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避震把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6237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行车避震把手装置,是在把手立杆顶端固结一曲柄轴座,一旋转曲柄末段容置于曲柄轴座内,而旋动曲柄是以前端侧与把手管固结,及末端侧横向穿置有一避震筒垫,避震筒垫具有二金属环壁且在二金属环壁夹置一橡胶垫,且中央穿设有一固定栓。(*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的把手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避震效果的自行车避震把手装置。如附图说明图1、2所示,一般自行车手把竖管的弹性缓冲装置,是在一竖管接头10一侧设有一接合孔11,以供一手把竖管12插接,及在另一侧设有一C形夹口13,以供与一凹凸弯面的缓冲垫14嵌合后,配合夹置一手把锁合管15,使该手把锁合管15另一端与手把16固结,配合图3所示,藉由该缓冲垫14本体所具有的弹性,就可使该手把锁合管15在上、下抖震时,以该缓冲垫14的自动变形调节而吸收震动。藉由上述各构件组合的整体,虽然具有避震的效果,但是,在使用时仍具有以下的缺点一、由图3中可以看出,环置在该手把锁合管15末段上、下位置处的缓冲垫14,只能吸收上、下抖震时的震动能,但是,自行车行经颠簸路面时对各构件所造成的震动,并非只有上、下单向而已,更包含有左、右等不定方向的分力所造成的振动,所以,其避震效果有限,且噪音过大。二、由于该把手锁合管15的支点是完全集中在末段与缓冲垫14嵌夹处,因此,在该缓冲垫14与把手锁合管15间并无任何缓冲构造的情形下,该缓冲垫14是直接受力,且任何时态下都是处于负载的情况,所以,该缓冲垫14容易因长期受力而疲劳,使原本避震效果不佳的缓冲垫14丧失作用,使得在骑行自行车时,会因手把16振荡而感到不舒适。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全方位吸收震动能,使把手管更稳定,而加强骑乘舒适度的自行车避震把手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行车避震把手装置,是在把手立杆前端侧横向接设有一把手管,其特征在于该自行车避震把手装置包含一旋动曲柄及一曲柄轴座;该旋动曲柄前端侧横向形成有一供该把手管穿置定位的C型夹孔,及在末端侧也横向形成有一供一避震筒垫穿置定位的C型夹孔,该避震筒垫具有二金属环壁及在该二金属环壁夹置一橡胶垫,且中央穿固有一固定栓;该曲柄轴座一端轴向穿设有一供该把手立杆穿固的贯孔,另一端朝前伸延,并依序贯设有一供该旋动曲柄末段容置的夹置空间及一以一轴移螺栓闭合的开口。所述的自行车避震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旋动曲柄中段处横向设有一供一缓冲橡胶容置的缓冲孔道,该缓冲橡胶一端成型有一皱折部,且另一端设有一供该轴移螺栓穿过的穿孔。所述的自行车避震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旋动曲柄的避震筒垫两侧分别封设有一供该二锁固螺栓穿经的压迫垫块,该二锁固螺栓分别锁设在固定栓两侧,该曲柄轴座在对应该压迫垫块处分别设有二供该二锁定螺栓穿过的螺孔。所述的自行车避震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旋动曲柄的避震筒垫中央设有一供一六角型的固定栓穿设且使该橡胶垫凸出于金属环壁的六角型孔道,而该压迫垫块内壁设有一环固在该橡胶垫周侧的凸环。本技术的自行车避震把手装置,是在把手立杆前端侧横向接设有一把手管,以供骑乘者双手握控把手管,其特征在于该立杆顶端固结有一曲柄轴座,以供一旋转曲柄末段容置于曲柄轴座的夹置空间内,而该旋动曲柄是以前端侧与把手管固结,及在末端侧横向穿置有一避震筒垫,且该避震筒垫是在二金属环壁夹置一橡胶垫而成,其中央穿设有一固定栓,及在两侧封固有一压迫垫块,因此,当自行车骑行颠簸路面而不定向震动时,只须以固定栓为轴心,就能使该旋动曲柄配合颠簸幅度上、下回旋寸动,并以该避震筒垫以360度等全方位吸收震动能,因此,本技术能以套筒式的避震筒垫,全方位吸收震动能,使把手管更稳定,而可加强骑乘时的舒适度,并提高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的自行车避震把手装置的优点如后所述一、因为本技术的避震筒垫30是呈圆筒式设计,而以360度环置在该固定栓36与旋动曲柄20的C型夹孔21间,因此,即使自行车骑行颠簸路面而不定向震动时,只须以该旋动曲柄20配合颠簸幅度上、下回旋震动,就能使该避振筒垫30以360度全方位吸收震动能,所以,本技术并非只能达到上、下单向的避震效果而已,更包含左、右等不定方向的避震功效,而能降低该把手管60的振幅,使该把手管60更稳定,而加强骑乘时或滑行时的舒适及安全性,并能降低结构噪音。