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秦政专利>正文

多功能折叠三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7482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处多功能折叠式三轮车,它包括标准自行车、联接器和斗车,主要特点是它的斗车可以折叠,并变换为多种形式,联接器具有弹簧锁紧机构,拆装简便,适用各型标准自行车拖带,重心低,转弯半径小,使用方便。(*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折叠式三轮车,特别是以标准自行车在前,后部联接斗车构成的多功能折叠式三轮车。中国专利号86210397的技术,是本专利技术人设计的一种多功能特型车,它由自行车、联接器和斗车组成,其斗车可以变换多种型式,以满足不同需要。但是,在使自行车与斗车结合或分离时,要使用搬手,费时费事,而且斗车的框架结构为焊牢的刚性框架,上下楼、入室、进窄巷、运输存放均感不便。本专利技术人为解决斗车的折叠问题,设计了可折叠式多功能人力三轮车,并申请了专利,申请号为88210368.7,其斗车为可折叠型式,但整车是倒骑式,后车架在斗车之后,斗车与后车架用销轴联接。其后车架与斗车分离后,不能再单独使用。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标准自行车在前,联接斗车构成的能迅速结合与分离,而且斗车可以折叠的多功能三轮车。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全车由自行车、联接器和斗车组成,本车的自行车采用24~28型标准自行车,斗车采用申请号为88210368.7的可折叠斗车。本技术的要点是1、在斗车的前部上横梁上和下横梁下方的两根下立管末端,水平对称地焊有两个上联接板和两个下联接板,上、下联接板的中心孔相对应,位于同一轴线上。2、自行车与斗车之间的联接器就安装在斗车前部的上、下联接板之间。联接器包括管式主体,主体外壁下部焊有与自行车平叉相联接的平叉支座,外壁中部焊有联接杆支座,安装着可用螺纹调整长度并能上、下摆动一定角度,以便与各型自行车座管相联的联接杆;管式主体内部两端各装有一弹簧锁紧机构,包括弹簧、挡片和套在弹簧外的销筒,销筒上焊有手柄,从管式主体的开口槽中伸出,用以操纵销筒的伸缩。3、传动采用中间轴方式,中间轴安装在斗车前下部,支撑在右下立管和右芯管外的小套管上的轴承中,轴的两端各有一小链轮,分别通过链条与自行车大链轮及斗车右后轮上的小链轮相连系而传动。本技术以自行车联接斗车,两者分离后,自行车仍可单独使用;由于联接器设计合理,拆装十分方便;只要扳动弹簧锁紧机构的手柄,几秒钟内即可实现斗车和自行车的分离;以中间轴传动,并将一个轴承焊在芯管外的特设的小套管上,传动平稳,且中间轴可绕芯管转动,随斗车框架一道折叠。本技术的细节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主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斗车的放大图。图4是图3的俯视图。图5是图3的右视图。图6是联接器构造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框架示意图。图8是图7折叠状态示意图。图9是自行车示意图。图10是三轮车示意图。图11是母子车示意图。图12是蓬车示意图。图13是大台面售货车示意图。图14是小台面售货车示意图。图15是手推车示意图。图16是小餐桌示意图。图17是大餐桌示意图。图18是单人床示意图。图19是儿童床示意图。图20是中间轴安装示意图。根据附图1~8,本技术由自行车、联接器和可折叠斗车构成。自行车采用24、26、28型标准自行车,在联接斗车时,将后轮装到斗车左侧,并将联接器的联接杆固定在坐管处,将平叉联接在联接器的平叉支座处。联接器包括管式主体26,它是一根直管,管壁上、下部各有一个锁紧机构,它在管壁上有开口长槽,管内离开口槽里侧适当位置有一个挡片52,挡片52外侧抵住一个弹簧53,在弹簧53外围有一个销筒54,销筒54壁上焊有手柄27,它由主体26的开口槽处伸出,用来控制销筒54的伸缩。在主体26外壁中部适当位置焊有联接杆支座46,上面装有联接杆,它由下接头47、套管48、上接头49和开口螺杆51及锁紧螺帽50组成。上接头49和下接头47与套管48焊成一体,通过装在下接头47上的螺母、螺栓与联接杆支座46相铰接,使联接杆可以上下摆动一定角度。上接头49内有螺纹,开口螺杆51是拧入上接头49的内螺纹中的,可以根据自行车的车架形式及尺寸不同而调节其长度,调整好后用锁紧螺帽50锁紧,开口螺杆的上端有豁口,用以联接在自行车座管的螺栓处。主体26外壁下部焊有平叉支座45,用来联接自行车的平叉处。