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定性的近红外水溶性CuS荧光量子点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862536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2 1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的近红外水溶性CuS荧光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在氮气环境和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将0.0490g~0.2937gN-乙酰-L半胱氨酸溶于100mL的去离子水中,加入1~5mL 浓度为0.1mol/L的CuCl2溶液,混合均匀后,用浓度为1mol/L的NaOH溶液调节体系的pH值至5.5~7.5,加入0.5~1.5mL浓度为0.1mol/L的Na2S溶液,充分反应后,立即密封,避光保存。放置一天后,荧光强度明显增强;放置128天后,高稳定性的近红外水溶性CuS荧光量子点胶体的荧光强度及荧光光谱形状变化不大。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高稳定性的近红外水溶性CuS荧光量子点操作简单,容易控制,在细胞荧光探针和免疫分析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纳米材料制备领域,特别涉及在氮气环境和常温水相中,以N-乙酰-L-半胱氨酸为修饰剂制备高稳定性的水溶性近红外发光的CuS荧光量子点的方法。
技术介绍
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材料,由于其具有窄发射,宽激发,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药物筛选、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等研宄领域中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目前硫化铜纳米材料的制备主要有化学沉积法、声化学法、水热合成法和微波辐射法等。这些方法一般需要较长的反应时间、较高的温度和压力以及特殊的反应装置,而且这些方法制备所得的硫化铜纳米材料大多为固体,要经过后处理才具有水溶性。因此,寻找反应条件温和、易于操作、使用范围广、成本低、水溶性好及荧光稳定性高的硫化铜纳米材料的制备新方法尤为重要。铜作为人体中的必须微量元素,使得铜系硫族化合物量子点具有毒性小的特点。L-半胱氨酸是量子点制备时常用的修饰剂,但L-半胱氨酸在中性和碱性的条件下易被空气氧化,微量铁及重金属亦可促使其氧化。而利用L-半胱氨酸为主要原料合成出的N-乙酰-L-半胱氨酸则比较稳定,并且已被广泛应用在医疗方面,尤其是针对呼吸道方面的疾病治疗。本专利在常温、有氮气保护的环境中,利用N-乙酰-L-半胱氨酸为修饰剂,成功地合成出在近红外区发光、高稳定性的水溶性CuS荧光量子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稳定性、近红外发光、水溶性好的CuS荧光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I)在氮气环境和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将0.0490g?0.2937g N-乙酰-L-半胱氨酸溶于10mL去离子水中,溶液呈无色,加入I?5mL浓度为0.lmol/L的CuCl2溶液,溶液立即变浑浊,混合均匀后,用浓度为lmol/L的NaOH溶液调节体系的pH值至5.5?7.5,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溶液逐渐变澄清,随后加入0.5?1.5mL浓度为0.lmol/L的Na2S溶液,溶液立即变成棕红色,充分反应后,得高稳定性的近红外水溶性CuS荧光量子点,立即密封,避光保存。(2)荧光分光光度计采用700V的电压,激发狭缝和发射狭缝均为10nm,测得的荧光光谱表明,高稳定性的近红外水溶性CuS荧光量子点的最佳激发波长为450?470nm,最大发射波长位于近红外区的730?780nm处;透射电子显微镜即TEM观察表明,高稳定性的近红外水溶性CuS荧光量子点中的颗粒为球形,平均粒径为1.0?5.0 nm。(3)将步骤(I)制备的高稳定性的近红外水溶性CuS荧光量子点用有机溶剂聚沉后,经过离心机离心、洗涤、干燥后,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即XRD仪对所得粉末的结构进行表征,XRD测试结果表明高稳定性的近红外水溶性CuS荧光量子点粉末为无定形态的CuS,EDS能谱分析结果显示粉末中Cu与S的比例为1:1。(4)对步骤(I)所得高稳定性的近红外水溶性CuS荧光量子点胶体的荧光稳定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放置一天后,荧光强度明显增强;放置128后,高稳定性的近红外水溶性CuS荧光量子点胶体的荧光强度及荧光光谱形状变化不大,表明高稳定性的近红外水溶性CuS荧光量子点具有很高的荧光稳定性。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醇、甲醇、丙酮、正丁醇和异丙醇中的一种。本专利技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容易控制;有效提高近红外发光CuS荧光量子点的稳定性,有望于应用在细胞荧光探针和免疫分析方面。