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把手与前伸杆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0090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把手与前伸杆的连接结构,包括一箍座、两把手及一快拆组件,其中,箍座是一体成型的管体,其一侧设有供锁固于前伸杆前端的基部,而箍座二端部各设有一个夹口,各个夹口设有两个分别对称地位于两侧的穿孔;两把手分别穿入箍座上对应的夹口,在各个把手前端两侧设有与箍座上的两穿孔对应的两长槽,另有两枢轴以同时贯穿穿孔及长槽的枢设方式将把手锁固在箍座的夹口上;快拆组件设于箍座底部,以使箍座各个夹口夹紧或张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箍座一体成型特性并配合相关构件的设计,可提升箍座与把手收合的便利性,尤其大幅提升把手的稳定性;此外,利用快拆组件使箍座各夹口夹紧或张开,使把手收合时也更方便及更有效率。(*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尤指自行车把手与前伸杆的连接结构。技术背景一般和自行车把手主要用以带动前轮摆动,以改变前轮的轮线与车体的角度,达到使自行车转向以及维持车体平衡的目的;此外,自行车把手除了 用以控制转向以及保持车体平衡作用以外,另外还具有协助维持骑士身体重 心的功能,因此,把手必需要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以避免影响自行车骑乘时 的舒适性及安全性。然而,目前自行车的把手大多如图1所示的美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第 US2004/0187627 Al号那样,通过一个前伸杆与固定管相联结,而其固定管 60为上、下二片,并借助于一轴杆61贯穿固定,且于其一侧面利用一快拆件 62作为与固定管60的连结组件,此外,在固定管60间设有一个槽道63及两 个定位槽孔64,利用把手70上设置有两个扣杆71,在使用状态下,两个扣 杆71均分别定位在两个定位槽孔64中y而要将把手70收合时,便将把手70 向外拉,使位于内侧的扣杆71滑至外侧的定位槽孔64中,此外把手70仅受 到一组扣杆71及定位槽孔64的限制,故可进行向下弯折的动作,但是由于 其固定管60是上、下二片形式所组成,之间仅以轴杆61穿固,在使用上仍 有脱落的危险,对于稳定性而言稍显不足。如图2所示,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437681号也公开另一种现有的把手与 固定管连接结构,其原理与图l所示的结构相似,固定管80仍为二件式的形 式,其利用上盖81迫紧的方式来达到迫紧把手82的目的,但此种形式与上 述形式相同均为二件式设计,故稳定性较差,会影响到自行车骑乘时的舒适 性及安全性。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把手与前伸杆的连接结构,其能使把手具有稳定的固定效果,且可快速的收折或拆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行车把 手与前伸杆的连接结构,包括一箍座、两把手及一快拆组件,其中,所述箍 座是一体成型的管体,箍座一侧设有一个供锁固于前伸杆前端的基部,而箍 座二端部各设有一个夹口 ,并且于各个夹口设有两个分别对称地位于两侧的 穿孔;所述两把手分别穿入箍座上对应的夹口,在各个把手前端的两侧设有相对应的并与箍座上的两个穿孔对应的两个长槽,另有两个枢轴以同时贯穿穿孔及长槽的枢设方式将把手锁固在箍座的夹口上;所述快拆组件设于箍座 底部,所述快拆组件使箍座的各个夹口夹紧或张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箍座一体成型的特性及配合相关构件的 设计,可提升箍座与把手收合的便利性,尤其大幅提升把手的稳定性;此外, 再加上快拆组件的设计,借助于快拆组件使箍座各个夹口夹紧或张开,使把 手收合时也更加方便及更有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种现有的自行车把手与前伸杆的连接结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第二种现有的自行车把手与前伸杆的连接结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技术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本技术的结构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中箍座的结构剖视图。 图6是本技术把手收折动作图。 图7是本技术快拆组件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自行车把手与前伸杆的连接结 构,整个连接结构基本上是由一个一体成型的管体所形成的箍座50为主体, 此箍座50的基部是一个可以锁固于前伸杆30前端的基轴部51,整个箍座50 在其二端部各设有一个夹口 52,并且于各个夹口 52设有两个分别对称地位于 夹口 52两侧的穿孔53。