本技术的斗车是以申请号88210368.7项的斗车为基础的,它由两个侧框架、前框架、后框架和两个底框架构成,以下只做简要描述侧框架有上管29,两端垂直焊有上短管28,上管29外侧焊有扶手30,扶手30的下面焊有U型外支承梁1,外支承梁1的下面焊有外支板6。侧架的下管4两端焊有下短管3,与上管29两端的上短管28对应,芯管11与上短管28及下短管3焊成一体。下管4的下部焊有与外支板6相对应的内支架7,车轮5就装在内外支板之间。上管29和下管4之间有两根垂直细栏杆和三根水平细栏杆58,起防护作用。前框架由两根立管2、上横梁23和下横梁22焊成矩形框架,上、下横梁之间有三根水平细栏杆21,两根立管2是套在侧架的芯管11上的。可以绕芯管11转动。后框架与前框架结构相同,也是由上、下横梁和两根立管构成的矩形框架,不同的是上横梁35两端不直接与立管2焊接,而是焊在两根支管20上,支管20的下端焊在小套管19上,小套管19套在下横梁22上,可以绕下横梁22转动。在上横梁35的两端装有与联接器主体26两端结构相同的锁紧机构,包括弹簧、销筒、挡片,销筒上有小钮36,从上横梁35上的开口槽处露出,可以控制销筒伸出插到焊在立管2上的短管中,或缩回,使后框能向下翻转。底框架有两扇,由中心管32、边管33与联接管31焊成框架,联接管31焊在侧架的下管4上的小套管59上,因此,底框可以绕下管4转动。在前后框架下横梁22上焊有定位板24,它是一块角铁,可以支撑放平的底框,并使其定位于水平位置。在底框上蒙有铁皮34。斗车的折叠原理与申请号88210368.7相同,不再赘述。在构造上的主要不同是斗车上横梁23中部对称焊有两个联接板37,在下横梁22下方中部对称焊有两根下立管40,下立管40的末端各焊有一个下联接板42,上、下联接板互相对应,都开有联接孔,且上、下联接孔位于同一轴线上。在上联接板37的上端面和下联接板42的下端面(或称上下联接板外端面)各有罩帽25和14,扣在联接孔上,罩帽25和14内衬有与联接套26主体管等径的衬管55。在上联接板37的下面,和下联接板42的上面(或称上下联接板内端面),还有一个定位环38和41,它是一个半圆环,位于联接孔外缘靠斗车一侧,是作为联接器主体安装时定位之用。图5左侧下立管40上还焊有供安装车闸踏板39的凸台18,右侧下立管40上焊有轴承支座15,安装轴承16,与之对应的另一轴承支座10,焊在套装于右侧芯管11上的小套管60上,它能随小套管一起绕芯管11转动,轴承13安装在轴承支座10上。传动采用中间轴形式,中间轴9就通过轴承16和13支撑在斗车的前下部,轴9的两个端头各有一个小链轮17和8,小链轮17通过链条与自行车大飞轮连系接受动力,小链轮8以链条带动斗车在右后车轮5。制动装置的抱闸44安装在左后轮轴上,脚踏板39装在左侧下立管40上的凸台18处,通过拉杆43制动后轮抱闸44。斗车的侧框架和后框架上还可以插上靠背、栏杆和坐板,以方便载人。本车最大优点是拆装方便,自行车与联接器在坐管与平叉两处固定好后,一般可不卸下,需联接斗车时,只要双手按下联接器主体上锁紧机构的手柄27,使销筒缩回,同时将主体26推到斗车上、下联接板之间的定位环38、41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式三轮车,它由标准自行车联接可折叠的斗车构成,其特征在于:(1)在可折叠的斗车前部上横梁上和下横梁下方的两根下立管末端,各水平对称地焊有两个上联接板和两个下联接板,上、下联接板都有联接孔,并位于同一轴线上:(2)自行车与斗车 的联接依靠装在上下联接板之间的联接器实现,它具有一个管式主体,管式主体的外壁下端焊有与自行车平叉相联接的平叉支座;中部焊有联接杆支座,支座上装着可用螺纹调整度长、并上下摆动一定角度的联接杆;管式主体的内部上下各有一个挡片,挡片外装有弹簧,弹簧外套有销筒,销筒上有手柄从主体管壁的长槽中伸出。(3)有中间传动轴安装在斗车前下部,支撑于右下立管和右芯管外的小套管上的轴承中,中间轴的两端各有一小链轮,分别通过链条与自行车大链轮及斗车右后轮上的小链轮传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式三轮车,它由标准自行车联接可折叠的斗车构成,其特征在于(1)在可折叠的斗车前部上横梁上和下横梁下方的两根下立管末端,各水平对称地焊有两个上联接板和两个下联接板,上、下联接板都有联接孔,并位于同一轴线上(2)自行车与斗车的联接依靠装在上下联接板之间的联接器实现,它具有一个管式主体,管式主体的外壁下端焊有与自行车平叉相联接的平叉支座;中部焊有联接杆支座,支座上装着可用螺纹调整长度、并上下摆动一定角度的联接杆;管式主体的内部上下各有一个挡片,挡片外装有弹簧,弹簧外套有销筒,销筒上有手柄从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政
申请(专利权)人:秦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