【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得的高稳定性的近红外水溶性CuS荧光量子点的荧光图■]並曰O其中:a为激发光谱,b为荧光发射光谱。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所得高稳定性的近红外水溶性CuS荧光量子点在修饰剂与CuCl2的摩尔比为1:1、2:1、3:1、5:1和6:1条件下的荧光发射图谱。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所得高稳定性的近红外水溶性CuS荧光量子点在pH值为6、7、8、9、10、11、12和13条件下的荧光发射图谱。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所得高稳定性的近红外水溶性CuS荧光量子点的稳定性荧光发射图谱。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所得高稳定性的近红外水溶性CuS荧光量子点的TEM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I)在氮气环境和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将0.0979g N-乙酰-L-半胱氨酸溶于10mL去离子水中,溶液呈无色,加入3mL浓度为0.lmol/L的CuCl2溶液,溶液立即变浑浊,混合均匀后,用浓度为lmol/L的NaOH溶液调节体系的pH值至7,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溶液逐渐变澄清,然后加入ImL浓度为0.lmol/L的Na2S溶液,溶液立即变成棕红色,充分反应后,得高稳定性的近红外水溶性CuS荧光量子点,立即密封,避光保存。(2)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试步骤(I)所制备的高稳定性的近红外水溶性CuS荧光量子点的荧光光谱,测试条件为:电压700V、激发狭缝和发射狭缝均为10nm。结果显示,所得光谱的最佳激发波长为466nm,最大发射波长在近红外区的770nm处(见图1)。采用TEM观察到高稳定性的近红外水溶性CuS荧光量子点的形貌为球形颗粒,平均粒径为1.28 + 0.54nm。(3)将步骤(I)制备的高稳定性的近红外水溶性CuS荧光量子点用无水乙醇聚沉,离心,洗涤,将所得沉淀放于60°C真空条件下干燥12小时,得到粉末高稳定性的近红外水溶性CuS荧光量子点。XRD结果表明上述所得粉末高稳定性的近红外水溶性CuS荧光量子点是无定形态的CuS,EDS能谱分析的结果显示粉末中Cu与S的比例为1:1。实施例2: (I)在氮气环境和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将0.0490g、0.0979g、0.1469g、0.2448g和0.2937gN-乙酰-L-半胱氨酸分别加入到盛有10mL去离子水的五个锥形瓶中,形成五个体系,待其溶解后,每个体系分别加入3mL浓度为0.lmol/L的CuCl2溶液,使五个体系中N-乙酰-L-半胱氨酸与CuCl2的摩尔比分别为1: 1、2:1、3:1、5:1和6:1,溶液立即变浑浊,混合均匀后,用浓度为lmol/L的NaOH溶液调节五个体系的pH值至7,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溶液逐渐变澄清,再向五个体系中分别加入ImL浓度为0.lmol/L的Na2S溶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稳定性的近红外水溶性CuS荧光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1)在氮气环境和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将0.0490g~0.2937g N‑乙酰‑L半胱氨酸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溶液呈无色,加入1~5mL 浓度为0.1mol/L的CuCl2溶液,溶液立即变浑浊,混合均匀后,用浓度为1mol/L的NaOH溶液调节体系的pH值至5.5~7.5,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溶液逐渐变澄清,然后加入0.5~1.5mL浓度为0.1mol/L的Na2S溶液,溶液立即变成棕红色,充分反应后,得高稳定性的近红外水溶性CuS荧光量子点,立即密封,避光保存; (2)荧光分光光度计采用700V的电压,激发狭缝和发射狭缝均为10nm,测得的荧光光谱表明,高稳定性的近红外水溶性CuS荧光量子点的最佳激发波长为450~470nm,最大发射波长位于近红外区的730~780nm处;透射电子显微镜即TEM观察表明,高稳定性的近红外水溶性CuS荧光量子点的形貌为颗粒球形,平均粒径为1.0~5.0 nm;(3)将步骤(1)制备的高稳定性的近红外水溶性CuS荧光量子点用有机溶剂聚沉后,经过离心机离心、洗涤、干燥后,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即XRD仪对所得粉末的结构进行表征,XRD测试结果表明高稳定性的近红外水溶性CuS荧光量子点粉末为无定形的CuS,EDS能谱分析结果显示粉末中Cu与S的比例为1:1;    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醇、甲醇、丙酮、正丁醇和异丙醇中的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爱苗孔德霞杜为林覃凤亮莫荣旺廖雷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