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耿亮专利>正文

一种野战应急加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97234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8 0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野战应急加油装置,包括充油管,充油管与油桶的油孔螺纹配合固定连接,油孔将充油管划分为位于油桶外的上充油管,以及位于油桶内的下充油管,下充油管的管壁设有第一通孔;充油管内设置内气管,内气管的开口端连接贯通上充油管管壁的外气管,内气管管壁还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对应配合;通过加油连接管将充油管一端与车辆油箱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油桶底部,外气管与汽车储气罐连通;通过软气管、外气管与内气管将压缩空气打压入油桶,从而将油桶内的汽油通过加油连接管与充油管输送至车辆油箱,实现加油目的;只需要连接管道就能快速地完成加油过程,操作方便,并且本加油装置结构简单,方便拆装,可随车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加油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野战应急加油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适应部队野外训练与作战的需要,经常在野外分布一些油桶,以备军用车辆加油使用(例如装甲车、运输车等);目前,在使用油桶对车辆加油时,一般利用手摇加油泵通过手动方式进行加油,使用操作存在诸多不便,而且作战时时间紧迫,这种加油方式不能实现对车辆快捷的加油;另外,有一种利用虹吸原理加油的方法,只需要通过虹吸管连接油桶与车辆油箱即可达到加油目的,简单方便,采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油桶必须位于油箱的上方产生高度差,但是在野外各种极端条件下,不借助托举设备单兵徒手难以实现油桶上举,实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野战应急加油装置,该加油装置能够快速方便地对车辆加油,并且结构简单、易于携带。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野战应急加油装置,包括充油管,充油管与油桶的油孔螺纹配合固定连接,所述油孔将充油管划分为位于油桶外的上充油管,以及位于油桶内的下充油管,下充油管的管壁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充油管的内壁设有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内气管,内气管的开口端位于上充油管内,并且连接有贯通上充油管管壁的外气管,内气管的封闭端位于下充油管内,内气管的管壁上还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配合;所述上充油管的上端设有与车辆油箱相连通的第一加油连接管,所述下充油管的下端设有延伸至油桶底部的第二加油连接管;所述外气管的外端设有与车辆储气罐相连通的软气管。进一步的,所述外气管上设有手动减压阀。进一步的,所述上充油管的外周套设有密封罩壳,密封罩壳的内腔与油孔形成配合,密封罩壳内还设有环形密封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软气管、外气管与内气管将车辆储气罐内的压缩空气打压入油桶,进入油桶的气压将油桶内的汽油通过第二加油连接管、充油管与第一加油连接管输送至车辆油箱,实现加油的目的;只需要连接管道就能快速地完成加油过程,操作方便,并且本应急加油装置结构简单,方便拆装,可随车携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油桶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2中油管的装配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图2与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野战应急加油装置,包括充油管7,充油管7外壁设有外螺纹,充油管7与油桶3的油孔13通过螺纹配合固定连接;所述油孔13将充油管7划分为位于油桶3外的上充油管,以及位于油桶3内的下充油管,下充油管的管壁上设有第一通孔14;所述充油管7的内壁设有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内气管8,内气管8的开口端位于上充油管内,并且连接有贯通上充油管管壁的外气管9,内气管8的封闭端位于下充油管内,内气管8的管壁上还设有第二通孔15,第二通孔15与所述第一通孔14对应配合;所述外气管9上设有手动减压阀10。所述上充油管的外周套设有密封罩壳12,密封罩壳12与充油管7为一体式结构,密封罩壳12的内腔与油孔13形成配合,密封罩壳12内还设有环形密封圈11。