋11的径向外壁面与内管体10外周缘形成有一段适当距离而呈阶级状,该径向外壁面上还形成有至少一颗粒状或其它形状的突起111;一环箍30,请参阅图5,是由适当的金属材料所制成,且概呈C形环状,其内壁面二相对部位各轴向贯通有一凹口31,可分别与内管体10相对端的二凸肋11相互嵌套,并使环箍30一端面可抵止于内管体10的相对端面,且,该等凹口31的底壁面上各形成有至少一可为凹孔或其它形状的凹部311,恰可与相对凸肋11径向外壁面上的突起111相互嵌卡定位,使环箍30可与二凸肋11间产生足够卡掣阻力而不易松脱滑出,另,该环箍30在二凹口31一侧中间部位还形成有一间隙32,且间隙32二侧分别设有一穿孔33及一螺孔34;一锁紧螺栓40,可由环箍30之间隙32一侧穿孔33穿入后与间隙32另侧螺孔34相互螺锁,迫使环箍30的凹口31可往内对二凸肋11产生缩合束套作用,再通过二凸肋11往内对车把手2束套迫紧者。为供进一步了解本技术构造特征、运用技术手段及所预期达成的功效,将本技术使用方式加以叙述,相信当可由此而对本技术有更深入且具体的了解,如下所述请参阅图2至图4,本技术握把1上的环箍30制作完成后,通常必须将环箍30预行组装于内管体10上,组装时,可将环箍30二凹口31对准内管体10的二凸肋11后套入,再将其上锁紧螺栓40稍微旋紧即可,而当环箍30与内管体10组装完成后,即可进行外部包装、运送等程序,最后再由组装业者将握把1安装于自行车的车把手2上,安装时,只须直接将握把1穿套于自行车的车把手2上,再将握把1二端环箍30上的锁紧螺栓40依序旋紧,迫使内管体10的凸肋11往内缩合并迫紧束套于车把手2外表面,即可完成握把1与车把手2的安装作业。需特别说明的是,本技术握把1上的环箍30利用内管体10的凸肋11间接迫紧束套车把手2的设计,可避免金属材料制成的环箍30直接接触车把手2表面,造成车把手2表面刮伤受损,同时,该塑料材料制成的内管体10质地较软,其与金属材料制成的车把手2相互束套后可发挥更佳的摩擦阻力,以提升束套紧度与牢固性,使握把1无松动滑脱的虞,可确保骑乘握持的舒适性与安全性;其次,该内管体10的凸肋11与环箍30的凹口31采平直延伸与贯通设计,可使两者彼此组装没有方向性限制,故可大幅提高组装便利性与速度,且不会发生组装方向错误造成卡死或结构损坏等现象,可提升组装质量与效率;再者,该内管体10利用凸肋11上的突起111与环箍30凹口31上的凹部311设计,可使环箍30套入内管体10的凸肋11后,该突起111可自然与凹部311产生弹性卡扣定位及足够的卡掣阻力,可确保环箍30不致于脱离滑出内管体11的凸肋111,也因此,不必另外将环箍30上的锁紧螺栓40旋转迫紧,故操作者可安心地进行握把1的组装、包装与运送等作业,均不须担心环箍30脱落,而可大幅提升握把1后续组装、包装等作业的方便性与工作效率;另当握把1欲安装于车把手2时,由于环箍30上的锁紧螺栓40处于旋松状态,因此,使用者可直接将握把1穿套于车把手2上后再旋紧即可,而不须将锁紧螺栓40放松,待穿套后再旋紧,故亦可以提升握把1与车把手2间的安装方便性与效率;又,该环箍30凹口31采贯通式设计,可使环箍30得以金属抽拉呈管状后再适当裁切成型,故制作极为简单,并可降低生产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数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故举凡应用本技术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理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握把的固定结构改良,该握把包含有一硬性材料所制成的内管体,以及一软性材料所制成外套体,该内管体束套固定于自行车的车把手上,该外套体适当包覆于内管体的外表面;其特征在于该内管体,其至少一端面的二相对部位各轴向延伸有一弯弧状凸肋,该等凸肋的径向内壁面由内管体内壁面水平延伸而成,同时,该等凸肋的径向外壁面与内管体的外周缘相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握把的固定结构改良,该握把包含有一硬性材料所制成的内管体,以及一软性材料所制成外套体,该内管体束套固定于自行车的车把手上,该外套体适当包覆于内管体的外表面;其特征在于:    该内管体,其至少一端面的二相对部位各轴向延伸有一弯弧状凸肋,该等凸肋的径向内壁面由内管体内壁面水平延伸而成,同时,该等凸肋的径向外壁面与内管体的外周缘相隔一段预定距离而呈阶级状,且至少一凸肋的径向外壁面上形成有至少一预定形状的突起;    至少一环箍,其内壁面二相对部位各轴向贯通有一凹口,可分别与内管体相对端的二凸肋相互嵌套,且环箍一端面可抵止于内管体的相对端面,同时,至少一凹口的底壁面上形成有一至少预定形状的凹部,恰可与内管体一凸肋径向外壁面上的突起弹性嵌卡定位,另,该环箍在凹口以外预定部位形成有一间隙;    至少一锁紧螺栓,穿伸锁固于环箍间隙的二侧部位,环箍往内迫紧内管体的二凸肋迫紧束套车把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锡开
申请(专利权)人:宏汇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