二、本技术于旋动曲柄20迫压避震筒垫30同时,已预先藉由该缓冲孔道25迫压缓冲橡胶40,使该缓冲橡胶40利用本身的弹塑性,先行吸收部分震动能,并均分该旋动曲柄20所负荷的震荡力,而产生一辅助的缓冲效果,所以,该避振筒垫30并不会直接受力,也不会有受力疲劳的情形,而能提升避震效果及使用寿命。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自行车避震把手装置,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一般自行车手把竖管的弹性缓冲装置的组合示意图。图2是一般自行车手把竖管的弹性缓冲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一般自行车手把竖管的弹性缓冲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动作的起始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动作中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作动的终止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上述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如图4、5所示,本技术的自行车避震把手装置,包含一旋动曲柄20、一避震筒垫30、一缓冲橡胶40及一曲柄轴座50,该自行车避震把手装置是连接于把手管60与把手立杆70间,而该把手管60与把手立杆70与一般自行车的构造相同,所以在此不再详细叙述。该旋动曲柄20分别在前、末端侧横向成形有一C型夹孔21、22,及在该两C型夹孔21、22的开口对应处分别设有一螺孔23、24(如图7所示),且在近中段处横向设有一呈长椭圆型的缓冲孔道25。该避震筒垫30穿置在该旋动曲柄20的C型夹孔21内,并随一迫紧螺栓31穿经螺孔23,闭合该C型夹孔21的开口后获得定位,该避震筒垫30是由二金属内、外环壁32、33夹置一橡胶垫34组合而成,其中央设有一六角型孔道35,以供配合成型为六角型的固定栓36穿设,以及在该避震筒垫30两侧各封设有一压迫垫块37,而该橡胶垫34两端是凸出于该内、外环壁32、33,且该固定栓36两侧分别设有一螺孔361,另外,该压迫垫块37内壁配合凸出的橡胶垫34而设有一凸环371,以供环固在该橡胶垫34周侧,且该两压迫垫块37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螺孔372,且中央设有一六角形的穿孔373,以分别供一锁固螺栓374穿经后,而与该固定栓36两侧的螺孔361螺合,使该固定栓36、压迫垫块37与避震筒垫30受限于孔形配合而相互限位。该缓冲橡胶40容置在该旋动曲柄20的缓冲孔道25内,是一呈长椭圆型的块体,其一端成型有一皱折部41,及在另一端设有一穿孔42。该曲柄轴座一端轴向穿设有一贯孔51,以供与该把手立杆70穿固,及使另端朝前伸延贯设有一夹置空间52,供旋动曲柄20末段容置,且该曲柄轴座50端侧成形有一开口53,且两侧对应设有一螺孔54,以供一轴移螺栓55同时穿经该缓冲橡胶40的穿孔42并与螺孔54螺合,藉以闭合该开口53及定位该缓冲橡胶40,另外,该曲柄轴座50是在对应该压迫垫块37的螺孔372处,分别设有一圆孔56,以供二锁定螺栓57穿经后与该压迫垫块37的螺孔372螺固,使该压迫垫块37被定位在夹置空间52内壁,及在该夹置空间52顶面盖设有一上盖58。动作时,如图5并配合图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避震把手装置,是在把手立杆前端侧横向接设有一把手管,其特征在于:该自行车避震把手装置包含一旋动曲柄及一曲柄轴座;该旋动曲柄前端侧横向形成有一供该把手管穿置定位的C型夹孔,及在末端侧也横向形成有一供一避震筒垫穿置定位的C型夹 孔,该避震筒垫具有二金属环壁及在该二金属环壁夹置一橡胶垫,且中央穿固有一固定栓;该曲柄轴座一端轴向穿设有一供该把手立杆穿固的贯孔,另一端朝前伸延,并依序贯设有一供该旋动曲柄末段容置的夹置空间及一以一轴移螺栓闭合的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避震把手装置,是在把手立杆前端侧横向接设有一把手管,其特征在于该自行车避震把手装置包含一旋动曲柄及一曲柄轴座;该旋动曲柄前端侧横向形成有一供该把手管穿置定位的C型夹孔,及在末端侧也横向形成有一供一避震筒垫穿置定位的C型夹孔,该避震筒垫具有二金属环壁及在该二金属环壁夹置一橡胶垫,且中央穿固有一固定栓;该曲柄轴座一端轴向穿设有一供该把手立杆穿固的贯孔,另一端朝前伸延,并依序贯设有一供该旋动曲柄末段容置的夹置空间及一以一轴移螺栓闭合的开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避震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旋动曲柄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奇河
申请(专利权)人:远通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