使用时,拧开油孔13的上盖,在充油管7的下端连接第二加油连接管5,之后将充油管7插入油孔13,第二加油连接管5伸至油桶3的底部,之后通过螺纹配合将充油管7固定连接在油孔13上,密封罩壳12的内腔将油孔13盖住,并通过内部的环形密封圈11起到密封作用;密封罩壳12的上部可以设置呈六角螺母状,方便使用扳手等工具进行操作;此时,充油管7被油孔13划分为位于油桶3外的上充油管,以及位于油桶3内的下充油管,第一通孔14与第二通孔15位于油桶3内,外气管9位于油桶3外;在上充油管的上端设置与车辆油箱I相连通的第一加油连接管4,在外气管9的外端设置与车辆储气罐2相连通的软气管6 ;储气罐2内的压缩空气经过软气管6、外气管9与内气管8,最终由第二通孔15与第一通孔14进入油桶3内,从而在油桶3内产生气压,由于气压的作用,使油桶3内的汽油16经过第二加油连接管5、充油管7与第一加油连接管4输送至车辆油箱1,达到加油的目的;通过手动减压阀10可以调节进入油桶3气压的大小,防止压力过大造成冲击。本技术结构简单,无须外设辅助的动力源,只需要连接管道就能快速地完成加油过程,操作方便;并且充油管7、第一加油连接管4、第二加油连接管5与软气管6可以方便快速地进行拆装,可随车携带。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替换、等效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野战应急加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油装置包括充油管(7),充油管(7)与油桶⑶的油孔(13)螺纹配合固定连接,所述油孔(13)将充油管(7)划分为位于油桶(3)外的上充油管,以及位于油桶⑶内的下充油管,下充油管的管壁上设有第一通孔(14);所述充油管⑵的内壁设有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内气管⑶,内气管⑶的开口端位于上充油管内,并且连接有贯通上充油管管壁的外气管(9),内气管(8)的封闭端位于下充油管内,内气管(8)的管壁上还设有第二通孔(15),第二通孔(15)与所述第一通孔(14)对应配合;所述上充油管的上端设有与车辆油箱(I)相连通的第一加油连接管(4),所述下充油管的下端设有延伸至油桶(3)底部的第二加油连接管(5);所述外气管(9)的外端设有与车辆储气罐(2)相连通的软气管(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战应急加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气管(9)上设有手动减压阀(1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野战应急加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充油管的外周套设有密封罩壳(12),密封罩壳(12)的内腔与油孔(13)形成配合,密封罩壳(12)内还设有环形密封圈(11)。【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野战应急加油装置,包括充油管,充油管与油桶的油孔螺纹配合固定连接,油孔将充油管划分为位于油桶外的上充油管,以及位于油桶内的下充油管,下充油管的管壁设有第一通孔;充油管内设置内气管,内气管的开口端连接贯通上充油管管壁的外气管,内气管管壁还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对应配合;通过加油连接管将充油管一端与车辆油箱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油桶底部,外气管与汽车储气罐连通;通过软气管、外气管与内气管将压缩空气打压入油桶,从而将油桶内的汽油通过加油连接管与充油管输送至车辆油箱,实现加油目的;只需要连接管道就能快速地完成加油过程,操作方便,并且本加油装置结构简单,方便拆装,可随车携带。【IPC分类】B67D7-72【公开号】CN204417107【申请号】CN201520050011【专利技术人】耿亮, 勾长虹, 杨明, 孙兴来, 韩晓玲, 刘珏 【申请人】耿亮【公开日】2015年6月24日【申请日】2015年1月26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野战应急加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油装置包括充油管(7),充油管(7)与油桶(3)的油孔(13)螺纹配合固定连接,所述油孔(13)将充油管(7)划分为位于油桶(3)外的上充油管,以及位于油桶(3)内的下充油管,下充油管的管壁上设有第一通孔(14);所述充油管(7)的内壁设有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内气管(8),内气管(8)的开口端位于上充油管内,并且连接有贯通上充油管管壁的外气管(9),内气管(8)的封闭端位于下充油管内,内气管(8)的管壁上还设有第二通孔(15),第二通孔(15)与所述第一通孔(14)对应配合;所述上充油管的上端设有与车辆油箱(1)相连通的第一加油连接管(4),所述下充油管的下端设有延伸至油桶(3)底部的第二加油连接管(5);所述外气管(9)的外端设有与车辆储气罐(2)相连通的软气管(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亮勾长虹杨明孙兴来韩晓玲刘珏
申请(专利权)人:耿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