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学堂专利>正文

一种弹力减振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6593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弹力减振车架,它是由立管、下管、中接头、左右平叉、立叉所构成,其特点是立叉由四条弹力带所构成,左右平叉的一端头与中接头是通过固定轴套连接在一起达到活连接,每条弹力带是由主工作带、保护工作带、调整固定片、外护套所构成,每两条弹力带中间通过调整簧接在调整固定片的凸内,调整簧中间接一限位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打破了传统的固定三角式结构,变为可以变动的三角式结构,抗冲击颠簸性能好。(*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涉及地是一种弹力减振车架,适用于自行车,助动自行车、人力车,可替代原有的车架。现有的车架,立管、左右平叉与立叉的结构都是固定三角式结构,防震力很差,单需鞍座的座簧与车轮胎的减振是不够的,后轮的振动靠轮胎和鞍座吸收一部分(前轮振动,反作于车把的力,本人已申报了《一种弹力减振车把》),另一部分传到行骑者的身体上,当迂到崎岖山路时,使人骑在上面很不舒适,有时剧烈振动常引起意外翻车事故。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弊病,提供一种打破传统的车架固定三角形结构,利用弹性变形原理,使固定的三角形结构变为可以活动的三角形结构的弹力减振车架。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它是由立管1、下管3、中接头4、左右平叉2、立叉所构成,其特点是立叉由四条弹力带F所构成,左在平叉2的一个端头与中接头4是通过固定轴套17连接在一起达到活连接。每条弹力带F是由主工作带23,保护工作带22、调整固定片21、外护套19所构成,每两条弹力带F中间接有调整簧5,两个端头分别接在调整固定片21上,调整簧5中间串接一限位链20,端头接在调整簧5端头上。每两条弹力带F的上支点A′是通过上连接支架8与立管1的一端相连接,下支点C′是通过下连接支架7与左右平叉2的一端相连接,左右平叉2的中间接有平叉连接板18,与连接轴套14连接在一起,通过连接轴15连接在固定轴套17上,然后用固定开口销16穿入固定轴套17和连接轴15的孔内,使连接轴15和固定轴套17固定。将以上组合在一起,便构成了一副崭新的弹力减振车架,当弹力带两支点A′、C′受压力时,每两条弹力带便产生了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力,保持了弹力带的相对平衡稳定,压力越大,弹力带变形越大,A′、C′相对距离减小,A′、C′相对距离的差为工作范围。当A′、C′的距离变化时,左右平叉随着弹力带的变形而上下变动,形成一个可变动的三角形车架。在两条弹力带F中间设的调整簧,是为了调整工作压力,调整簧的拉力越大,可承受的压力越大,这样同样一副弹力减振车架,改变调整簧的参数,就可以适应不同体重者的行骑,使之保持在一定的工作范围内。限位链的作用是当负荷超出了工作范围,限位链被拉直,限定在一定的工作范围内,从而保护了弹力带F,安全工作带是从安全角度出发而设置的,它的韧性较大不容易断裂,与主工作带形成了不同的疲劳强度参数,从而达到安全保护的目的。本技术代替了原有的车架固定三角式结构,变为可以变动的三角式结构,通过调节调整簧可适应于不同体重者行骑。本技术工作时无机械损耗,舒适性能好,抗冲击颠簸性能好,是目前一种比较理想的弹力减振车架。 附图说明图1为弹力减振车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A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A部D向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B向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1E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弹力减振车架使用状态示意图。附图图面说明1立管;2左右平叉;3下管;4中接头;5调整簧;6车轮;7下连接支架;8上连接支架;9调整斜垫;10外调整斜垫;11螺丝;12弹簧垫圈;13螺母;14连接轴套;15连接轴;16固定开口销;17固定轴套;18平叉连接板;19外护套;20限位链;21调整固定片;22保护工作带;23主工作带;F弹力带;A′上支点;B′轴支点;C′下支点。为了更好地理解与实施,下面以附图为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如下弹力带F是由主作带23、保护工作带22、调整固定片21、外护套19组成,主工作带可采用厚1.75mm、宽15mm、长35mm的优质弹簧钢片62硅锰经过热处理加工而成,主工作带可采用1-3条,保护工作带至少1条,也可采用与主工作带尺寸相同的62硅锰未经处理加工而成,未经处理的韧性较大,不容易断裂,与热处理的主工作带复合成后,放上调整固定片,压铸上外护套,每条弹力带两头钻一φ8的孔,调整固定片可采用普通A3铁板做成,中间起凸,外护套可采用优质橡胶压铸、压铸时,调整固定片上的凸暴露在外面,以便挂调整簧5用。调整簧可采用65锰弹簧钢制作,限位链20可采用金属链或细钢丝即可,每副立叉要由四条弹力带组成,将调整簧端头分别勾住两条弹力带上的调整固定片的凸内,限位链串在调整簧中间,两端头分别固定在调整簧端头即可。上连接支架8,对称钻两个φ8的孔,将上连接支架焊在立管1的上端头,调整斜垫9,外调整斜垫10是用来调整每两条弹力带之间的夹角的,再加上调整簧的支撑使每条弹力带向外凸(如图1所示),调整斜垫,外调整斜垫可采用A3铁板制作,做成直角三角形,钻一φ8的孔,通过两个螺丝11分别将两对弹力带固定在上连接支架上,将螺丝通过外调整斜垫、弹力带、上连接支架孔后,备上调整斜垫、弹力带、外调整斜垫、弹簧垫圈,将螺母13拧紧即可。下支点C′与上支点A′连接相同,只是将下连接支架7焊接在左右平叉2上即可。轴支点B′,将固定轴套17焊接在中接头3上,左右平叉2之间连接平叉连接板18后和连接轴套14连接在一体,通过连接轴15连接在固定轴套17上,然后用固定开口销16穿入固定轴套17和连接轴15的孔内,使连接轴和固定轴套固定。这样一副新的弹力减振车架做成,行骑者可根据体重来选择不同型号的调整簧。弹力减振车架,需4条弹力带;调整簧2付;限位链两付;螺丝4个;外调整斜垫8个;调整斜垫4个;弹簧垫圈4个,螺母4个,其它零件只备1个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弹力减振车架,是由立管1、下管3、中接头4、左右平叉2、立叉所组成,其特征是立叉由四条弹力带F所构成,左右平叉2的一端头与中接头4是通过固定轴套17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弹力减振车架,是由立管1、下管3、中接头4、左右平叉2、立叉所组成,其特征是立叉由四条弹力带F所构成,左右平叉2的一端头与中接头4是通过固定轴套17连接在一起。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力减振车架,其特征是弹力带F是由主工作带23、保护工作带22、调整固定片21、外护套19所构成,每两条弹力带F中间接有调整簧5,两个端头分别接在调整固定片21上,调整簧5中间串接一限位链20,端头接在调整簧5端头上。3.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弹力减振车架,其特征是弹力带F,至少1-3条主工作带23,至少1条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堂邹积鹏宫淑珍李雪蓉毕庶庆
申请(专利权)人:张学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