而两个把手10分别穿入箍座50对应的夹口 52,在各个把手10前端的两侧则设有相对应的两个长槽11,且两个长槽11也与两 个穿孔53对应,此外,再利用两个枢轴20以同时贯穿穿孔53及长槽11的 枢设的方式,将把手10锁固在箍座50的夹口 52上。在具体实施时,箍座50上在对应于两个夹口 52的位置处各设有一个扣 孔54,更详细地说,扣孔54是在箍座50的顶面,且扣孔54的轴向与穿孔 53的轴向相互垂直,此外,在两个把手10的前端上各再设有一个凸钮12, 并分别借助一个弹簧13可将凸钮12常态弹起地装设于扣孔54内,以达到使 把手IO保持在可使用的状态下。另外,在箍座50底部处设有一个快拆组件40,而该快拆组件40由一个 锁掣体41、 一个扳柄42、以及一个连接于锁掣体41与扳柄42之间的拉杆43 所整合构成,借助于快拆组件40贯穿基部51而锁合在前伸杆30上,如此一 来,利用扳折扳柄42来使快拆组件40产生锁紧及放松作用,便可达到将箍 座50的各个夹口 52快速夹紧把手10,或松开对把手IO的夹挚作用的功效。如图6及图7所示,要折收把手10时,先扳开快拆组件40,使箍座50 的各个夹口 52松开对把手10的夹挚作用,由于把手IO上设有两个长槽11, 使得把手10可以在箍座50内的枢轴20中滑移,并借助于同时让凸钮12卡 入扣孔54,或用手按下凸钮12使其退出扣孔54,即可用于控制把手10的展 开或收折。在凸钮12借助于弹簧13常态弹起于扣孔54内,使把手10保持 在可使用的状态下时,按下凸钮12其退出扣孔54后,再将把手10外拉即可 弯折把手10,并扳回快拆组件40,使箍座50的各个夹口 52夹紧把手10,如 此便完成折收动作。而欲回复把手10至使用状态时,将把手10拉回至与箍 座50平行的位置上,再将把手10内推,使凸钮12推进扣孔54就可达到固 定效果,如此便完成展开的动作。而对于快拆组件40而言,除用于固定箍座50于前伸杆30上外,在快拆 组件40锁紧或放松时,使箍座50的夹口 52会同时夹紧或张开,可借此控制 夹口52的张合,此外,整个快拆组件40在锁掣的状态下,其扳柄42被固定 在靠向收合的位置,并且通过扭力旋转弹簧的弹力使扳柄42的尾端常态靠向 前伸杆30的位置,而不致于形成阻碍。且当操作者欲释放快拆组件40时, 通过扳柄42的尾端拉高设计,方便操作者的手指伸入扳柄42与前伸杆30之间,甚至于可以直接抓持扳柄42的尾端,以使能够更容易对扳柄42施力, 快速地释放快拆组件40,使整体快拆组件40更具实用性及操作便利性及更有 效率。 '如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一种优选可行的自行车把手与前伸杆的连接 结构,在使用时整体连接结构即利用箍座一体成型的特性及配合相关构件的 设计,大幅提升把手的稳定性。但是,上述实施说明及附图所示,仅是本实 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并非以此来局限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凡是 与本技术的构造、装置、特征等近似、雷同的技术方案,均属本实用新 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 一种自行车把手与前伸杆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一箍座、两把手及一快拆组件,其中,所述箍座是一体成型的管体,箍座一侧设有一个供锁固于前伸杆前端的基部,而箍座二端部各设有一个夹口,并且于各个夹口设有两个分别对称地位于两侧的穿孔;所述两把手分别穿入箍座上对应的夹口,在各个把手前端的两侧设有相对应的并与箍座上的两个穿孔对应的两个长槽,另有两个枢轴以同时贯穿穿孔及长槽的枢设方式将把手锁固在箍座的夹口上;所述快拆组件设于箍座底部,所述快拆组件使箍座的各个夹口夹紧或张开。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行车把手与前伸杆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箍座上在对应于两个夹口的位置处各设有一个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把手与前伸杆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一箍座、两把手及一快拆组件,其中,所述箍座是一体成型的管体,箍座一侧设有一个供锁固于前伸杆前端的基部,而箍座二端部各设有一个夹口,并且于各个夹口设有两个分别对称地位于两侧的穿孔;所述两把手分别穿入箍座上对应的夹口,在各个把手前端的两侧设有相对应的并与箍座上的两个穿孔对应的两个长槽,另有两个枢轴以同时贯穿穿孔及长槽的枢设方式将把手锁固在箍座的夹口上;所述快拆组件设于箍座底部,所述快拆组件使箍座的各个夹口夹紧或张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学湖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信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