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富云专利>正文

一种减振方法及其减振器技术

技术编号:1185654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1 0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车辆的减振方法及其减振器,主要由上、下支座20、22,活塞杆24、25,减震弹簧26、27,活塞32、33,大口径单向阀14、38,小口径双向阻尼阀15、39,工作缸筒28、29,液体16或气体17等组成,其中上、下减震弹簧26、27分别与上、下单向减振器12、13相并联后,再按阻尼方向相反并在同一条直线上将它们串联起来,在压缩和伸张过程中,上、下大口径单向阀14、38起单向阻尼作用;串联后的上、下减震弹簧26、27交替无阻尼地起弹性缓冲作用;上、下小口径双向阻尼阀15、39使上、下单向减振器12、13交替缓慢复原,起消化和吸收弹簧的反弹力的作用,使减振器不出现二次反复振荡,因而弹性更理想,轮胎抓地力更好,车身振幅小,车辆更平顺、舒适、易操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所属的
,是一种以液体或气体为减震介质,具有活塞在室内来回运动并应节流效应的车辆减振方法,尤其是带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缸,每个缸有一用活塞或柱塞封闭的单一工作空间的减振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减振器。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其远方控制复原的执行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减振器实际上是一个振动阻尼器,不仅用在车辆悬挂上,也可用于驾驶室、车座、方向盘、保险杠等上,主要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会有往复运动,而现有减振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的多次反复跳跃的。车辆悬架弹簧包括金属弹簧、气体弹簧、液体弹簧、流体磁力弹簧等,其作用是过滤路面颠簸,提高车辆舒适性或提高操控性。减振器与弹性元件配合起来,承担着缓冲击和减振的任务,阻尼过大,将使悬架弹性变坏,甚至使减振器连接件损坏;阻尼力过小,则起不到减振作用,因而要调节弹性元件和减振器这一矛盾。如互联网上百度百科关于《减震器》一文中对双方作用筒式减振器工作原理的具体说明:图1中,在压缩行程时,指汽车车轮移近车身,减振器受压缩,此时减振器内活塞3向下移动。活塞下腔室的容积减少,油压升高,油液流经流通阀8流到活塞上面的腔室(上腔),上腔被活塞杆I占去了一部分空间,因而上腔增加的容积小于下腔减小的容积,一部分油液于是就推开压缩阀6,流回贮油缸5。这些阀对油的节约形成悬架受压缩运动的阻尼力。减振器在伸张行程时,车轮相当于远离车身,减振器受拉伸,这时减振器的活塞向上移动,活塞上腔油压升高,流通阀8关闭,上腔内的油液推开伸张阀4流入下腔,由于活塞杆的存在,自上腔流来的油液不足以充满下腔增加的容积,主使下腔产生一真空度,这时储油缸中的油液推开补偿阀7流进下腔进行补充。这里这些阀的节流作用对悬架在伸张运动时起到阻尼作用。现在汽车悬架系统中广泛采用以上充油式筒式减振器,在压缩和伸张行程中均起阻尼减振作用,称双向作用式减振器;另外还有充气式减振器和阻力可调式减振器;以及这些现有双向阻尼减振器成一直线的两个缸,并带两个连在一起的活塞或柱塞的串联的减振器组,也都是在压缩和伸张过程中,双向都起到阻尼衰减振动作用。而本专利技术的双向均几乎不起阻尼作用,因本专利技术是由两个阻尼方向相反的单向阻尼减振器成一直线连在一起,分别与各自的减震弹簧相并联后,再串联起来得到的减振器。在压缩和伸张过程中均几乎不起阻尼作用,是一种渐近理想的无阻尼的弹性作用,各自减震弹簧的复原设在减振器内部,几乎不作用在车架与车轮之间的减振上。现有双向减振器缺点是:在压缩和伸张行程中,始终起衰减阻尼作用,由于此阻尼力使弹性元件的弹性变坏,在工作时出现车身振幅过大的缺点。另外,弹簧在遇到一次颠簸后反复震荡反弹多次,而这种多次衰减性震荡振幅大,造成轮胎抓地力不平和,给车辆的平顺性,舒适性和操纵性带来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I)更能平缓地过滤路面颠簸,使车身振幅更小;(2)更能得到均匀的平和的轮胎抓地力;(3)同时,使车辆一次过滤颠簸后出现二次或多次衰减性反复震荡。由于近似于理想的双向无阻力串联减振弹簧的一次性弹性减振,解决了现有双向减振器阻尼力过大,将使悬架弹性变坏,甚至使减振器连接件损坏;阻尼力过小则起不到减振作用的双向阻尼的必然矛盾,从而使车辆平顺,舒适,易操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由中间座;上、下支座;导向座;活塞杆;活塞;大口径单向阀;小口径双向阻尼阀;工作缸筒密封圈;液体或气体为减振介质等组成。其中上、下活塞分别在上、下工作缸筒内来回运动,并应大口径单向阀和小口径的双向阻尼阀节流效应的上、下单向减振器,或改变减振介质粘性而得到的上、下单向减振器。此上、下单向减振器分别与各自的上、下减振器弹簧相关联后,再按阻尼方向相反,并在同一条直线上将它们串联起来。在压缩和伸张过程中,上、下大口径单向阀起单向阻尼作用;串联后的上、下减振弹簧交替无阻尼地起弹性缓冲作用;上、下小口径双向阻尼阀中的节流作用,使上、下单向减振器交替缓慢复原;一端单向减振器和与之并联的减振弹簧一起作瞬间伸张,缓慢压缩复原动作;另一端单向减振器和与之并联的减振弹簧一起作缓慢伸张复原,瞬间压缩动作。再串联后,上、下减振弹簧就会在车辆颠簸力的作用下交替无阻尼地起弹性缓冲作用;上、下小口径双向阻尼阀的节流作用使上、下单向减振器交替缓慢复原,起消化和吸收上、下减振弹簧反弹力的作用,使减振器不出现二次反复振荡现象。由于减振器承受的上跳和下压力对乘用车来说是不对称的,所以上、下减振弹簧的弹力也应不对称。尤其是摩托车,不对称性更大,即使其中承担压缩力的减振弹簧的弹力应大些,承担伸张力的减振弹簧的弹力应小些。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上、下大口径单向阀的结构特征是:带螺旋弹簧的盘状阀;或带螺旋弹簧的球缺状阀;或带圆锥螺旋弹簧的盘状阀;或带圆锥螺旋弹簧的球缺状阀;上述阀也可以是有一些圆周方向布置孔的阀;或带“十字花”串芯轨道在阀孔内上、下滑动的阀;大口径单向阀在活塞上的分布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以上带圆周方向布置的一些阀。其工作原理是:当阀的正方向压力超过弹簧预紧力时,阀门瞬间大流量打开;当反方向压差时,上述阀在上述弹簧及压差的作用下迅速关闭,并能承担一定的反向压力。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上、下工作缸筒内的减振介质,可以是液体或气体,也可以是液体和气体,还包括粘性物质,改变流体粘性来调整阻尼性质的,如电磁变材料的单向减振器的减振介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上、下小口径双向阻尼阀,或称为上、下复原阀,连接并阻尼上、下活塞的上、下两腔流体的双向流通,以缓慢导通液体或气体,达到阻尼延时上、下减振弹簧复原的目的。上、下小口径双向阻尼阀,即上、下复原阀的双向导通还可以引出上、下减振器的上、下工作缸筒或沿着上、下活塞杆中间空芯管在上、下支座上导出,用以远方控制上、下小口径双向阻尼阀(复原阀)的导流量,达到控制上、下减振弹簧复原的速度的目的,因而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减振器复原阻尼力可调试执行装置。以上所述上、下大口径单向阀的“大口径”,是相对于上、下小口径双向阻尼阀的“小口径”相比而言的,即“大口径”要远大于“小口径”的面积,从而使得减振器复原时间比压缩或伸张时间长。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I)当减振器在压缩行程时,即车轮遇到凸物或上坡时,车轮向上移近车身,减振器受压缩,此时减振器一端的单向减振器内的活塞与中间座(两端单向减振器的串联连接处的底座)之间的腔室容积被压缩,因而容积减少,液体或气体的减振介质压力升高,液体或气体流过大口径单向阀,此时由于大口径单向阀的单向性和大口径通过性,而瞬速大量导通被压缩的液体或气体,使得活塞迅速移向中间座;同时由于小口径双向阻尼阀或远方可控流量的双向阻尼阀(复原阀)为直接连通活塞上、下两个腔室,而使两腔室的液体或气体的压力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趋于平衡,最终使活塞在该端减振弹簧和车身遇到凸物向上顶的力,以及缸筒内液压或气压的共同作用下,向中间座的位置移动,并找到动态平衡点,由于几方面力的变化,此动态平衡点不是静止点,因此该端的单向减振器及与其相关联的减振弹簧,能达到瞬间压缩的目的;同时,又由于小口径双向阻尼阀(复原阀)的节流阻尼作用,延长了活塞上、下两个腔液体或气体减振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减振方法,包括由钢或其他具有低内摩擦材料制成的弹簧圈成圆柱形的盘簧,与减振器配合工作,其特征在于:其减振器为单向减振器,且由上、下两个单向减振器(12)、(13)分别与上、下两个圆柱形盘式减震弹簧(26)、(27)相并联后,再按阻尼方向相反,并在同一条直线上将它们串联起来,在压缩和伸张行程中,分别由上、下减震弹簧(26)、(27)交替弹性缓冲和吸收振动;在相反行程时,上、下减震弹簧(26)、(27)分别与之相并联的上、下单向减震器(12)、(13)一起交替缓慢复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富云
申请(专利权)人:杨富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